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果短剧原本需要编剧“加白”才能投稿,突然向所有人敞开大门;腾讯视频则直接甩出22万元的最高奖励,连身份认证都简化到极致。
10月底,红果短剧平台宣布开放公测。同时,腾讯视频短剧剧本合作平台正式上线。
两条消息,释放出一个信号:短剧平台的编剧争夺战,正式打响了。
红果短剧原本需要编剧“加白”才能投稿,突然向所有人敞开大门;腾讯视频则直接甩出22万元的最高奖励,连身份认证都简化到极致。
说白了,谁也不想在这场内容军备竞赛里落后。
市场从来不缺新平台,缺的是真金白银和可持续的变现能力。
两个平台的打法看似相似,实际暗藏玄机。
红果短剧平台背靠抖音和番茄小说,编剧可以直接在书库挑IP,甚至能看到读者年龄分布、短剧上架次数。
这是成熟的工业化流程。你不用费心找IP授权,不用担心版权纠纷,选中了就直接改编。
腾讯的逻辑完全不同——你想改编IP?行,自己去拿授权文件。
有编剧听到这个要求时,第一反应是:“我又不是版权代理,怎么可能自己去谈授权?更不可能拿番茄的IP投给腾讯。”
这就是长视频平台的思维惯性。他们习惯了影视剧那套严谨流程:责编初筛、复审会、评估会、导演过会、美术过会、造型过会……每个环节都不能少。
有一位姓赵的编剧两个月前给腾讯投稿,一个月后才收到回复,接着又是补大纲、开会、签约,整个流程走下来快三个月。
但短剧的本质就是快。
短剧行业要的是速度,如果一个项目需要一个月才能立项,这项目可能就凉了。观众口味每天都在变,你用长剧的节奏做短剧,等你上线的时候,市场风向早变了。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产业逻辑。红果适应了短剧的高周转率,腾讯还在用精品心态对待每个项目。前者是快消品思维,后者是奢侈品路线。
腾讯开出的条件确实诱人——S级剧本稿费7万元,最高奖励22万元。
但高稿费背后是高门槛。首次投稿至少要30集内容,还得附上剧情大纲、人物小传。这对新手编剧来说,门槛不低。
红果虽然稿费可能没那么高,但审核周期短,试错成本低。编剧可以快速验证自己的想法,市场反馈来得更直接。
更关键的是,腾讯的短剧体量现在还不够大。它在今年6月才推出自研短剧小程序“短剧”,功能不完善,剧集热度也一般。相比之下,红果已经在短剧市场站稳脚跟,爱奇艺更是储备了约1.5万部竖屏微剧。
这就像赌赛道——你是选择成熟稳定的赛道,还是赌一个新平台的未来?
对大部分编剧来说,答案很明确。
红果要“劝退”编剧,可能只有两个原因——要么过稿难度大,要么钱给太少。编剧已经习惯红果的免费向风格了,不知道腾讯要的是什么剧,所以也不敢贸然去投。
腾讯为什么要做短剧?说到底,还是焦虑。
短剧市场的爆发速度超出所有人预期。爱奇艺的短剧成绩已经体现在财报上,腾讯不可能视而不见。但长视频平台做短剧,天然带着“长剧思维”的基因——求稳、求精、求保险。
传统长视频平台都希望用精品心态对待短剧,项目制作时间长,反映出他们的求稳心态——哪怕不赚钱,也要保证不赔钱。
但短剧市场不允许你慢慢打磨。它更像是一场持续的实验,快速试错,快速迭代。
红果能起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适应了这种节奏。番茄小说源源不断提供IP,编剧快速改编,平台快速审核,上线后立刻看数据反馈。整个链条跑得飞快。
腾讯想复制这个模式,但它缺少一个关键环节——IP储备。让编剧自己去拿授权,实际上是把这个难题抛给了创作者。这不是说腾讯没有IP资源,而是它的IP储备没有形成工业化的供给机制。
有意思的是,不同的编剧有不同的选择逻辑。
有人选择守在红果,因为已经摸清了这个平台的规则,知道什么题材容易过审,什么风格受欢迎。对他们来说,稳定的收入比未知的可能性更重要。
有人选择和腾讯合作,他们的目的不是短剧本身,而是想要和四大平台合作。它们有很多长剧资源,这些编剧希望通过短剧来撬动长剧合作。短剧只是跳板,是进入传统影视圈的敲门砖。
有人在两者之间摇摆。既喜欢腾讯的高稿费,但又担心审核周期太长,错过市场风口。
编剧们在赌的,其实是行业的未来方向——短剧到底会继续保持“快消品”属性,还是会向精品化发展?红果代表的是前者,腾讯押注的是后者。
短剧市场的竞争正在变得白热化。红果开始签编剧、签演员,试图圈住资源;腾讯拿出真金白银,想要撬动内容供给。这场争夺战的本质,是对内容生产力的争夺。
但内卷的气味也开始弥漫。现在精品化短剧的成本越来越高,投入高但回报低,很多公司开始重新卷下沉市场,做低成本短剧,以量取胜。
这是一个矛盾的现象——平台在追求精品化,制作方却在向下沉市场撤退。
原因很简单:短剧观众的付费意愿没有长剧观众高,精品化的高成本很难回收。与其赌一部高成本剧能不能爆,不如做十部低成本剧,总有一部能回本。
这种策略下,编剧的处境更加微妙。平台需要的是能快速产出的内容,而不是精雕细琢的剧本。数量比质量重要,速度比深度重要。
这对编剧来说,未必是好事。
腾讯和红果的争夺战,短期内不会有结果。
红果的优势在于成熟的产业链和庞大的用户基础,但它也面临天花板——免费向短剧的商业模式能走多远?腾讯的优势在于长视频资源和品牌背书,但它需要时间来适应短剧的快节奏。
真正的问题不是谁会赢,而是整个短剧行业会走向何方。
如果短剧继续保持“快消品”属性,红果的模式会更有优势;如果短剧向精品化发展,腾讯的资源和审核机制会更适应。但现实可能是——两种模式会长期并存,形成差异化竞争。
对编剧来说,这意味着更多选择,也意味着更多不确定性。有人会继续守在红果,享受快速变现的快感;有人会押注腾讯,赌一个进入传统影视圈的机会。
但无论如何,这场争夺战才刚刚开始。22万奖金只是开胃菜,真正的较量在后面。
来源:财经保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