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人行》《绝境通缉令》等两部由青岛企业参与出品的电视剧上映,收获一轮关注。《多喜一家人》《我的天才女友》等在拍作品也收获了不小的声量,引发一轮又一轮的期待。
【QMG青岛广电·回澜听涛·11月17日讯】
闲暇时刻,打开手机刷视频,依旧是许多人娱乐消遣的方式。近期,又有一批“青岛出品”实现“霸屏”,走到观众眼前。
《三人行》《绝境通缉令》等两部由青岛企业参与出品的电视剧上映,收获一轮关注。《多喜一家人》《我的天才女友》等在拍作品也收获了不小的声量,引发一轮又一轮的期待。
随着技术发展带来的业态更迭,“注意力”经济正发生着结构性变化。短剧作为视听领域的“新物种”,迅速成长为引人瞩目的行业新星。
山东省已将微短剧作为广电视听、文旅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突破口,出台《山东省推动微短剧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着力打造精品。而善于把握风向的青岛,在这一轮竞争中也没有缺席——1-9月,全市立项备案重点微短剧57部,占全省44%,上线备案11部,占全省50%。今年以来,更吸引160多个剧组来青取景拍摄,230余部“青岛出品”微短剧在头部平台播出。
青岛,一直以来都是影视行业理想的合作对象。这座城市既有气质多样的风光,也有高新的技术以及深厚的产业积淀。
在打造“电影之都”的同时,这座城市也在向小屏发力,举办微短剧产业发展座谈会、成立青岛市微短剧产业推进工作专班,探索“微短剧+”的发展路径。
就在近期,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又向前迈出一步,在天津落地分片场,打造连锁化微短剧拍摄与文旅融合标杆。青岛正不断丰富场景、寻找更多合作伙伴,在这片短平快的“蓝海”中,发出充满创新力和技术力的青岛声音。
01
爆款制造
短剧,凭借高能反转、短小精悍、强情绪推动的特点,以更短的时间调度观众注意力,满足了人们获得情感代偿的需求,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以红果为代表的短剧平台异军突起,今年7月,红果月活已达到 19920.7 万,直逼优酷。《2024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短剧市场将增至634.3亿元,2027年突破856.5亿元。
图源:云合小程序
抓住这个不断壮大的“风口”,各个城市也纷纷入局,围绕短剧展开了激烈的竞速。
作为知名影视基地,横店已然在向竖屏市场转型。今年前7个月,横店竖屏微短剧剧组接待量已超过2300个,在微短剧市场中,依然占据着中心地位。
争当“短剧之都”,西安依靠自己投流广告企业集聚的优势推动产业转型,2024年上半年,西安在短剧百强承制榜中占比22%,排名全国第一。
通过打造影视基地,活用当地影视设备产业基础,郑州拿下微短剧2024年拍摄数量全国第二名,同样赶上了这波短剧热潮。
图源:蓝睛
而在青岛,一批从这里出发的微短剧同样走进大众视野,凭借精良的制作技术、振奋人心的剧情设计,引发观众的关注和共鸣。
由芒果TV、青岛春风画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浩瀚娱乐联合出品的古装微短剧《姜颂》,凭借“反套路”的情节设计和精品化的制作,开播首日猫眼热度值就达到了比肩长剧的8648。播出期间,猫眼累计有效播放2.25亿,并屡次斩获猫眼短剧有效播放冠军,登顶德塔文短剧景气指数周榜。
图源:青岛西海岸发布
以青岛北梁家庄村为背景,由村民自演自制的《花开石上》,凭借展示“接地气”的真实农村生活,村民家实地取景的感染力,两周播放量破2.3亿次,成功跻身抖音热剧榜前三名,也将当地山栗子、地瓜等优质产品推向市场。
除此之外,《代码英雄》《步步深陷》《午夜玫瑰》等越来越多的爆款走进大众视野,以全新的表达方式聚拢新一轮的流量。
02
产业“加速中”
一批优秀作品背后,是青岛微短剧产业正蔚然成势。
在日前Media Ranking(艾媒金榜)发布的《2025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综合实力榜十强城市》榜单中,青岛跻身十强。这一排名印证了城市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1—9月,青岛新增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单位102家,总数达905家,占全省三分之一;与此同时,截至目前微短剧总投资规模预计已达3.1亿元,市场持续升温。
产业发展蹄疾步稳,源于城市的谋篇布局。
近年来,青岛持续发力微短剧产业,积极招引“鑫想事成”“卓格影视”等优质企业落户,并培育“古麦嘉禾”“春风画面”“杠上开花”等众多本土头部企业,还与抖音平台红果短剧达成合作协议,并计划设立微短剧合作中心——青岛正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圈。
政策扶持的顶层设计与真金白银的投入也让产业发展充满底气。2024年,青岛出台《扶持网络微短剧行业发展政策清单》,并配套发布《扶持“青岛出品”精品网络微短剧项目实施细则》,打出了覆盖主体培育、内容创作、人才保障、完善机制4方面17项举措的“组合拳”;及至今年,政策成效已初步显现,青岛市近期拟对6个优质剧目兑现首批扶持资金100万元,标志着政策红利进入了实质落地阶段。
图源:青岛西海岸发布
当前青岛微短剧产业的乘数效应正持续显现。今年,青岛建成海好、浪潮、凤鸣3处微短剧基地,其中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青岛藏马山)等3家入选山东省首批示范名单,各类基地累计提供就业机会8000多个,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关联产业实现增收。
根据《2025H1微短剧行业数据报告》,国内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96亿,投流规模预计达423亿元。风口之上,青岛正加力布局、持续深耕。
03
破圈出海
立足微短剧行业深耕,青岛也有了更广阔的目标。
数据显示,在海外市场,仅2025年第一季度,便有超2.7亿人次下载中国微短剧,带动收入突破24亿元大关。而在这股席卷全球的 “短剧浪潮”中,青岛早已悄然落子。截至今年10月底,仅位于青岛的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便拍摄出海剧30余部,其中《Don't mess with billionaire's parents》等作品成为备受海外观众追捧的热剧。
青岛何以在此新兴赛道中迅速崛起?答案,正藏于其多点迸发的综合实力之中:
长剧及影视功底赋能短剧生产。作为“世界电影之都”,青岛出品了《流浪地球2》《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等一大批优质影视产品,其中,青岛东方影都依托绿幕转虚拍、动捕技术革新等“硬核”科技成果的集成应用赋能国产大片生产,也为短剧工业化、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坚实支撑。
集群优势构建出海产业生态。目前,青岛已初步形成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城阳原流亭机场航站楼短剧基地、即墨天泰山艺文小镇等多个创作集聚区,汇聚相关机构900余家。其中,位于东方影都的海好实景片场,因场景风格高度契合海外审美,已拍摄20多部出海剧并取得良好反响。
城市文化基因注入内容内核。短剧出海本就是一场时代性 “文化远征”,青岛将本土文化基因深度融入短剧创作。比如,《崂山蒲松龄花仙奇缘记》如同城市文化名片,既为青岛在国际市场中赢得了差异化辨识度,也打通了一条城市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径。
出海实践助推国际化突破。目前,青岛已经聚集起以世纪优优为代表的一批海外发行机构,这批曾为《琅琊榜》《庆余年》等爆款电视剧进行海外发行的企业,如今正将目光投向微短剧领域,将为更多“青岛出品”提供成熟的“出海”渠道。
展望未来,我们期盼更多扎根青岛山海之间的叙事,借由短剧这一轻量文化媒介,让世界看见中国、看见青岛。短剧东风已起,青岛正以实干之姿在出海征途上奋力向前。
来源:蓝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