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被律所扫地出门那天,夏舒卡里只剩两千三,三个月后她给爸妈打款二十万,央视上午剧场把这段重播了七遍。
被律所扫地出门那天,夏舒卡里只剩两千三,三个月后她给爸妈打款二十万,央视上午剧场把这段重播了七遍。
很多人第一次看觉得爽,第二次看开始冒冷汗。
关系最硬的那个姑娘,最先被踢出局,靠爹入场,靠躺卡车底讨债留下,现实里一模一样:去年北京律协抽查,一百名实习律师里有三十七个靠家里案源转正,最后能独立撑过三年的只剩四个。
夏舒的转折点不是学会法律,而是发现没人再替她兜底。
她第一次见客户,手抖得连茶都端不稳,回家把民法典拍到墙上,一条一条抄,抄到凌晨四点,第二天把合同漏洞标出十七处,客户当场把代理费从五千涨到五万。
这段戏弹幕刷疯了,满屏都是我也这样,其实大家抖的原因一样:背后没人了,只能把自己当靠山。
罗英子更狠。
老师翻案、恋人变凶手、替暗恋者辩护,三条线一起炸,普通人遇到一条就原地崩溃,她全扛下来。
剧里给了一个细节:她连续七十二小时没合眼,靠冰美式续命,最后结案时心率一百三,律师袍被汗浸透。
现实里上海一名女律师去年猝死,年仅三十二,生前一个月平均每天工作十五小时,卷宗摞起来一米六,和身高一样。
观众看得过瘾,同行看得沉默,光鲜背后都是透支。
邱华那条线被忽略,其实最扎心。
农村出身,没人脉,没案源,靠给同事写文书换旁听席位,熬了六年才拿到第一个独件。
剧里她把话说得很直:关系能开门,走远得靠脚力。
数据更直:全国基层法院代理案件中,七成由无背景青年律师承接,平均收费却只占行业总收入的百分之十五。
换句大白话,最累的活,最低的价,他们干了。
三个女人凑钱租办公室,押金加半年房租一共十八万,刷爆五张信用卡。
开播当天,微博热搜词条是“律师自己交社保”,阅读量三亿,评论区一片哀嚎。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心酸:独立律师第一年,社保、工位、系统使用费、年检费,加起来最少六万,很多人案子还没摸到,先背一身债。
剧里拍的是创业,现实里是赌命。
央视把这段放在上午剧场,收视反而飙到1.8,阿姨们看得抹泪,年轻人看得握拳。
因为屏幕上那间不到二十平米的小办公室,就是此刻坐在地铁里刷手机的你的下一步:公司裁员、父母退休金见底、房租涨一成,工资却原地踏步,想逃,只能自己开张。
剧把最残酷的部分演给你:客户不会因为你曾经是谁的女儿、谁的学生就多给一分钱,只看你能不能把他从烂泥里拖出来。
有人统计,剧集重播期间,法律资格考试的搜索指数上涨四成,报名网站一度瘫痪。
屏幕里的故事把遮羞布撕了:没人能一直替你撑伞,雨点砸下来,跑得快的不一定赢,但站着不动的肯定输。
夏舒躺卡车底那一刻,弹幕飘过一句“她赌赢了”,其实赌的是再也回不去的温室。
剧看完,热闹散了,留给观众的就一个问题:如果明天上班被告知不用来了,卡里的余额能撑几天?
别急着回答,先打开银行App看看数字,再想想除了打卡上班,还能在哪挣到第一笔饭钱。
屏幕里的三个女人把答案拍在桌上:先把自己丢进最黑的坑,再一点点爬,爬得够快,坑就成了护城河。
靠山山会跑,靠水水会干,老话俗,却一次都没失灵。
来源:自由柳叶NalZ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