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剧《毛岸英》看的辛酸泪流——做毛泽东的儿子,好难啊!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14 23:05 2

摘要:那个镜头我现在想起来还胸口发闷,小小的他穿着洗得发了白的小褂子,被看守推搡着关进牢房。

“因为我是毛泽东的儿子!”这是毛岸英每当遇到重大困难时,都会说出的一句话。

剧里开篇没多久,8岁的毛岸英就跟着母亲杨开慧被军阀抓进了监狱。

那个镜头我现在想起来还胸口发闷,小小的他穿着洗得发了白的小褂子,被看守推搡着关进牢房。

牢房里又黑又潮,母亲被敌人折磨得脸色苍白,他不敢大声哭,只能趁着看守不注意,悄悄地爬到母亲身边,用小手轻轻揉着母亲被铁链磨破的手腕。

有一次敌人来提审杨开慧,故意当着毛岸英的面威胁她,小岸英死死抱着母亲的腿,仰着头说:“要抓就抓我,别欺负我妈妈。”

一个才8岁的孩子,本该在院子里追蝴蝶、玩弹珠,却要学着用稚嫩的肩膀保护母亲,这哪是孩子该承受的重量啊!

后来杨开慧英勇就义,毛岸英抱着母亲冰冷的身体,那声“妈妈”喊得撕心裂肺,我直接跟着哭出了声。

母亲走后,他带着弟弟毛岸青去了上海,本以为有地下党照顾能安稳些,可没多长时间组织就遭了破坏,他们又成了没人管的孤儿。

剧里演的街头流浪戏,真是看得我心都揪起来了。

大冬天的,两人穿着露了脚后跟的破鞋,蜷缩在桥洞下互相取暖;为了吃口饭,毛岸英去捡别人剩下的烂菜叶子,还学着给人擦皮鞋、拉黄包车。

有一次弟弟毛岸青发烧,他没钱买药,只能跪在药铺门口求情,被掌柜的一脚踹了出来,无奈的毛岸英只能抱着弟弟在寒风里不停地搓手取暖。

最让我心酸的是,小弟毛岸龙在幼稚园里突然生病,最后没能救活。

毛岸英抱着弟弟渐渐变冷的身体,一句话都不说,只是眼泪不停地往下掉。

他自己也才是个孩子,却要一次次面对生离死别,还要硬撑着照顾弟弟。

那时候我就想,要是他不是毛泽东的儿子,是不是就能像普通孩子一样,有父母疼、有热饭吃,不用遭这些罪?

但是,接合时代去想,这些假设也是不成立的。

好不容易熬到去了苏联,我以为毛岸英的苦日子总该到头了,结果他还是没闲着。

苏联卫国战争一爆发,他就铁了心要去参军,别人都劝他,说中苏有约定,不让中国孩子上战场,再说他是毛泽东的儿子,没必要去冒生命危险。

可他偏不,一次次找苏军领导求情,最后硬是进了军校,还成了坦克连的指导员。

剧里有段他跟着部队进军白俄罗斯的戏,战场上火光冲天,子弹嗖嗖地飞,他和战友们一起驾驶坦克冲锋,好几次坦克都被敌人的炮火击中,侥幸才活了下来。

临走时斯大林特意接见了他,送了他一把手枪,他一直贴身带着,直到最后牺牲都没离开过身边。

这哪是去留学,分明是换了个地方继续受苦啊!

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终于能和父亲毛泽东团聚了,我当时还替他高兴,想着父子俩总算能好好亲近亲近了。

结果呢?才一起吃了两顿热饭,毛泽东就催着他去上“劳动大学”,让他住进劳动模范吴满有家学种地。

刚开始毛岸英哪会干农活啊,拿锄头的姿势都不对,一天下来手上磨出好几个大水泡,疼得睡不着觉。

晚上他躺在土炕上,身上沾着一身泥,和农民们挤在一起,连件像样的被褥都没有。

有人偷偷给他送了块肥皂,他还拿去和老乡们一起用,别人都说他是主席的儿子,不用这么辛苦,可他却说:“正因为我是毛泽东的儿子,所以更得跟老百姓一样”。

你说,做他的儿子,连享受点特殊待遇的资格都没有,多不容易。

新中国成立后,毛岸英和刘思齐结了婚,我以为这下总能过上几天安稳日子了。

可他们的婚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新房就设在机关院子里,家具都是凑来的,连新房的窗帘,都是毛岸英撕床单做的,听起来都令人辛酸流泪。

他们的婚礼,毛泽东就送了一件自己穿过的旧大衣,还笑着说:白天毛岸英穿,晚上给刘思齐盖,两人凑合用。

新婚燕尔本该甜甜蜜蜜,可没过多久,抗美援朝战争又爆发了。

毛岸英听说后,立马找到彭德怀,非要跟着去朝鲜战场。

身边的人都劝他,说毛主席已经为革命失去了五位亲人,就剩你这一个儿子在身边了,可不能再出事。

彭德怀也坚决不同意,说太危险。

可毛岸英态度特别坚决,他说:“我不仅是党员,又是毛泽东的儿子,这个时候我不上前线,谁上前线?”

