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初第一季开播,我熬夜追完每个案子,卢凌风的刚直、苏无名的通透,还有那些诡谲又不失逻辑的案情,让我逢人就安利。
作为追了《唐朝诡事录》前两季的老粉,我上周果断弃了第三季。
当初第一季开播,我熬夜追完每个案子,卢凌风的刚直、苏无名的通透,还有那些诡谲又不失逻辑的案情,让我逢人就安利。
第二季延续了水准,每个单元3-4集的篇幅,悬念从头贯穿到尾,看完总觉得意犹未尽。
盼了好久等到第三季《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开播前我还特意重温了前两季,结果追了十多集就彻底没了兴致。
本来以为只是暂时掉线,没想到越往后越离谱,那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情节,实在让人没法硬撑下去。
《唐朝诡事录3》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叙事节奏慢到让人失去耐心。
前两季的案子都干净利落,线索跟着剧情推进慢慢浮现,没有多余的枝节。
这一季完全反过来,一个简单的绑架案能拖好几集,中间塞满了没用的镜头和重复的对话。
就说“成佛寺的哭声”单元,核心就是面脂店老板赤英的女儿舞阳被绑。
可舞阳先是被不法商人带走,接着被沉空居士劫走,然后又被百变郎君截胡,最后还被卖炭翁陶伯半路抢走。
一个姑娘家像接力棒一样在反派手里转来转去,每一次转手都号称是反转,其实就是为了拖延时间。
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结局,舞阳被陶伯反绑双手关进铁笼沉河。
卢凌风和苏无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打捞地点,结果笼子里空无一人。
说实话,看到这里我直接快进了,一个被反绑着沉入河底的普通少女,怎么可能在缺氧环境下被救走,还没留下任何痕迹。
这已经不是悬疑,而是无视基本常识的瞎编,为了反转而反转的情节,只会让观众觉得被敷衍。
逻辑漏洞更是随处可见,作为探案剧,这点实在不应该。
赤英认尸那一段,看到一具穿着女儿衣服、身形相似的被剥皮女尸,当场就认定是舞阳,还要撞墙自杀。
后来才知道,真舞阳手腕上有梅花烙印,而尸体上没有。
一个母亲辨认亲生女儿的尸体,不看独有的身体特征,只凭衣服和身材下结论,这根本不符合人之常情。
很显然,这是编剧为了制造“死者复活”的戏剧效果,强行让角色降智。
沉空居士用“姑获鸟”装神弄鬼那段也很离谱,鸟叫声从屋顶传来,寺里的和尚和香客却没人敢上去看一眼,直接吓得四散而逃。
古代人胆子再小,遇到奇怪的声音也会想着找源头,怎么可能连梯子都懒得搬,就认定是鬼怪作祟。
还有卢凌风的战斗力,简直被夸大到了不合常理的地步。
他穿着刀枪不入的铠甲可以理解,但脑袋一直露在外面。
敌军将领带着一群士兵围攻他,愣是没人想着攻击他的头部和脸部,一群人围着打都近不了身。
这已经不是武功高强,完全脱离了现实逻辑,看得人出戏。
如果说节奏和逻辑问题还能勉强忍受,那价值观引导上的问题,就让人很不舒服了。
舞阳因为母亲管得严,想和相好的阿木私奔。
为了彻底摆脱母亲,她把自己的衣服换到一个被害女孩身上,让母亲以为自己死了。
这种行为对母亲来说极其残忍,“丧女之痛”足以摧毁一个人,她却完全没考虑过母亲的感受。
更让人无语的是,破案小分队知道真相后,不仅没有批判这种极端自私的行为,反而夸她有主见、胆子大。
作为一名影视创作者,我觉得这种价值观传递很不妥。
年轻观众的三观还在形成阶段,看到这样的情节,可能会误以为父母管教严格,子女就可以用极端方式报复。
大众娱乐作品可以天马行空,但不能违背基本的人伦常情,这是底线问题。
权谋线的处理也让人失望,前两季的皇权斗争只是暗线,起到烘托时代背景的作用。
这一季把这条线拉到台前,却写得像过家家一样儿戏。
忠武将军李凤仅凭一营兵力,还搞不定穿着铠甲的卢凌风,就敢想着当皇帝。
他完全没考虑到,就算活捉了皇帝,大长公主也会坐收渔翁之利,把他和皇帝一起除掉。
这种前后矛盾的动机,根本不符合权谋斗争的基本逻辑,就是编剧为了制造冲突强行加戏。
大长公主的人设也很空洞,每次出场都气势汹汹,满口狠话。
可除了口头威胁,她没有任何实际的谋划和行动,所谓的权力斗争,没有一点深度和真实感。
平心而论,《唐朝诡事录3》的制作水准不算低,服化道和场景搭建都能看出用心。
这也是它开播初期能获得不错口碑的原因,但一部剧的核心永远是剧本。
现在的第三季,空有盛唐的皮囊,内里的灵魂已经散了。
志怪传奇可以夸张,但所有的夸张都要建立在基本的故事逻辑和人情事理之上。
作为老粉,我本来对第三季充满期待,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编剧的随心所欲和敷衍了事。
观众的时间都很宝贵,没人愿意浪费在一部越来越水的剧上,所以我只能选择弃剧。
真心希望制作方能重视观众的反馈,如果还有下一季,一定要先把剧本打磨扎实。
不要消耗前两季积累的口碑,毕竟国产古装探案剧能出现一个受欢迎的IP不容易,别让它毁在粗制滥造的剧本上。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唐朝诡事录之长安》
来源:剧集探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