摘要:顾楚生这家伙真是能忍,为了查案,愣是把自己活成了全剧最招恨的角色。 他嫁给宁国公的女儿,根本不是攀高枝,而是想要权力只有坐到内阁首辅那个位置,才能重启楚建昌的冤案。
顾楚生(付辛博饰)娶宁国公女儿的时候,全网都在刷“渣男本渣”。 谁知道人家心里装的是楚瑜(宋茜饰)和她爹楚建昌冤死的真相啊。 这误会可真是闹大了!
顾楚生这家伙真是能忍,为了查案,愣是把自己活成了全剧最招恨的角色。 他嫁给宁国公的女儿,根本不是攀高枝,而是想要权力只有坐到内阁首辅那个位置,才能重启楚建昌的冤案。
但你说他完全虚情假意吧,好像又不是。 楚瑜被人嘲讽时,是他主动上前维护;官至高位后,他再没娶妻,每年还会去原配夫人坟前祭奠。 他的情感里有真实的成分,只是这份感情,永远排在他的野心和算计之后。
顾楚生真正让人毛骨悚然的,是他那种永远自我合理化的能力。 无论做了什么错事,他都能找到借口为自己开脱,打心底觉得自己是被逼无奈。 当他拿到通敌证据后,竟然把这个当作筹码,换来和楚瑜“平心静气”谈话的机会,还对楚瑜说:“我与王琳琅已经和离,现在我终于可以遵循自己的内心,你能不能嫁给我? ”
他把当初抛弃楚瑜的原因全推给宁国公的逼迫,声称自己现在身居高位,不再受人胁迫,希望楚瑜原谅他,重新开始。 顾楚生不愧是状元之才,说辞滴水不漏,把自己洗白成了受害者。
可仔细想想,如果真是情势所逼,为什么危机解除后不见他第一时间去找楚瑜? 真相是,顾楚生的每个选择都经过精心计算。 被贬西南时,他允许楚瑜跟随,因为楚瑜武将出身,能帮他抵御明枪暗箭;回华京后,他选择抛弃楚瑜娶王琳琅,因为这样更有利于他的前途。
在感情的角逐里,顾楚生表现得特别偏执。 当卫韫公开向楚瑜表白,两人终成眷属时,明明知道楚瑜早已放下过去,他却还想着从卫韫身边把楚瑜抢回来。
他以为自己权倾朝野就能挽回一切,却忘了当初是自己亲手推开楚瑜,更是自己选择将权力置于感情之上。 他赢得了江山,成为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却输得一败涂地身边没有亲人,没有爱人,只能在深夜里对着两辈子的记忆独自承受煎熬。
说到顾楚生的隐忍和狠劲,那真是深入骨髓。 出身官宦世家却遭遇家族变故,被贬至边境的他,早已学会将尊严深藏。 当他成为宁国公女婿后,面对的是冬天不给炭、夏天不给冰的刻意羞辱,连上门回话都只能站着,成为同僚们的笑柄。
但顾楚生偏偏能笑着忍受这一切,回家后却拼命练刀,私下悄悄联络旧部,把所有的羞辱都当成翻身的磨刀石。 宁国公将他送入大牢,妻子宁婉为此悬梁自尽,他出狱后却没有立即报复,而是选择投靠太子,借助新势力慢慢布局。
直到看着宁家被抄家,他才冷冷说出那句:“卫家一百三十七口,宁家一百零四口,还差三十三口。 ”这种能将仇恨深埋心底、步步为营的狠劲,远比单纯的薄情更加可怕。
顾楚生对“大义”的诠释同样令人心惊。 北狄入侵时开城投降的决定,让他背负了叛国称臣的争议。 在忠君与保民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在个人名誉与万家灯火之间,他放弃了前者。
他不是没有别的办法,而是刻意选择了最极端、最伤尊严的方式。 他将自己也当成棋子,下一盘以天下为赌局的大棋。 他清楚这样的选择会招致天下人唾骂,但为了最终的胜利,一切都可以忍受。
然而他忽略了,这种将个人名誉和他人安危都视为筹码的“大义”,背后藏着最为冷酷的算计。 他想为楚瑜争取一个太平盛世,却从未问过楚瑜是否需要这样的“成全”。
在原著中,顾楚生和楚瑜的感情更是虐心。 他废楚瑜武功是因为医生说她整天练功对身体不好,想让她生个儿子。 他把孩子抱给楚锦养,只是想逼楚瑜来求他,只要楚瑜服个软,他马上就会把孩子还回去。
可楚瑜偏偏是个倔性子,一辈子都不肯低头。 结果两个人就这么互相折磨,直到楚瑜30几岁就去世了。 顾楚生后来几十年都不纳妾,活在对楚瑜的思念里。 这种爱情,也太虐心了。
观众们看完大结局后,对顾楚生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社交媒体上全是“错怪顾楚生”的讨论。 有人感慨说,在爱情里,最伤人的往往不是不爱,而是用错了方式去爱。
顾楚生这个角色让我想到,有时候我们看到的“真相”,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他那些看似冷酷无情的决定,背后都有不得已的苦衷。 这种复杂性,让这个角色特别真实,不像有些剧里的角色非黑即白。
从某个角度观察,顾楚生并非天生的恶人。 他的狠辣与极端,一部分源于宁国公的羞辱,另一部分则出自对权力的执念。 他深信只要忍受所有苦难、掌握足够的权力,就能弥补一切遗憾。 然而他并不明白,有些东西一旦错过就再也回不来,有些伤害一旦造成便无法愈合。
付辛博把顾楚生这个复杂角色演活了。 表面上是负心汉,实际上是个为爱隐忍的痴情种。 这种内外反差的角色最难演,但他处理得挺好的。 宋茜演的楚瑜也很有层次,从天真少女到沉稳主母的转变很自然。
卫韫与顾楚生最大的不同是,面对楚瑜时从不权衡利弊。 在原著中,卫韫为了解救被困凤陵城的楚瑜,只带领少数兵马闯入北岐皇宫,生擒北岐国王,威逼他撤回围攻凤陵城的兵马。 结果凤陵城危机解除,楚瑜被救,但卫韫和他带领的百十人却被围困在北岐,差点命丧他乡。
即使是顾楚生遇到危险时,卫韫也能抛开个人恩怨去救援。 当顾楚生拿到姚勇通敌证据被追杀时,卫韫单枪匹马突围,宁死也要保全顾楚生,而不是带着证据先走。 卫韫对此的解释是:“于大遂,你是个好官,我愿意救你一命。 ”这种格局,是顾楚生难以理解的。
顾楚生的自我合理化,给身边人带来了无尽伤害。 楚瑜自然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她不顾名声追随被贬西南的顾楚生,帮他站稳脚跟,最后却被抛弃,成为华京笑柄。 甚至当楚瑜父兄遇难时,她只能下跪求顾楚生帮忙,对方还甚是为难。
顾楚生可能一生都不会明白,为什么他最终失去了楚瑜。 在他看来,自己已经“诚心改过”,已经解除婚约恢复自由身,已经给出足够“诚意”,楚瑜没有理由不回到他身边。
在《山河枕》的众生相中,顾楚生无疑是最复杂、最矛盾,也最引人深思的角色。 他从一个为情所困、为权所缚的薄情郎,最终蜕变为为国为民、甘负骂名的守护者。 卫韫和楚瑜最终收获了圆满,而顾楚生只能站在权力的顶峰孤独终老。
来源:叶子电影院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