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众生相5:好人马哥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16 10:10 1

摘要:入学后,班级里有几个大佬在争班长资格,拉帮结伙地争了半天不相上下,僵持到最后,结果竟然是一致同意推选了不显山露水的马哥。有个家伙很不怀好意地说选他是因为马哥“人傻钱多”,这厮因为这话,从此就躺在我朋友圈的垃圾堆里,我从不搭理。

《一局众生相》里,组局的是老汪,反客为主的是小张,而小张的目标其实是马哥。虽然看起来,那时候的马哥很像一个配角,这个系列里也是最后才写到他。

马哥没什么文化,话也不多,在人前总是很低调。但他是个好人。

认识他是几年前。马哥的原始学历不可考,但是在历任秘书和助理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攒够了去商学院念个EMBA的资格。

入学后,班级里有几个大佬在争班长资格,拉帮结伙地争了半天不相上下,僵持到最后,结果竟然是一致同意推选了不显山露水的马哥。有个家伙很不怀好意地说选他是因为马哥“人傻钱多”,这厮因为这话,从此就躺在我朋友圈的垃圾堆里,我从不搭理。

马哥人不傻,被人说傻是他做人做事优点是实在,而缺点是太实在;他钱也不算那么多,被人这么说是因为他舍得为别人不愿意花钱的事情去付出。

认识他的饭局,就是所谓“人傻钱多”的一个案例。马哥班级有几位外地的同学,虽然人家在当地也都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但是在上海并没太多关系。马哥觉得自己身为班长,在外地同学来上海上课期间,就要尽好地主之谊招待,哪怕没有任何业务上的利益关系,所以专门组了一个饭局,还邀了老汪这个师兄。正好我认识马哥班里的一位同学,就加上了我,而那几位大佬,一个也没出现。

那天很尽兴,马哥的同学也都很开心,大家天南海北的闲扯,聊着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经济现状。老汪更是舌灿莲花,观点频出,满桌的人都觉得这个师兄不得了,马哥也觉得倍有面子。

但他只是笑呵呵地听,挨个捧杯敬酒,一边当着优秀的捧哏,一边留意着每个人的状况,不能吃甜品的就换上了无糖酸奶,有稍喝多的就立刻备上酽茶,不像老板倒像个办公室主任。

马哥席上带着他一个很多年的兄弟,憨厚,名字叫大山,和人一样带着乡土气,看着比马哥话还少。但是大山有一个特性和老汪一样,就是两轮酒后立马会开始话多。我坐在他旁边,在他话匣子打开以后,马哥的故事也一点点讲了出来。

马哥和大山是一个村的人,来自苏北地区,当年来上海讨生活,这个口音还蛮受歧视的。他们同乡一起出来了十几个,做建筑装修,几把泥刀铲刀打天下。

马哥读书比他们多一点,能看个合同、算个数,就成了包工头儿。混了几年以后,刚有点积累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个黑心无良开发商,拖欠着工程款始终不结,后来干脆找关系说他们质量有问题,还要赔偿。同乡们撑不下去,纷纷另投门路,只有大山,和马哥一起凉水就着馒头过日子,一边儿和开发商死磕。

快到春节的时候,同乡们都来催钱,马哥就把自己积蓄都拿了出来,新提的车也卖了,结清了所有同乡一年的工资。大山说:“那年春节和马哥都回不了家啊,两个人凑了一百块钱,在沙县小吃点瓶黄酒、加俩鸡腿,就当年夜饭了。但也就是那个春节,我觉得马哥这人吧,可以跟一辈子。”

春暖花开时,问题总算解决了,那个开发商到处欠钱,把项目抵了账,新接手的老板结清了马哥的钱。那老板姓王,很欣赏马哥品性,还给了他许多其他的项目,没过几年,马哥就慢慢起来了,拿了建筑行业的资质,在业内也有了口碑,生意红火,公司也不断变大。

“后来有几个同乡没混好,又回来找马哥,全忘了当年大冬天是怎么堵着门要钱的。”大山说起来还是有点不忿,“哎,马哥人好啊,啥也没说都给安排了。”

这时马哥那几个同学正聊到了股市,老汪正端着酒杯滔滔不绝,我隐约听到他几句什么“股灾会搞死人,但活着的从来学不会教训”什么的。大山刚和马哥敬完酒,我见马哥一脸崇敬地看着老汪,情绪价值提供得非常到位,就在笑。大山坐回来,看着马哥跟我说:“那话,以前汪总跟马哥也说过。”

马哥手里有点钱以后,有一天王老板跟他说可以关注一下股票。马哥啥都不懂,但主打就是一个听劝,他就相信王老板那几百上千亿的身家,一定不是寻常人。

公司全部流动资金,跟着王老板的军师、一个号称金手指的股界名人就砸进了股市,四千点、五千点……看着账户上的数字变戏法一样一会儿翻个倍,一会儿加了个零,马哥连公司都没兴趣去了,那点做工程的利润简直啥都不是。

我好奇地问:“那他怎么收手的?”大山说,还好他认识了汪总。

说来都是缘分,马哥做的两个项目,开发商出了问题,说要钱没有,要不把建好的商场拿去抵账。其他人都吵着必须要钱,不然就打官司。而马哥就说了句:把人逼死也不解决问题啊,于是第一个选择要了房。接着,有朋友介绍汪总来合作商业地产的运营,也正因此结了他人生第二个善缘。

