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说《亮剑》里最显眼的穿帮,那得是那些穿越过来的现代道具,明明是抗战年代,偏能冒出些几十年后的东西,看着又荒诞又好笑。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丨橙子
编辑丨早早
《亮剑》这剧绝对是抗战剧里的顶流,开播十八年了,照样有人翻来覆去地看,李云龙那句开炮至今听着还热血沸腾。
可越经典的剧,越经不住观众用放大镜扒,这不,网友们重刷时,挖出了一堆让人笑到肚子疼的穿帮镜头。
有现代矿泉水乱入抗战宴的,有武器秒变魔术的,还有群演反复换阵营的。
这些小漏洞不光没毁了经典,反倒成了大家追剧的额外乐子,今天咱就边唠边盘点,看看你当年漏了哪几个。
要说《亮剑》里最显眼的穿帮,那得是那些穿越过来的现代道具,明明是抗战年代,偏能冒出些几十年后的东西,看着又荒诞又好笑。
就说李云龙和魏和尚闯平田一郎生日宴那段,俩人埋头猛吃红烧肉,镜头一扫,角落里居然摆着一瓶现代矿泉水,这要是搁当时,估计得被当成稀罕洋货吧?
还有李云龙和田雨的新婚房,红烛、煤油灯看着挺有年代感,可土墙底下赫然嵌着个白色插座板,这电力设施也太提前到位了,简直是抗战版智能家居。
更绝的是物资运输场景,战士们搬的包裹上印着北京丰台区,先不说那时候的行政区划和印刷字体,单是这现代标签,就把年代感戳得稀碎。
墙面更是重灾区,李云龙去田雨老家提亲,下车后背后的砖墙上,小广告连带电话号码清晰可见,合着抗战时期就有城市牛皮癣了?
还有严肃的军事会议桌上,时不时冒出矿泉水瓶,本来正跟着剧情紧张呢,一眼瞅见这玩意儿,立马就笑出声来了。
除了道具穿越,武器和群演的穿帮更是让观众笑出眼泪,一会儿变魔术似的换装备,一会儿又反串不同角色,堪称剧中的隐藏笑点。
魏和尚的武器就特神奇,奉命送信时,镜头特意给了背后大刀一个特写,结果半路遇上土匪,镜头一转,大刀居然变成了枪,网友都调侃他半路打劫了敌军装备。
张大彪的大刀也不甘示弱,冲锋砍杀时,刀身突然弯得离谱,下一秒又直了回来,合着这刀还能伸缩自如呢?
日军的武器更离谱,山本特工队拿的枪,枪口居然是实心的,这哪儿是打仗,分明是拿烧火棍装样子,难怪有人说要是李云龙知道,根本不用新婚夜丢下秀芹跑了。
楚云飞部队的斯登枪也不对劲,那是二战后期才有的武器,硬是提前出现在抗战初期,这属于武器穿越了。
群演们更是身兼数职,有个清秀小哥,先当旅部话务员,再当侦察兵,最后又穿日军军装成了山崎大队军官,堪称全能演员。
最搞笑的是魏和尚被土匪截杀那段,土匪堆里居然站着李云龙和对面将领常乃超,合着李云龙是亲自下场客串土匪了。
还有山崎队长,明明早被柱子一炮轰死了,后来居然戴副眼镜又登场了,这死而复生的戏码也太随意了。
要是说道具和群演的穿帮是肉眼可见,那细节上的小漏洞,就得细心看才能发现,可这些小毛病非但不招人烦,反而成了经典的专属印记。
先说说服装和场景,全剧跨度十几年,不管是寒冬还是盛夏,所有人都穿着厚棉衣,就连庆祝抗战胜利的夏天,群众也裹着棉袄,估计是剧组服装不够,只能凑合用。
骑兵连冲锋那悲壮的场面,背景里居然有个战士悠闲地嗑瓜子,跟周围的紧张氛围完全不搭,被网友笑称买了VIP观战席。
台词和镜头也有不少小失误,魏和尚初次登场,字幕写着第27师,赵刚介绍时却成了72师,这数字是随口报的?
还有个军官字幕标着李粟,李云龙却喊他老张,合着连人名都记混了,段鹏汇报军情时,把确定坐标说成坐定确标,这么拗口的台词居然也过了,估计当时没人注意。
镜头细节也藏着笑点,日军军官看李云龙的照片,想擦污渍没擦掉,结果下一个镜头污渍没了,这是自动清洁功能,李云龙嘴角的黑痣也时有时无,跟有自己的想法似的。
山本特工队训话时,头顶上悬着收音话筒,直接暴露了拍摄现场,算是最实在的穿帮。
其实大家都知道,《亮剑》当年是寒冬里用一个冬天拍出来的,条件有限,道具、服装难免跟不上,可这些穿帮为啥不招人骂?
因为剧的内核够硬,李云龙的血性、骑兵连的悲壮,这些都让观众记在心里,相比那些手撕鬼子的雷剧,《亮剑》的穿帮透着质朴的诚意,反而成了大家重温时的乐趣。
现在再看这些穿帮镜头,更像是时光留下的印记,见证着当年影视创作的不易,每次重刷时找这些小彩蛋,反而成了和经典对话的方式,毕竟,好剧从来不是靠完美的道具,而是靠打动人心的故事。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亮剑》资料
豆瓣9.5,我赌它还能再火20年.新周刊 [引用日期2025-07-25]
军事大戏《亮剑》亮相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图).新浪网.2005-08-04 [引用日期2024-03-20]
来源:非凡瓜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