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模超500亿元 杭州临平以“二次攀峰”计划打造“微短剧小横店”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14 16:13 1

摘要:“十四五”以来,微短剧以“短、快、精”的传播优势,迅速成长为网络视听领域的新增长极,行业规模已从2021年的36.8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504.4亿元。

中经记者 张家振 杭州报道

“十四五”以来,微短剧以“短、快、精”的传播优势,迅速成长为网络视听领域的新增长极,行业规模已从2021年的36.8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504.4亿元。

据了解,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近年来正通过打造微短剧拍摄基地、出台行业扶持政策等方式推动微短剧产业发展,打造“微短剧小横店”。

11月11日,以“视听弄潮赋能千行百业 百花齐放引领千帆出海”为主题的“第三届杭州・微短剧大会”(以下简称“微短剧大会”)在杭州市临平区开幕,政企代表、专家学者及行业人士围绕微短剧精品化创作、科技赋能、全球布局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为微短剧产业跨界赋能与出海突围注入发展动力。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2023年提出“最懂微短剧的地方政府”口号,2024年提出打造“全国微短剧名城”,到今年启动了“二次攀峰”计划,通过构建“615”产业体系,杭州市临平区近两年来新引进微短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达200余家。

促进“视听+文旅”深度融合

在微短剧大会上,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今年1—8月,主要综合性视频平台已上线325部横屏微短剧,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4.52%,单月上线量稳定在35—48部。短视频平台、小程序和微短剧应用共上线竖屏剧14余万部,结合行业调研及综合评估,预计2025年全年独立完整制作并上线的竖屏剧数量约4万部。

值得注意的是,微短剧行业正加速迈向规模化发展新阶段。《白皮书》显示,国内现存微短剧相关企业达10.02万家,2025年前9个月新注册1.68万家,同比增长12.57%,超九成从业者表示所在企业收入稳定或增长。

据了解,为抢抓微短剧行业发展机遇,临平区携手多家头部平台和企业,正式启动了“古今运河”影视精品创作计划,致力于携手共建“写—拍—投—播—评”的全链条赋能体系,推动培育一批兼具思想性、艺术性与市场性的标杆企业和作品。

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4年1月发布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为例,由九州文化制作出品的精品微短剧《南风知君意》成功入选第三批推荐剧目。该剧在临平区委宣传部的支持与精心指导下,聚焦杭缎非遗之韵,取景于杭州临平塘栖古镇,播出后引发广泛关注,不仅为微短剧产业发展提供了商业转化路径,更为文旅目的地开启了一扇充满情感共鸣、经济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展示窗口。

值得关注的是,微短剧头部企业九州文化已连续三年协办杭州·微短剧大会,并深度参与大会各核心环节。基于在内容创作、产业推动与模式创新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力与持续贡献,其在本届大会上再次被授予“突出贡献奖”。

“未来,九州文化将继续推进微短剧与文旅、乡村振兴、普法宣传、教育、品牌等多元领域的紧密结合,让微短剧真正成为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市场活力的新质生产力。”九州文化副总裁王为之表示。

作为微短剧大会亮点之一,第三届杭州·微短剧大会暨杭州文化“新三样”出海行动启动仪式引发广泛关注,标志着浙江微短剧加快迈向“内容出海+生态出海”双轮驱动新阶段。大会还启动了第三季青年网络编剧激励扶持计划和“古今运河”影视精品创作计划,为微短剧行业编剧人才引育和促进“视听+文旅”深度融合注入新动力。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如福在大会致辞中指出,微短剧“微而不小,短而不弱”,作为文化“新三样”中成长最快、传播最广、互动最强的业态之一,已成为讲好浙江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据介绍,未来浙江省将持续搭建产业交流平台,深化“文旅+科技+内容”融合创新,让微短剧这一“微小”载体,承载起更宏阔的文化使命与产业前景。

探索“微短剧+先进制造”模式

早在微短剧产业发展之初,临平区便于2023年提出打造“最懂微短剧的地方政府”口号,2024年确立打造“全国微短剧名城”目标,在全国率先构建起了微短剧全产业链。

今年3月27日,临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沈威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发表主题为《杭州临平打造“全国微短剧名城”二次攀峰计划发布》的演讲,详细介绍了临平区在微短剧产业方面的最新实践成果和未来规划。

据介绍,临平区在今年启动了“二次攀峰”计划,通过构建“615”微短剧产业体系,整合政策、基金、大会、计划等六大支柱,形成了“五中心”协同发展的生态闭环。

其中,“615”微短剧产业体系具体包括一基地、一政策、一基金、一大会、一计划、一村落,“五中心”包括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微短剧艺术指导中心、浙江网络微短剧临平审查分中心、浙江临平影视协拍中心、浙江省国际视听创新交流中心、微短剧版权保护与交易中心(筹)。

如何将微短剧的“一粒种子”培育成“一片森林”?“临影厂”影视拍摄基地正成为临平区为微短剧产业量身打造的一片发展沃土。作为全国首个微短剧拍摄基地,“临影厂”已成功认定为杭州市数字贸易特色基地,跻身微短剧“金鹏指数”全国基地前十。

记者从临平区相关部门了解到,“临影厂”影视拍摄基地影棚与塘栖古镇、五杭老街、临平华策影视基地、艺尚小镇等特色拍摄点位形成了“1+N”全域影视拍摄矩阵已吸引超500个剧组入驻拍摄,日均产出至少1部微短剧。

此外,杭州“方兴渡”文旅综合体和杭州“平行世界”文旅综合体将于2026年建成开放。届时,临平将构建“古风+未来风”双轨并行的产业集成式基地,实现“影视+文旅”的深度融合。

临平区还创新“微短剧+先进制造”模式,引导视听企业携手老板电器、西奥电梯等当地制造企业,围绕品牌文化、产品功能开展微短剧创作。据介绍,在微短剧赋能实体产业、企业发展方面,临平区计划创新“企业定制+内容营销+电商转化”模式,让微短剧成为品牌叙事的新载体,以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以会促产,以产兴城。本届微短剧大会不仅是行业风向标,更是临平区进一步链接全球资源、推动微短剧成为中华文化出海载体的新起点。”杭州市临平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临平区将继续深化本土创作与国际视野的融合,为全国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具示范性的“临平方案”。

来源:中国经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