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越高失望越大!《唐朝诡事录3》翻车出现大批一星差评,观众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13 14:42 2

摘要:同一部戏,在腾讯后台却飙到28000热度,弹幕刷得比烟花密——客厅遥控器与手机小屏的温差,比长安腊月里的昼夜间隔还夸张。

开播那天,1.2%的峰值把央视八套的古装档直接顶到热搜,六集过后却跌到0.7,像坐滑梯。

同一部戏,在腾讯后台却飙到28000热度,弹幕刷得比烟花密——客厅遥控器与手机小屏的温差,比长安腊月里的昼夜间隔还夸张。

老观众在贴吧里哀嚎“味不对”,新粉在超话里截图狂赞“爽感拉满”,两边隔着网线都能听见对方的心跳,就是不在一个频道。

导演巨兴茂在直播间里搓着手承认:想玩一把“政治惊悚”,结果把“诡事”拍成了“宫斗预习课”。

他用了“重构盛唐气象”这种大词,屏幕外的老粉却只想念上一季里夜里挑灯、一口酥饼一口鬼故事的市井味。

编剧魏风华赶紧出来打补丁:后面还有十个单元,三个全新案子,其中一个牵出“昆仑奴”——史料里那些黑肤碧眼的异域奴仆,被塞进盛唐的迷宫。

听起来像给冷灶添柴,可观众最怕“预告香、正片凉”的老把戏。

优酷把《大唐狄公案》突然提档到月底,周一围的胡子还没干透就得上战场;芒果TV放出《长安十二时辰2》的路透,雷佳音的脏辫一甩,热搜又爆。

平台像约好了似的,一起把“古装探案”这条赛道挤成春运。

艺恩给的数据冷冰冰:2024年待播17部,同比涨四成,可上一年的续集成功率不到三成——数字背后是一排排被“第二季必烂”魔咒掀翻的战车。

豆瓣5.8分,跟前作8.6相比,落差大得能听见碎裂声。

推理圈最挑剔的那拨人,把“金桃案”拆成Excel,一条条列逻辑断点:证人出场像打卡,线索靠嘴遁,真凶自爆像赶下班班车。

唯一零差评的是“费鸡师”,一个啃鸡腿的邋遢老炮,每次出场都自带市井BGM,观众缘玄学在他身上显灵——大概大家潜意识里觉得,盛唐的繁华底下就该有这种混不吝的活人味。

制作组砸了三千万复刻长安城,青砖黛瓦、坊市灯楼,镜头扫过去连檐角的风铃都刻着纹样。

可惜钱堆出来的盛景,填不满剧本的缝。

观众的眼睛被养刁了,服化道再精细,也遮不住“为了反转而反转”的疲惫。

就像请吃满汉全席,主菜却忘了放盐,再贵的餐具也救不回味蕾的失落。

杨志刚工作室发声明,说苏无名后面“性格有重大转变”。

翻译过来就是:前几集被吐槽“面瘫”的男主,要被迫营业式成长。

老观众一听就懂,这是救火操作——角色后期加弧光,像给快熄的炭火浇白酒,火苗子蹿得高,却带着一股子临时抱佛脚的焦糊味。

有人把《唐诡》系列跟二十年前《少年包青天》的下滑曲线叠图,走势像复制粘贴:第一季横空出世的惊艳,第二季野心膨胀的失焦,第三季在“更大、更权谋”的迷魂汤里翻车。

观众其实不害怕创新,怕的是把“创新”当成稀释灵魂的稀释剂——探案剧一旦离开“人味”,再华丽的袍子也遮不住算法的骨架。

眼下就看后面十个单元能不能把口碑捞回来。

要是“昆仑奴”案真能像编剧保证的那样,把异域奴仆、海上丝路、奴隶烙印这些冷门史料炖进悬疑锅,或许能让已经滑到坡底的评分刹住车。

否则,等月底狄公案一上,观众手指一滑,长安城再宏伟也得让位给新热搜。

到那会儿,制作方才会真正明白:续集不是简单的加更,而是一场与观众记忆的拉锯战——输一次,就永远失去“第一季滤镜”的保护。

来源:乐观的芒果g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