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雍正推行新政初见成效,准备在全国全面推行新政,召集诸王“议政”。而八爷党也在这次议政朝会,联合4位旗主王爷意图逼迫雍正让权或共治。这是场面上的“文斗”,是政治修辞的博弈——每个人都在“言语之中试刀锋”。
今天想吧啦一个名场面:《雍正王朝》里的八王逼宫。
“没有一滴血,却让人心惊”的戏,其实比任何打斗场面都更震撼——因为它打的是人心。
一、逼宫表面:八爷主导,气势如虹。
雍正推行新政初见成效,准备在全国全面推行新政,召集诸王“议政”。而八爷党也在这次议政朝会,联合4位旗主王爷意图逼迫雍正让权或共治。这是场面上的“文斗”,是政治修辞的博弈——每个人都在“言语之中试刀锋”。
而这场对决,一开始就一边倒向了八爷,八爷党齐齐发难后出现一片死寂,场上唯一替雍正说话的新科状元王文昭被“狗叫”几声后,就地晕倒,离场。
背后主谋八爷看时机到了,准备发话,被雍正按着不让说。
此时雍正已感觉到威胁,让侍卫统领图里琛调两棚御林军,却被告知御林军被隆科多的人换防了。
接着弘昼又出来说,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被4个旗主王爷共管了,这无疑是当头一击。
如果京畿三大兵权都被控制了,眼下这局面就是极度危险的时刻,因为谁握兵权谁就握生杀大势。
这时对雍正的局势是一边倒的不利,场上黑压压的两堆人,唯三个支持雍正的,最重要的十三弟还缺席了,王文昭战力不行又被抬下去了。
好在这个时候,场上还有一个战神:张廷玉,沉默了半场的他终于开口了,也为雍正争取了缓冲时间。
张廷玉的这一开口,直接封神,相当于在人心,理论这块把天枰从八爷党那边硬生生给掰了回来,按着他们在地上摩擦吊打!顺带让4位旗主王爷听了,都觉得被八爷当枪耍了。
这里编剧对史料的运用,台词的设计,没有一个字是废的。
也塑造了一个战神张廷玉,这段属于张廷玉的巅峰时刻,太精彩了!!朋友们请一定要去看原剧!献上两个膝盖,配享太庙的人
在张廷玉发表讲话的时候,缺席的十三弟,也在场外进行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夺权之战。
二、宫外暗线:十三爷掌军,是隐形筹码。
十三爷的缺席,是这场决斗的最大变量。他之所以缺席,是因为来参政的路上,听到弘昼给报信说: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被4个旗主王爷共管,当机立断赶去夺回兵权去了!
所以这里两条线交织发展,给观众留下了紧张的悬念。
当然,以十三爷在军中的威望,只要人去了,拿回兵权只是时间问题。
剧中最高明的地方在于剪辑的“呼应”——当殿上八爷咄咄逼人、雍正据理相争时,镜头几乎没有展现刀光血影,但观众知道,外面的兵权正在易手。于是每一次雍正的反击,不再只是语言的胜利,而是“外有兵、内有理”的双重底气。
这个只剩半口气吊着的十三弟,在此刻给雍正献上了此生最后一个大礼,也是这一次帮雍正真正打垮了八爷党。
理和兵,又再一次向雍正这边倾斜,历史再次选择了他。
于是历史翻页的时候,许多没有顺应天命的人纷纷被清洗,首当其冲就是隆科多这个墙头草赌王,这一次他赌输了!4个旗主王爷,其中一个没有站队得保全身而退,另外3个只是象征性被罚了一年俸禄。而隆科多就惨了,临逃之际,被图里琛这个最有眼力劲的“打工人”派人逮住,被扔去了他该呆的地方,看得人暗暗叫爽!
这是八爷党的外圈,而核心团队面临的将是更为残酷的清洗。
至此,这场戏宣告落幕。
它不是靠喊声堆叠出来的戏剧张力,而是靠“信息的落差”和“命运的延迟”制造出的压迫感。观众知道外面形势已变,而台上的人还在自信满满,这种错位本身就让人屏息。
精彩!
没有一句话多余,没有一个表情是浪费的。
来源:巴黎r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