最后毛泽东也同意了,只是拍着他的肩膀说了句:“注意安全”。

我看着剧里毛岸英和刘思齐告别的场景,他骗妻子说只是去出趟差,很快就回来,可谁知道这一去就是永别。

做毛泽东的儿子,连守护自己小家的权利,都要让位于大家啊。

到了朝鲜战场,毛岸英更是把自己当成了普通战士。

除了彭德怀等少数几位领导,没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他在志愿军司令部做翻译和秘书,白天忙着处理文件、翻译情报,晚上就睡在铺着稻草的地铺上,身上到处都是虱子。

有次战友给他送了件呢子大衣,他舍不得穿,只有特别冷的夜晚才拿出来裹一下。

剧里有个细节特别戳心,他看到朝鲜老乡的房子被美军炸了,就每天下班后趁着天黑去帮老乡盖房子。

小战士想家哭了,他就陪着战士聊天,给战士讲自己在苏联的经历。

他明明是领袖的儿子,却活得比谁都朴实。

可命运就是这么残忍。

1950年11月25日那天,美军的轰炸机突然朝着志愿军司令部所在的大榆洞来了。

几十枚凝固汽油弹从天而降,毛岸英他们所在的小木房瞬间就被火海吞没。

剧里的画面太惨烈了,火焰顺着木头蔓延,浓烟呛得人睁不开眼。

战友们大喊着让他快跑,可他还想着把桌上的机密文件收起来,等反应过来时,已经来不及了。

后来大家在废墟里找他的遗体,怎么都辨认不出来,最后还是凭着那块苏联产的手表残壳,才确认了是他。

那一年,他才28岁啊!

我最受不了的,是毛泽东得知儿子牺牲的那一幕。

剧里演的毛泽东,刚听完汇报时整个人都僵住了。

他伸手去拿烟,火柴划了好几次都没点着,眼眶红得吓人,眼泪在里面打转,却硬是强忍着没掉下来。

身边的卫士想劝他,可谁都不敢开口。

过了好久,他才缓缓地说:“打仗嘛,总是要死人的,岸英是普通战士,不用当成大事。”

可我知道,他心里得有多疼啊!这已经是他为革命失去的第六位亲人了,这是他最疼爱的长子啊!

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会不会拿着儿子的照片,偷偷抹眼泪呢?

还有刘思齐,她当时还在医院里住着,得的急性阑尾炎,毛岸英临走前还在医院陪了她两夜。

她天天盼着丈夫出差回来,每次邮递员路过,都要跑出去问问有没有自己的信。

可最后等来的,却是毛岸英牺牲的噩耗。

她抱着毛泽东送的那件旧大衣,哭得晕厥过去,醒来后一遍遍喊着毛岸英的名字,那种绝望的哭声,听得我心都碎了。

这对新婚不到一年的夫妻,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

最令人遗憾的是,这对小夫妻总把事业看得太重,一致同意把祖国建设好以后才要孩子,没想到这一决定最终导致毛岸英连一个孩子都没留下。

在凡人的心里,做伟人的孩子肯定过得特别风光,想要什么有什么。

可看了毛岸英的一生才知道,做毛泽东的儿子,从来就没有“容易”二字。

他没有享过一天福,从小就经历牢狱之灾、街头流浪,长大后上战场、干农活,处处都要比别人更吃苦、更拼命。

因为他是毛泽东的儿子,所以他不能软弱,不能退缩,不能搞特殊。

因为他是毛泽东的儿子,所以他必须扛起责任,必须冲在最前面,必须为所有人做榜样。

他明明有无数个理由享受特殊待遇,却偏偏选择了最苦、最险的路。

做毛泽东的儿子,难的是从小失去至亲的痛苦,难的是时刻不能松懈的责任,难的是为了国家必须舍弃小家的抉择。

我想,以后要是有人问起,做伟人的孩子是什么感觉,我一定会想起毛岸英。

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活得比任何人都厚重。

这份艰难背后,是最纯粹的信仰,是最无私的奉献。

现在再想起剧里的那些画面,我依然会流泪,但更多的是敬佩。

这样的毛岸英,这样的伟人家庭,值得我们一辈子铭记。

来源:晓露残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