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月8日深夜,《繁花》剧组突然发布严正声明,将这场持续两个月的录音风波推向高潮!声明直指前工作人员"古二"发布的录音"大量失实、蓄意剪辑",更惊人的是,剧组首次披露古二"长期滞留境外,逃避国内司法调查"。这则火药味十足的声明,瞬间让原本就沸沸扬扬的
2025年11月8日深夜,《繁花》剧组突然发布严正声明,将这场持续两个月的录音风波推向高潮!声明直指前工作人员"古二"发布的录音"大量失实、蓄意剪辑",更惊人的是,剧组首次披露古二"长期滞留境外,逃避国内司法调查"。这则火药味十足的声明,瞬间让原本就沸沸扬扬的娱乐圈炸开了锅!
从署名纠纷到录音炸弹 这场风波如何发酵
事情要从今年9月说起。一个名叫"古二"(本名程骏年)的前剧组工作人员在网上发声,控诉自己在《繁花》剧组付出大量编剧心血,最终却只获得"前期责任编辑"的署名。他认为自己的编剧署名权被剥夺,报酬也与工作不匹配。
如果只是普通的口水仗,或许还不会掀起这么大风浪。真正让事件升级的,是古二从10月底开始,陆续在社交媒体上放出的多段据称是剧组内部的会议录音!这些录音里,不仅有王家卫、秦雯等主创讨论剧本的内容,更夹杂着一些对唐嫣、陈道明、游本昌等演员的私下点评,用语之随意,瞬间击碎了众多粉丝对"艺术殿堂"的想象。
录音中,王家卫在讨论第二天拍摄安排时表示:"告诉你,唐嫣呢,是个很装的人。所以呢,第一(明天讲戏时)你不要让她先到,你要老师先到,你先暖个场。"这段内容迅速引发唐嫣粉丝不满,认为王家卫的评价"有失公允",甚至有人发起"抵制《繁花》"的话题。
作为《流金岁月》编剧的秦雯,在录音中谈到的"刘诗诗倪妮台词之争",同样引发热议。她透露,曾有刘诗诗粉丝发微博抱怨,称编剧将原作中蒋南孙(刘诗诗饰)的重要台词转给了朱锁锁(倪妮饰),并艾特剧方与自己。秦雯分析:"正在拍摄的剧集,粉丝不可能知道台词细节,应该是演员团队透露的,通过粉丝给创作团队施压。"这番话让"演员团队操控舆论"的猜测甚嚣尘上。
此外,录音中王家卫与秦雯多次聊到陈道明——因有意请他出演《繁花》里的"爷叔",两人提到陈道明"喜欢修改台词,但长段台词又记不住";王家卫还评价游本昌"不是省油的灯",虽未明说原因,却引发网友对"老戏骨难合作"的猜测。
剧组两次强硬回应 古二"滞留境外"成焦点
面对古二的指控,《繁花》剧组并非沉默不语。早在9月23日,剧组就曾发布声明,谴责古二"偷录剧组主创私人对话,更恶劣的是对录音内容进行加工,非法对外公开发布,严重侵害他人隐私,毫无职业道德"。但当时的声明并未阻止事件发酵,反而让"录音"成为网友热议的"潜规则揭秘"。
11月8日的声明,是剧组对事件最严厉的一次回应。声明明确指出,古二的录音"存在大量失实、蓄意剪辑和恶意解读的情况":比如王家卫对唐嫣的评价,被刻意截取"很装"的片段,却忽略了上下文里"希望调整讲戏方式"的初衷;秦雯谈刘诗诗倪妮的内容,被解读为"揭露艺人矛盾",却掩盖了"创作中台词调整"的正常流程。
更严重的是,这些录音"导致相关人员遭受大规模网络暴力","不遗余力煽动社会对立、诱导负面情绪"——唐嫣粉丝的"抵制"、刘诗诗粉丝的"讨说法",本质上都是被剪辑后的内容"带了节奏"。
声明里,剧组强调"正在持续取证中,已提交给国家司法、执法机关和相关主管部门",并呼吁古二"回到国内合理合法维权,立即停止违法行为"。这不仅是对主创权益的维护,更是对"隐私边界"的重申——私人对话不应成为"曝光的素材",创作团队的内部讨论,也不应被断章取义地"消费"。
而发布这些录音的"古二",并非无关人士。据剧组声明,他是原《繁花》剧组的"前期责任编辑",负责剧本前期创作工作。但他对"前期责任编辑"的署名不满,认为自己的贡献未得到足够认可,"为一己私欲泄私愤",才发布了这些录音。更关键的是,他"长期滞留境外,逃避国内司法调查",这让事件处理变得复杂——当"维权"与"违法"交织,舆论的天平开始摇摆。
网络舆情分裂 行业黑幕被撕开
从9月到11月,这场"录音风波"持续了近两个月,网友的态度分成两派:有人认为古二"揭露了娱乐圈潜规则",支持他的"维权";也有人认为他"偷录加工"的行为"不道德",甚至"违法"。