“对了,那些死拖着的施工单位,有不少最后既没拿到钱,也没拿到房,惨得很啊。马哥还是好人有好报。”大山乐呵呵地跟我喝了一个,那表情就跟他自己赚了多少似的。

我接着问:“老汪怎么救的马哥?”大山说,应该是在一个饭局上吧,所有人的话题都离不开股市的火爆,老汪就讲了改革开放很早的时候那次股灾的故事。

老汪讲,每个人都在疯狂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离开,老子说过“反者道之动”,易经也讲过物极必反。马哥虽然不懂老子和易经,但是信得过老汪,他说自己的确有点过于兴奋,晚上一直睡不好,有时半夜醒过来似乎还有点心慌。

老汪就笑着劝他:落袋才是安全。马哥一如往常地主打一个听劝。他的仓位从没见过6000点,而那些见过的人包括那个金手指大师,许多人都再也没见过了。

“王老板呢?”我问。

“亏得不多,也算及时。王老板后来还关心过马哥,怕坑了他不好意思,马哥说还好还好,没啥大事。”大山哈哈大笑说,“赚了好几倍的钱,还装得跟亏损似的,马哥啊也有不老实的时候。”

我没跟他解释,大山也不一定能理解。这是很朴素的人情世故,抚人伤处而不是撒盐,我猜王老板应该会再给马哥几个好项目吧。

那一天,马哥的故事就说到了这儿。夜深席散,马哥安排车把几位同学都送回了酒店,每个人还准备了上海特产伴手礼。马哥送老汪和我到门口,每人一盒明前龙井。我其实说话不多,毕竟马哥是主位,不能抢他风头,而老汪的风头我是想抢也抢不过的。而马哥居然记得我说过的每个话题,说学到很多相见恨晚啥的,我知道是习惯性的场面客套,但真心的认可至少也占一半吧。

我很认马哥这个朋友,虽然和他也许聊不到一处,但他的故事、他那晚的表现让我确信,这朋友可交。

这些年和马哥见的并不多,因为没什么业务往来,大家的朋友交集也不多,老汪算一个。但每次见面,马哥不是在帮人,就是在感谢帮过他的人,哪怕他纯粹是当陪客听众的饭局,他也会真诚地照顾和感谢那些他赞赏和尊敬的前辈和老师。

在那些不多的饭局里,我逐渐补齐了马哥的故事和现状。

马哥在父母因病去世后,自己也生了一场病,之后就不再奔忙了,也不那么在意事业发展和财富增长了。他把建筑装修的公司交给了大山管理,就交代了两件事:第一,尊重自己请来的那几位高管,遇事不决来问自己,不要独断独行;第二,现金流和风险比什么都重要,宁可少做业务,不赌利润,不背大债。

马哥自己平时就去参加一些商会沙龙、商学院同学会、读书会、国学学习班之类的,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他从报班儿,到做天使投资人,还有并购项目基金之类的,从大几万到几百万的钱也没少花。他虽然啥都不太懂,但是要投钱他只遵循一个原则:看人。他会看感觉,用他自己跟我说的话讲,就是“看这个人和老汪和王老板和你是不是一路人”,我们算是哪路人?我猜马哥也说不好,其实我也说不好,大概有点老派吧。

我听他这样说的时候,硬是忍住了一句话没说:“时代不一样了,我们这样的人在如今可真不怎么能成事啊。”

的确,马哥投的人真没什么成大事的,不过人品都还行,也没遇到大骗,踩过的坑、亏掉的钱,那都是时代风云的代价。好在遇到过两件好事。第一件,是跟对了一个投资经理,那个项目最后成功上市。第二件,是在数字货币的大潮流里虽然被忽悠着试了水,但是选对了比特币。所以很多年的乱投历史统算下来,亏了得有好几千万,但是赚得居然更多。

周围好多人都说马哥这个人命真的好,也有带着酸意和恶意的人讲他踩了狗屎运。老汪就讲他是好人有好报。我觉得不全是命和报的事情,因为马哥跟我讲过他做对那两件赚钱的事的原因。

他说他很多事不懂,但是有一样东西会帮他做判断,那就是时间。在所有跟他说并购项目的人里,他选了从业时间最长的那个老兵;在琳琅满目的数字货币里,他选了创设时间最长的那几个。我觉得好人马哥的好,底层是他自己都说不清楚的一种智慧。

最近几年,马哥越发清闲,每天好多时间都在刷着手机玩儿。一开始他给唱歌跳舞的好看小姐姐当榜一大哥,后来觉得那些田间地头其貌不扬的歌手更需要自己的资助,再后来听到了几位讲经济、讲人生、讲国学的博主,觉得惊为天人。我和老汪都看过,都笑着骂他,说你有那钱还不如打赏给我们呢。

马哥很憨厚地说:“他们跟你俩是不能比,但是老百姓更听得懂他们讲的不是嘛,再说人家讲得就算不全对,但也总是在劝人向善么。”

接着马哥就认识了那些网红背后的公司老板。有一个老板还挺年轻的,特别聪明,对网络流量那一门生意门清,马哥就跟人说愿意投钱一起搞。签协议的时候,马哥就提了两条要求。

第一,他不懂也不会管经营的事儿,但是他说不能干的事儿一定要听他的。入股没俩礼拜,就让小伙子去把税补上,小伙子不情不愿地听了,觉得钱还没咋捂热呢。结果两个月后出现了大网红被查的新闻,一场行业税收检查猛烈展开,从此小伙子算是彻底服了马哥。

至于第二个要求,马哥说有好看的妹子和能侃的老师,他偶尔要带出去社交社交,没啥歪心思,就是你马哥也喜欢充个门面长长脸。

《一局众生相》那餐饭后,好像我也没再见过马哥。今天这一篇儿,就算给那局饭收个尾,该说的人都说到了。最后没别的,祝马哥好人一生平安。

来源:秦朔朋友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