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起武侠剧,你脑海里是不是先跳出飞檐走壁的大侠、刀光剑影的江湖?可最近有部剧,却让不少人看完直呼:“这武侠,有点不一样!”它就是由陈晓、毛晓彤主演的《云襄传》。6月14日,一众专家学者在北京专门为它开了研讨会,大家聊得热火朝天——原来,这部剧正在悄悄给“武侠”
当武侠不止于打:聊聊《云襄传》如何给老故事穿新衣
提起武侠剧,你脑海里是不是先跳出飞檐走壁的大侠、刀光剑影的江湖?可最近有部剧,却让不少人看完直呼:“这武侠,有点不一样!”它就是由陈晓、毛晓彤主演的《云襄传》。6月14日,一众专家学者在北京专门为它开了研讨会,大家聊得热火朝天——原来,这部剧正在悄悄给“武侠”这个老IP,缝上一件“新时代”的新衣。
不只“打打杀杀”,江湖里藏着“生活智慧”
《云襄传》讲的是“文弱书生闯江湖”的故事:主角云襄不是传统里肌肉发达的大侠,他手无缚鸡之力,却靠脑子“行走江湖”——算人心、设布局,用商战逻辑化解危机,用谋略智慧守护正义。这和过去“快意恩仇”的武侠不太一样,少了蛮力,多了“智斗”。
中广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说,这部剧最妙的是“没丢武侠的魂,又添了新血”。什么是武侠的魂?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正义;新血又是什么?是“用脑子解决问题”的当代思维。就像剧里云襄常说的“以智取胜”,这不就是咱们现在常说的“知识改变命运”吗?原来江湖不只有刀剑,还有“四两拨千斤”的智慧,这股“反套路”的劲儿,让观众看得新鲜又过瘾。
不止“江湖恩怨”,世界观里装着“大千世界”
以前的武侠剧,江湖可能就是几个门派打打杀杀。但《云襄传》的江湖,更像一个“微型社会”:有朝堂势力的暗中博弈,有云台、凌渊等门派的江湖规则,还有漕帮、海寇这些接地气的“民间组织”。《光明日报》的李蕾点评说,这世界观“庞大却不乱”,像一幅古代社会全景图。
更特别的是,它把“商战”“权谋”甚至“爱情”都揉进了江湖里。云襄一边帮漕帮解决生意危机,一边和对手斗智斗勇,中间还夹杂着和舒亚男、柯梦兰等人的情感纠葛。这种“武侠+”的模式,让江湖不再是空中楼阁,反而有了人间烟火气——原来大侠也要算账本,也要搞“团队合作”,这不就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活缩影吗?
不止“打打杀杀”,画面里飘着“中国风”
看《云襄传》时,很多人会被画面里的“中国美”戳中:云襄写字时的毛笔特写,背景里的水墨山水,角色对话时偶尔蹦出的诗词……中国传媒大学的李胜利教授说,这叫“内外统一”——表面的视听美,藏着深层的文化味。
比如云襄用“围棋”比喻权谋,用“茶道”化解矛盾,这些细节不是硬塞的,而是自然融进故事里。更难得的是,这种“中国风”能让外国观众也看懂。李胜利说,当这类剧走出国门,外国人会通过“书法”“围棋”这些符号,悄悄爱上中国文化。这比直接说教管用多了——文化输出,原来可以这么“润物细无声”。
武侠的“新时代”,是让故事“照进现实”
为什么《云襄传》能引发这么多讨论?中央文史研究馆的仲呈祥一语中的:“它是武侠剧的一次标志性创新。”创新在哪?就是让武侠“接地气”了。
以前的侠客,可能是遥不可及的“超人”;现在的云襄,更像我们身边“有智慧但也会迷茫”的普通人。他会怕,会犯错,但始终守着“仁义”的底线。这种“真实感”,让“侠义精神”不再是老黄历,而是变成了“普通人也能拥有的勇气”——在职场里用智慧化解矛盾,在生活中坚守正义,这不就是当代的“侠”吗?
说到底,《云襄传》的尝试,其实是给所有老故事提了个醒:经典不是用来供着的,而是用来“活”在当下的。当武侠不再只有刀光剑影,当江湖里有了生活的温度,我们才发现,原来“侠”从未远去,它只是换了个方式,悄悄走进了我们的时代。
来源:洞中摄影的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