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播前吹“年度治愈爆款”,三周后收视率腰斩再腰斩,直接跌进央八年度谷底。
央视八套这次翻车,比剧情还狗血。
开播前吹“年度治愈爆款”,三周后收视率腰斩再腰斩,直接跌进央八年度谷底。
广告商连夜跑路,平台把首页大图撤得比女主眼泪还快——观众不是傻子,谁还陪哭丧式“喜”剧玩?
《四喜》到底干了啥?
一句话:把人间苦难当调味料,一勺接一勺,齁到观众摔遥控器。
丧夫、欠债、身世之谜,buff叠满,片头曲还没放完,女主已经倒了三次霉。
剧名叫“喜”,结果每集都在验证“人生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
弹幕里最热闹的一条:这哪是四喜,分明四丧。
老戏骨也救不了。
许娣老师一出场,观众就自动代入口水味婆媳大战——不是她不好,是这张脸一出现,大家就知道下一秒要拍桌子骂媳妇。
套路太熟,连她自己的粉丝都吐槽:老师,您这演技成了复制粘贴。
数据更打脸:第三周收视率0.76%,比首播直接砍一大半,央八黄金档今年最惨滑铁卢,没跑。
编剧还在微博挽尊,说后面有“四重反转”。
观众去翻备案,压根没提到商战,敢情是临时加菜。
有人贴出截图:原来备案里只有“亲情治愈”,所谓创业、逆袭、爽点,全是播出后口嗨。
这操作像考试交白卷,出考场说自己其实写了小作文,只是老师没看见。
更尴尬的是童谣。
《ELLE》采访里她松口:当初看剧本就觉得“苦到发指”,但冲着央视招牌接了。
现在团队连夜改通稿,把宣传火力全挪到待映电影《春逝》——能离多远算多远。
业内传,品牌方怕瘟神,原本签的奶粉冠名直接止损跑路,违约金掏得比剧还贵。
观众为啥不买账?
猫眼给过答案:Z世代对“虐心”接受度只有17%,大家上班已经够苦了,回家只想喘口气,不是再被按头灌黄连。
再说女性成长,不等于连环倒霉。
真职场、真单亲、真创业,哪个靠天天哭?
编剧把“惨”当万能钥匙,结果打开的是观众怒火。
连锁反应来了。
央视把后面同题材《万家灯火》临时撤档,改上法治剧《底线》,信号很明显:先止血。
影视公司跟着踩刹,都市苦难立项量一个月掉28%。
协会内部会议直接把“类型化表演”拎出来批:老戏骨再稳,也扛不住千篇一律,安全牌打多了,就是审美疲劳。
说到底,观众迭代了,套路还在原地踏步。
2023年备案都市剧里,43%仍拿“身世之谜”当钩子,仿佛没点血缘秘密就不会讲故事。
可大家早把《都挺好》《欢乐颂》嚼剩的骨头吐干净了,想再喂,牙口不对。
剧能不能翻身?
照现在这走势,除非后面女主直接觉醒开公司、手撕渣男、30集逆袭到上市敲钟,否则很难拉回流。
但备案里没这笔,临时改,口型都对不上,观众只会更出戏。
留给《四喜》的时间,大概和广告商的耐心一样短。
屏幕外的真实人生已经够起伏,谁还想花钱看一个假到发苦的“喜”?
下次再写“女性成长”,编剧先出门晒晒太阳吧,生活不只有暴雨,还有晴天,别忘了带观众喘口气。
来源:芷若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