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视剧《隐锋》自从周四海被捕之后,贾云英的工作已经停滞了一段时间,幸好于同及时出现,两人顺利接头了继续完成未完成的工作。
电视剧《隐锋》自从周四海被捕之后,贾云英的工作已经停滞了一段时间,幸好于同及时出现,两人顺利接头了继续完成未完成的工作。
比起周四海的工作经验,于同显然稚嫩了一些,行事比较鲁莽尤其是在营救周四海的时候,几个兄弟都死在了贾云武手下。
三天后,于同的上线李亨收到一份密报:内部有人把于同的照片递到了行动科。
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小字——今晚七点,老码头,黄叶。
李亨盯着那行字,后背发凉。
黄叶是于同唯一的接头人,知道这个名字的人不超过五个。
照片能送到行动科,说明叛徒就在这五个人里。
李亨先想到的是撤。
可于同根本听不进去。
年轻人觉得这是立功机会,坚持要去老码头。
李亨劝不动,只能换思路:让敌人自己把叛徒吐出来。
他把目光放在唐猛身上。
唐猛是行动科出了名的急脾气,一心想靠抓大鱼升少校。
李亨摸准这一点,故意在食堂把唐猛的饭盒撞翻,汤水洒了一地。
唐猛当场炸毛,揪住李亨衣领。
李亨压低声音:听说今晚有大行动,抓黄叶,功劳别全让贾队占了。
唐猛眼睛瞬间亮了,转身就去打电话。
李亨站在走廊拐角,听见唐猛对着话筒吼:盯死老码头,共党策反人员,一个都别放走。
策反人员三个字一出口,李亨心里有了答案。
只有内部的人才知道于同的任务是策反,而不是普通交通。
叛徒就在情报股股长王酉身上。
七点不到,老码头布控完成。
贾云武把机枪架在仓库二楼,等着于同自投罗网。
李亨提前十分钟把王酉的副官叫走,借口送文件。
副官一走,王酉身边没了证人。
李亨顺手把王酉的钢笔丢在码头货堆,那是贾云武送他的生日礼物,笔帽刻着王酉的名字。
枪响那一刻,贾云武看见钢笔,以为王酉通敌,当场把人扣下。
于同趁乱从下水道溜走。
一场精心布置的抓捕,最后成了内讧。
唐猛升少校的申请书还没递上去,就被贾云武一脚踢回:连人都认不清,升什么升。
李亨后来复盘,整个过程只有三步:先让唐猛泄露关键词,再借贾云武的多疑拔掉叛徒,最后把于同塞进运煤船舱。
看似惊险,其实抓住的是人性里最常见的弱点:急、贪、疑。
急的人藏不住话,贪的人抢功劳,疑的人先下手。
三条线一交叉,叛徒自己跳出来。
很多人看剧,觉得李亨运气好。
真正干过外勤的老兵知道,运气只留给提前算好每一步的人。
李亨提前算到唐猛会打电话,算到贾云武会带钢笔,甚至算到王酉不敢当众辩解。
算得最准的是年轻人那颗想立功的心。
于同如果肯听劝,根本不用绕这么大圈子。
可年轻人不听劝,才是常态。
老手只能把不听劝的代价,算进计划里。
剧外也一样。
职场里最常见的坑,就是新人把平台当本事,把冒险当机会。
领导劝一句,对方回一句我不想错过。
结果项目黄了,客户飞了,锅还得整个组背。
老手一边擦屁股,一边在心里默背流程:先找最急的那个人,再让最贪的人背锅,最后让最多疑的人签字。
三步走完,新人才能长记性。
历史里这样的例子更多。
1948年,上海地下电台被端,原因就是报务员小葛坚持白天发报,觉得夜里太困。
上级劝他,他回一句敌人没那么神。
结果信号被截,七个人被捕。
后来救人的老段用的也是李亨同款思路:先让稽查处内部争功劳,再让稽查处自己把抓错人的报告递上去,最后把小葛装进粪车拉出城。
人救出来了,可七个人里已经死了三个。
小葛后来每次喝酒,先给自己倒三杯,不喝,就摆着。
别人问为什么,他说给回不来的兄弟留的。
劝是劝不住的,代价见真章。
回到剧里,王酉被扣以后,贾云武连夜审讯。
李亨坐在档案室,听隔壁惨叫,一笔一划在笔记本上写:唐猛可用,王酉已废,于同需冷藏三个月。
写完撕下来,塞进火柴盒,第二天递给交通站。
火柴盒里还有一张小纸条:新人再急,也得先学会听。
这句话,李亨没给于同,他给了下一个接头的年轻人。
年轻人看完,把纸条吞进肚子,点头。
李亨这才放心走人。
隐蔽战线没有奇迹,只有提前把最坏的情况算进去,再留一条能全身而退的后路。
你以为李亨靠唐猛破案,其实唐猛只是他计划里的一个齿轮。
齿轮坏了,换一颗就行。
真正让计划转起来的,是人对欲望和恐惧的反应。
只要这两样东西还在,叛徒永远藏不住。
来源:橙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