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6年的那个夏天,导演康洪雷对他亲手挑选的演员们“下了狠手”。王宝强在训练场上被训得抬不起头,陈思诚的逃跑计划在部队大门口泡了汤,张国强则像个侦察兵似的猫在连长窗外。谁都没想到,这段经历竟成就了国产剧史上最精彩的“戏外戏”。
“我实在吃不了这个苦”陈思诚咬着下嘴唇看着康红雷导演。
康红雷看着这个拍戏要逃的演员,没多说什么,只把身份证和车扣下了:“要走可以,等集训完了再说”
2006年的那个夏天,导演康洪雷对他亲手挑选的演员们“下了狠手”。王宝强在训练场上被训得抬不起头,陈思诚的逃跑计划在部队大门口泡了汤,张国强则像个侦察兵似的猫在连长窗外。谁都没想到,这段经历竟成就了国产剧史上最精彩的“戏外戏”。
这是一次彻底的“灵魂改造”——先把演员的自己打碎,再让角色的灵魂住进去。
没有明星待遇,只有新兵连的规矩。王宝强在羞耻中开窍,陈思诚在绝境中醒悟,张国强在暗处学艺——这段真实的军营历练,最终成就了这部难以超越的经典。
刚进军营那会儿,王宝强简直就是许三多本人。训练肯吃苦,可一到实弹射击就露了馅。他的打靶成绩在全连垫底,甚至还吃过“零蛋”,这在部队里可是大事。
带队的指导员一点没客气,当着全连官兵的面把他训得满脸通红。王宝强后来坦言,那一刻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可说来也怪,正是这种当众出丑的羞耻感,让他突然懂了许三多——懂了他在新兵连的畏手畏脚,在钢七连的自卑无助,懂了那种怎么努力都跟不上的绝望。
这顿骂非但没把他骂垮,反而让他“成了”许三多。从那以后,他往那一站,不用演,就是那个又憨又倔的许三多。
跟王宝强不一样,从小没吃过苦的陈思诚根本受不了部队的苦。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让他崩溃,最后决定干脆逃跑算了。
他偷偷把车开到部队大门口,结果早被导演组候个正着。康洪雷导演一点没松口,直接断了他的念想。没想到,这个看似绝情的决定,反倒让他开了窍。
退路彻底断了,他只能静下心来观察身边的战士。慢慢地,他摸透了成才这个角色——那种拼命往上爬的劲儿,骨子里其实是怕被比下去的不安。这时候,他不再是在演成才,他就是在活成成才。
就在王宝强和陈思诚在训练场上吃苦的时候,演高城连长的张国强,却琢磨出了一套独特的“偷师”大法。
为了演活钢七连的“魂”,他在部队里当起了“隐形人”。他敏锐地注意到,真正的连长根本不是想象中那样整天板着脸。
他每天晚上猫在连务会窗外,把连长们的一举一动都记在小本子上——训话时敲桌子的节奏,着急时忍不住的结巴,还有那种嘴上骂骂咧咧心里却护短的样子。这些活生生的细节,都被他“偷”来用在了高城身上。
直到今天,观众还记得那个说话结巴却气场十足的七连长:“放…放弃你自己,抛…抛弃了我们…”这个让角色活起来的结巴,就是张国强从真实生活中“偷”来的。
《士兵突击》能成为经典不是偶然。除了这三位,剧中还有不少真正的军人——演史今的张译在战友话剧团待过,演袁朗的段奕宏同样经历了严苛训练。整个剧组对真实的这份执着,共同铸就了这部经典。
十六年过去了,“不抛弃不放弃”这句话依然能让我们热血沸腾。这份跨越时间的感染力,正是因为这部剧根本不是“演”出来的。它是王宝强用羞耻换来的感悟,是陈思诚用绝望得来的体会,是张国强一点一点“偷”来的生命质感。
康洪雷导演的坚持,印证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真实的淬炼,才能赋予角色真正的灵魂。再看看现在有些剧组在绿幕前念数字的敷衍,更让人觉得十六年前这场“灵魂改造”何其珍贵。
经典,从来不是演出来的,是活出来的。
对于这种用真实体验代替表演的训练方式,您怎么看?您觉得现在的剧组还愿意下这样的“笨功夫”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您的看法!
来源:视客影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