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天刷微博,看到一条《小巷人家》的片段。林栋哲搂着妈妈肩膀,笑嘻嘻说“妈,我陪你买菜去”。庄图南却站在一旁,眉头微皱。就这一个镜头,突然戳中了我。
那天刷微博,看到一条《小巷人家》的片段。林栋哲搂着妈妈肩膀,笑嘻嘻说“妈,我陪你买菜去”。庄图南却站在一旁,眉头微皱。就这一个镜头,突然戳中了我。
林栋哲这小子,太会来事儿了。
妈妈心情不好,他立马察觉。不是问“你怎么了”,而是直接凑过去,挽起胳膊就往外走。“妈,东街菜市场新到了活虾,去晚了可就没了。”那么自然,就像随口一提。
其实哪是买虾啊。他就是看出妈妈有心事,想带她散散心。路上还特意绕到甜品店,买了两碗妈妈最爱吃的酒酿圆子。“妈,你一碗我一碗,吃完不准告诉我爸。”
这种儿子,哪个妈妈不暖心?
再看庄图南。
高材生,懂事,成绩好。可面对妈妈的情绪,他总显得手足无措。
有一次,妈妈在厨房默默流泪。庄图南看见了,站在原地好几秒。最后却转身回了房间。不是不关心,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关心。
后来他说:“我觉得妈妈需要安静。”
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可有时候,人需要的不是安静,是一个拥抱。
两种儿子,两种性格。
林栋哲像是小太阳,温暖直接。他心里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觉得妈妈不开心了,就去哄。说点俏皮话,做点傻事,能把妈妈逗笑就行。
庄图南太懂事了。懂事得让人心疼。他想得太多,担心自己说错话,担心打扰妈妈,反而什么都不敢做。
可亲情里,笨拙的关心也比完美的缺席要好。
想起剧组放出的花絮。
林栋哲的扮演者说,他观察过自己和妈妈的相处。“我就是有什么说什么,想抱就抱,想撒娇就撒娇。妈妈骂我,我还嬉皮笑脸。”
庄图南的扮演者却坦言:“我这个角色太像现实中的我了。明明很爱父母,却总是开不了口。”
这话一出,评论区好多人都说“我也是”。
原来我们很多人都是庄图南。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仔细看剧会发现,林栋哲从小在更宽松的环境长大。父母经常打打闹闹,感情外放。他学会了直接表达情感。
庄图南的家教更严格。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讲究含蓄内敛。他习惯了把情绪藏在心里。
环境真的会影响一个人爱的方式。
不过最近几集,庄图南也在慢慢改变。
他开始学着给妈妈倒杯水,虽然还是不说话。会在妈妈生日时,悄悄在桌上放一束花。
妈妈收到花时,眼眶明显红了。
她不需要多贵重的礼物,要的只是这份心意。哪怕笨拙,哪怕不完美。
网友们的评论也挺有意思。
有人说:“我就是庄图南式的孩子,看完剧决定今晚就给妈妈打个电话。”
也有人说:“我儿子像林栋哲,虽然成绩不好,但特别会疼人。现在觉得,这样也挺好。”
最戳心的一条是:“我妈妈去年走了,现在想想,最后悔的就是从来没有好好抱过她。”
有些遗憾,真的补不回来。
看完整部剧,我忽然明白一件事,共情不是能力问题,是习惯问题。
我们太习惯把爱藏在心里,以为对方能懂。可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她也会脆弱,也需要明确的被爱着的信号。
林栋哲的共情,是一种本能。庄图南的沉默,何尝不是另一种深情?只是有时候,爱需要一点勇气,需要打破那层看不见的隔膜。
如果可以,今天回家给妈妈一个拥抱吧。如果不在身边,就打个电话说“我想你了”。
有些话现在不说,可能一辈子都说不出口了。
大家怎么看?你们是林栋哲还是庄图南?
来源:剧集追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