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殿之内,长公主毫不掩饰想成为新的女皇,而那枚在嵩山峻极峰发现的金简,却刻着前一代女皇最深沉的忏悔,“上言,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公元700年,武则天派小使臣胡超,在嵩山投下这通为自己消除罪责的金简
大殿之内,
长公主毫不掩饰想成为新的女皇,
而那枚在嵩山峻极峰发现的金简,
却刻着前一代女皇最深沉的忏悔,
“上言,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
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
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
公元700年,
武则天派小使臣胡超,
在嵩山投下这通为自己消除罪责的金简。
看着剧中长公主那充满野心的眼神
我仿佛看到了当年武则天的影子。
“凡食用金桃者一旦离开公主府,
便会遭到巨禽袭击”,
剧中这只神秘巨禽的攻击模式,
何尝不像是天后铲除异己的手段?
定向清除,精准打击。
赤英前来报案称女儿失踪,
她身为舞狮世家,
可父夫因战绩显赫被天后一党构陷,
因而家破人亡。
短短一句话,背后是一个家族的悲剧,
更是天后时代无数被陷害大臣的缩影。
历史上,武则天所实行的酷 吏 严 政,
矛头直接指向怨恨不服的李唐宗室和大臣以及文武官员,
使很多人被误杀,并株连亲友。
也许你会问,这位女皇为何如此狠 毒?
要知道,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从唐太宗的才人,到高宗皇后,
再到亲自称帝,建立武周,
这一路上充满了非正常的险阻。
在男性主导的封建社会中,
她必须用更严厉的手段,方可巩固自己的地位。
有其母,必有其女,
长公主对卢凌风毫不掩饰地说出,
自己想效仿前朝故事,
临朝称制做一代女皇。
这种坦率的背后,
是对武则天成功道路的认可与崇拜。
武则天晚年为何要投那枚金简?
真的是因为良心不安吗?
有一个细节或许能给我们启示,
当苏无名查案时,
发现恶鸟是阿摩挪的国鸟乌焰鸟。
这种看似超自然的现象背后,
隐藏的是人对权力的操纵,
正如武则天晚年,
开始反思自己是否也成了被权力异化的“怪物”。
历史上的武则天,
在久视元年(700年)患疾,
命洪州僧胡超合长生药,服之稍愈,但总不见痊愈。
她又以为是自己长期用酷 吏搞 滥 刑所致,
总不能摆脱一种负 罪的感觉。
77岁高龄的她,生机暗淡,
怕死的恐惧弥漫心间,经常噩梦连连。
在才在胡道士的提议下,
令人铸造金简,
刻上文字,带上嵩山投放,祈求消罪延寿。
金简上的63个字中,有五个是武则天自造字,
分别为“圀(国)、曌、囝(日)、(月)、(臣)”。
武则天一生先后创造了19个自造文字,
这是她打破传统、标新立异的体现,
也是她试图建立全新秩序的外在表现。
但她晚年,
却要祈求三官九府除去自己的罪名,
这种反差何其巨大。
当然,我们评价一个人,
决不能只看她坏的一面。
《唐诡3》中,
苏无名西行带回的安民三策,
何尝不是武则天重视人才、破格录用政策的回声?
我认为,武则天之所以投金简,
不是因为她认为自己错了,
而是因为她明白,
在男权社会的历史长河中,
自己必然会被描绘成一个“恶人”。
她试图通过这种方式,
与主流价值达成和解。
她的确用酷 吏,但也用贤臣;
她打击政敌,却也关心民生。
康国金桃内藏的西域图,
不正是武则天时代重视边疆开发,
促进中外交流的体现吗?
她曾随高宗到嵩山访问嵩山名道潘师正,
为其建隆唐观,
这种对文化建设的重视,
超越了单纯的个人信仰。
武则天的一生充满了矛盾,
她信奉佛教,后来又偏爱道教;
她重用酷吏,却又关心百姓;
她篡夺李唐江山,却最终还政于李唐。
她之所以这么做,
不是因为她反复无常,
而是因为她始终在平衡各种力量,
维护统治,安定民心。
在《唐诡3》的剧情中,
我们也能看到这种复杂的权力平衡艺术。
天子、长公主、tai 上皇、各路将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算计,
而这一切的源头,
都可以追溯到武则天时代建立的格局。
我相信,武则天投金简的举动,
展现了她晚年的一种觉悟,
她意识到,有些东西超越了皇权,需要敬畏。
那枚金简,如今静静地躺在河南博物院中,
讲述着一个关于权力、忏悔和人性复杂性的故事。
警惕着后人,
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
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来源:莫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