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短剧现在拍得跟流水线作业似的,连业内人都忍不住自黑了一把。前几天杭州开大会,有个制片人直接甩出一组神数据:"去年少说5000个总裁被下药,3000个女主走错房间,2000个千金在认亲,扇耳光戏码连起来能绕地球转圈!"这话虽然夸张,却把行业的遮羞布扯了个干净—
微短剧现在拍得跟流水线作业似的,连业内人都忍不住自黑了一把。前几天杭州开大会,有个制片人直接甩出一组神数据:"去年少说5000个总裁被下药,3000个女主走错房间,2000个千金在认亲,扇耳光戏码连起来能绕地球转圈!"这话虽然夸张,却把行业的遮羞布扯了个干净——现在拍短剧,简直跟套模板没啥两样。
现在随手刷个剧,十部里有八部开局就是"下药"。这招简直成了编剧的万能法宝,剧情卡壳了下药,要制造冲突了下药,三分钟没高潮了接着下药。网友都编出顺口溜了:"编剧不用脑,全凭药灌饱"。除了下药,其他套路也跟复制粘贴似的:总裁必定失忆认错人,女主必定带娃归来,恶毒女配永远在绑架下药。同一批演员换个名字,演的都是同一个剧本。
人设更是敷衍到离谱。男主清一色是"身家百亿眼神差"的霸总,女主永远是"忍气吞声"的灰姑娘,连反派都坏得毫无新意。更搞笑的是剧情设定,动不动"千亿身家""百万消费",结果道具粗糙到拿扫码枪当POS机。这哪是豪门生活,分明是把观众当傻子哄。
这类"电子榨菜"吃多了也倒胃口。现在观众基本分三派:一派是"抵制派",直接开喷"垃圾剧该下架";一派是"真香派",嘴上骂降智,手指却很诚实往下刷;还有一派是"改良派",呼吁多来点反套路。其实大家不是讨厌短剧,是讨厌千篇不变的流水线味道。
为什么明知道是套路,还拼命拍?归根结底是算法在作祟。一集就一两分钟,必须三秒内抓住眼球,于是"下药""耳光"成了捷径。有些剧组七天拍一部,直接套用"总裁+误会+反转"的万能公式。但套路用多了就是饮鸩止渴,等观众审美疲劳了,整个行业都得跟着遭殃。
"五千总裁被下药"的玩笑,其实是在敲警钟。当短剧只剩下套路,离凉凉也就不远了。一时的流量就像泡沫,来得快散得更快。要想真正留住观众,还得少点工业糖精,多些真材实料。把单薄人设变成有血有肉的角色,把狗血剧情换成有共鸣的故事。不然等到观众彻底免疫,再想翻身就难了。
来源:咕噜爱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