古二自称,他承担了《繁花》剧本的核心创作,包括备受好评的"金融线"和"李李复仇线"。但他的待遇呢?据他所述,月薪仅3000至6000元。更令人心惊的是,他不仅要当编剧,还要兼任导演王家卫的生活助理,负责挡酒、处理杂务。如果这只是普通的职场压榨,或许还不足以掀起如此巨浪。古二的遭遇触动了公众最敏感的神经:他身患"渐冻症"(ALS),而他声称,正是这种高强度、无尊严的过劳工作,导致其病情急剧恶化。
一个燃烧着生命、月薪3000的创作者,眼睁睁看着自己心血凝结的作品火遍大江南北,而自己不仅署名被"虚化",还落得一身重病。这,就是古二反击的全部背景。
然而,剧组的强硬声明也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质疑。有网友扒出,就在声明发布的几天前(11月2日),剧组才刚刚派人前往古二的"国内亲属住所"递送了律师函。公众不禁要问:如果他真的"滞留境外"且"逃避调查",剧组是如何精准地在国内找到他的亲属并递函的?这是否说明剧组完全有能力通过境内法律程序接触到他?
更重要的是,剧组反复强调录音被"蓄意剪辑"和"恶意解读",但从头到尾,剧组并未提供任何实质性证据,例如声纹鉴定报告,或者——最关键的——"未经剪辑的完整原始录音"。公众的逻辑很简单:如果你说古二的录音是剪辑过的、失实的,那么请你放出"真实"的完整版来辟谣。只扣帽子,不给证据,这在网友看来,更像是"恼羞成怒"和"傲慢的单方指控"。
行业影响深远 影视圈三大痼疾被曝光
这场风暴的破坏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剧组的控制。首先是法律层面的混战。编剧秦雯以"诽谤罪"起诉古二;被波及的唐嫣,其诉网络侵权案也已在11月5日开庭;另一位被波及的艺人倪妮,其工作室也发声明起诉网络侵权。
而在舆论的另一端,古二的社交账号已被平台封禁。他被物理"噤声"了。但"噤声"不代表问题解决了。这场风波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由秦雯编剧的唐嫣新剧《爱情没有神话》也因争议而宣布撤档,秦雯参与的多部剧集面临延期的风险。
但撕开这层鸡毛,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影视行业三大亟待解决的"结构性痼疾":
一、署名权的"黑箱操作"。业内"顶层编剧署名、基层代笔"的现象早已不是秘密。古二的案例,不过是无数被剥夺权益的"枪手"中,最惨烈的一个缩影。当一个身患渐冻症的创作者,连"金融线"和"复仇线"这样的核心贡献都无法换来一个"编剧"署名时,这个行业的公平性何在?
二、职场压榨的"常态化"。月薪3000,兼任生活助理,过劳导致重病恶化。这已经不是"为艺术献身"的浪漫叙事,而是赤裸裸的职场霸凌与剥削。当"能为王家卫工作是你的福气"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PUA时,谁来保障"古二们"的基本人权?
三、权力滥用的"圈层化"。录音中(如果属实)暴露出的,是对演员的轻慢、对女性的调侃、对法律的漠视。这种"圈子内"的傲慢,恰恰源于一种不受制约的权力和"人脉可以摆平一切"的特权思想。
繁花落尽,喧嚣之后,我们等待什么?剧组的强硬声明,未能平息舆论;古二的账号被封,也未能终止公众的追问。这场风暴发展至今,早已超越了《繁花》本身。公众之所以如此愤怒,不仅仅是为古二鸣不平,更是因为在古二的遭遇里,看到了无数"打工人"被压榨、被轻视、被剥夺成果的影子。
司法程序仍在进行中。公众在等待一个法律的裁决,厘清录音的真伪,判定署名的归属。但我们更迫切需要的,是通过此案,推动整个影视行业建立起真正公平、透明的创作保障机制。我们需要一个标准,让基层的创作者不再是"隐形人";我们需要一个渠道,让职场霸凌和性别歧视得到惩戒。当一朵"繁花"落尽,我们看到的,不该是满地的狼藉与暗箱。光影需要被尊重,但光影背后的血汗,更需要被看见。
来源:排场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