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瞳最后到底洗白没?”——昨晚大结局一播完,微博话题飙到2.3亿阅读,一半人边哭边骂,一半人直接摔手机:国产编剧终于肯把“傻白甜”三个字撕下来,却差点把观众心脏一起撕碎。
“清瞳最后到底洗白没?”——昨晚大结局一播完,微博话题飙到2.3亿阅读,一半人边哭边骂,一半人直接摔手机:国产编剧终于肯把“傻白甜”三个字撕下来,却差点把观众心脏一起撕碎。
先别急着站队。
把进度条拉回淮水竹亭,风吹竹叶沙沙响,清瞳把剑横在自己脖子上,对面是“黑化”的富贵少爷。
她没问“你还爱我吗”,只轻声说:“我陪你。”
三个字,把前面二十集里所有“她只会拖后腿”的弹幕全数反杀。
很多人忘了,第一集的清瞳是个连蚂蚁都不敢踩的小医仙。
她救富贵,是因为“他替我挡过一刀”,后来却被人截图做成“双标现场”:
“少爷杀人她递刀,别人打架她劝善。”
骂声最狠的时候,豆瓣短评高赞一句:“这角色存在的意义就是告诉观众,善良不带脑子叫圣母。”
编剧没回嘴,只把伏笔埋进三处细节。
第一处,苦情树种。
传说能换心改命,但种的人必死。
清瞳听说少爷需要,半夜背着竹篓上山,镜头没给煽情BGM,只有她手被荆棘划破,血珠顺着指尖滴在叶背——那是她第一次不喊疼。
第二处,少爷被全江湖误会屠村。
所有人都拔刀,只有清瞳蹲在地上看尸体伤口,发现切口角度不对。
她没像传统女主大喊“我相信他”,而是把证据甩到众人面前,一句废话没有。
那一刻,观众才意识到:她不是信,她是懂。
第三处,也就是大结局的淮水竹亭。
少爷计划用自己的死把幕后黑手引出来,需要一个人配合“杀”他。
清瞳听完只问了一句:“你死后,天下人会记得你吗?”
少爷笑:“我不在乎。”
她点头:“那我在乎。”
于是提剑上前,眼泪没掉,手没抖。
到这里,人物弧光彻底闭合。
前期“双标”的裂缝里,原来长的是她自己的骨头——她不再用善良当遮羞布,而是把善良变成利刃。
观众以为她会被少爷保护到底,结果最后一击是她递的,那一刻,弹幕齐刷刷“对不起”。
数据最诚实。
云合数据显示,大结局播出当天,正片有效播放上涨40%,清瞳单人cut在B站24小时刷屏15页,抖音#清瞳回来了#话题播放量破4亿。
ACTOYS推出的Q版手办,预售链接刚挂上就断货,客服被问到“有现货吗”直接回复:“在加班加哭。”
编剧在《国创面对面》里一句话点题:“她不是洗白,是终于长成了大人。”
成人礼的代价就是亲手把最爱的人推向,再自己收拾残局。
观众之所以破防,是因为在现实中,多数人连“说出真相”都做不到,更别说“为信念垫命”。
有人吐槽节奏快,可生活本身就不给慢镜头。
清瞳的成长被压缩进三幕,却恰好对应普通人顿悟的三个瞬间:
第一次,发现善良救不了任何人;
第二次,发现理性比眼泪更有用;
第三次,发现爱与大义可以同时选,只要你肯付账。
剧终人散,镜头拉远,淮水竹亭只剩一把落在地上的剑。
弹幕罕见地没吵,只飘过去一句:“她眼里的光,原来是我们自己丢的那束。”
这话听起来像鸡汤,可当晚豆瓣小组里一个高赞帖子说得更狠:
“骂了她二十集,最后才发现,我们骂的不是清瞳,是曾经相信过、后来却不敢再信的自己。”
IP热度回升,平台连夜开会讨论番外。
消息没官宣,但概念海报已经流出:竹叶深处,一只染血的蝴蝶停在剑柄。
粉丝自动解码:蝴蝶是清瞳,剑是少爷,血是代价。
评论区最高赞只有四个字:“搞快点,别溜。”
故事讲到这儿,其实已经没有“她有没有崩”的疑问。
真正的问题是:如果下一次需要选择,我们敢不敢像清瞳一样,先承认自己的软弱,再亲手把它打碎?
屏幕暗下去,人回到现实,地铁依旧挤,老板依旧催报表。
可只要想起淮水竹亭那阵风,心里就偷偷亮一下——原来善良不是原罪,退缩才是。
所以,别急着给角色贴标签,也别急着给自己下结论。
清瞳把剑捡起来那秒,弹幕齐刷“欢迎回来”。
真正回来的,何止是她。
来源:坦荡的柳叶ph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