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准婆婆喻静香瞄了眼她微微隆起的小腹,嘴角一挑:“先喝暖房酒,钱不急。”
“20万彩礼,一分不能少!”
袁碧晨把B超单拍在许家饭桌上,全场瞬间静音。
准婆婆喻静香瞄了眼她微微隆起的小腹,嘴角一挑:“先喝暖房酒,钱不急。”
这句轻飘飘的“不急”,直接把18.3万全国平均彩礼掀翻在地——她打的就是“怀了娃,价腰斩”的算盘。
喻静香算盘珠子噼啪响:大女儿许知夏月薪1万2,每月给家里交8千,再让她贷10万信用贷,弟弟的婚房首付就齐了。
至于准儿媳?肚子越大越被动,20万砍成0,还能倒赚一副“传家宝”金镯子——反正不是亲闺女,不心疼。
同一小区,同款剧情一周能演三场。
民政部2023数据:78%的婚姻纠纷绕不开彩礼,42%的争吵发生在“孕后压价”。
网友辣评:“先上车后补票?票直接给你撕了!”
许知夏连夜翻账本,给闺蜜发语音:“我弟结婚,我背30万债,爸妈说‘长姐如母’,我呸!”
语音条还没听完,闺蜜甩来一张截图:知乎热帖“姐姐该不该给弟弟出彩礼”,2.3万条回答,高赞全是“快跑”。
喻静香们没跑,她们把女儿当提款机。
社科院的调研扎心了:34%多子女家庭存在“长姐责任”,平均被抽血28%收入,63%还得包养老。
一句话,儿子继承,女儿快递。
碧晨也不是软柿子。
她偷偷把喻静香拖延给彩礼的语音录了全套,反手发到小红书,标题只有五个字:“孕就不值钱?”
24小时冲榜5000万阅读,评论区清一色:“姐姐,硬气!孩子跟自己姓!”
喻静香慌了,连夜召开家庭会议,把“传家宝”金镯子从养女沈明珠手腕上撸下来,想临时抱佛脚。
镜头里,沈明珠眼圈通红:原来养了二十多年的“掌上明珠”,随时可以摘下来抵债。
碧晨她妈更刚,直接搬出《民法典》第1042条:借婚姻索取财物,法律不支持。
一句话,20万不要了,女婿以后按月给外孙抚养费,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喻静香当场傻眼——想省彩礼,结果把儿子送进长期“分期付款”。
围观群众吃瓜吃到打饱嗝。
有人算了一笔账:20万彩礼一次性付清,和每月2000抚养费×18年,哪个更划算?
数学鬼才回答:43.2万,还得加通胀,这波操作,许家血亏。
更扎心的是,碧晨产后复出,直播带货月子服,单场GMV破百万。
评论区刷屏:“姐姐自己就是豪门!”
喻静香偷偷点进去,默默下单两件,付款时手都在抖——儿媳妇的佣金,她得卖多少斤白菜才能赚回?
故事传回小区,那些准备“孕后砍价”的婆婆集体熄火。
物业大妈笑出鹅叫:“现在姑娘都精了,想空手套白狼?先问问互联网答不答应!”
数据不会骗人。
2023年退婚案里,“孕后压价”占42%,比十年前翻两倍还多。
法官私下吐槽:“肚子越大,男方越敢赌,姑娘越敢掀桌。”
掀桌的人多了,市场就变了。
64%的90后在问卷里写:拒绝给兄弟婚姻买单。
银行客户经理补刀:“姐姐贷”业务缩水三成,贷款画像从“扶弟魔”变成“买己单”。
许知夏把30万信用贷申请单撕得稀碎,请全家吃散伙饭。
她举杯:“以后各管各妈,谁结婚谁创业,别薅我羊毛。”
喻静香摔筷子:“反了你了!”
知夏甩门:“法律都站我,你慢慢哭。”
门一关,微信群“相亲相爱一家人”瞬间安静。
第二天,喻静香自己去中介挂房子——给儿子攒首付,得卖老本了。
中介小哥偷偷八卦:“阿姨,现在流行‘反向啃老’,您得适应。”
碧晨刷到这条,笑到宫缩。
她把截图发到小号,配文:“当恶婆婆开始卖房,世界就清净了。”
点赞破十万,品牌方连夜找她代言婴儿推车,报价七位数。
故事讲到这儿,你还觉得只是20万的事?
亲情、尊严、子宫、房产证,全被放到天平上,一分一厘算给你看。
算到最后,喻静香们发现:省下的彩礼,变成了余生最贵的账单。
碧晨的直播间里,背景板写着一句话:
“先学会爱自己,再决定要不要嫁。”
弹幕飞过:“姐姐,下次别,直接直播,我们给你刷火箭!”
火箭刷没刷不知道,数据摆在这儿:
78%被原生家庭透支的子女,婚后三年自动断联。
断得越快,小家庭存款涨得越猛,像许知夏,半年攒下15万,理财收益比弟弟工资高。
喻静香偶尔刷到前儿媳的直播,手指悬在屏幕上,迟迟不敢点进去。
她可能终于明白:算盘打得再精,也抵不过一个觉醒的姑娘。
而屏幕这头的你,如果刚好也在被“长姐责任”绑架,或者正面对“孕后压价”,记得把这条文章转给那个想薅你的人。
别吵别闹,让数据说话,让法律撑腰,让市场教他做人。
毕竟,20万买不来孙子,也赎不回亲情。
真正能结账的,是每个人心里那杆秤——称得出自己几斤几两,也称得出别人值不值。
来源:聪颖铅笔B6sh2k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