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上半年豆瓣6分以下国产剧占比飙到38%,比外卖吃到钢丝概率还高,点开任何一部都可能连刷三小时却颗粒无收。
2024上半年豆瓣6分以下国产剧占比飙到38%,比外卖吃到钢丝概率还高,点开任何一部都可能连刷三小时却颗粒无收。
很多人以为烂剧只是浪费时间,其实更狠的是悄悄拉高阈值,好片子摆面前也提不起劲。
连续吃淡盐三天,再喝白开水都觉得甜,味蕾被重口拖走,审美一样会被套路拖走。
平台后台数据更直白,完结次日留存率跌破15%,观众骂完秒删App,会员退费申请量跟着剧集评分同步下滑。
广告商也精,合约里直接写死:口碑低于5.8就按比例扣钱。
先被集火的是《树影迷宫》,刑侦题材自带流量,却把核心悬念拆成四十集注水日记。
每集前情提要五分钟,后情预告再五分钟,正片里还插半集回忆,观众拿它当背景音都嫌吵。
《水龙吟》把仙侠拍成灯光秀,一集炸一次山头,特效花得心疼,可主线还是找爹找妈。
男主御剑飞着飞着就开始独白,背完理想背爱情,背完爱情背天下,背得比高考模板还整齐。
《天地剑心》更离谱,剪辑像把剧本碎纸机里过了一遍。
前一秒女主还在山巅发誓,后一秒就进城买糖葫芦,时间线全靠弹幕科普。
观众边补设定边找鞋,找完发现角色人设也碎了一地。
《赴山海》打的是武侠情怀,结果侠没见到,只有慢动作转圈。
男主近景镜头明显开瘦脸,下颌线忽大忽小,比剧情还飘忽。
反派死前必忏悔,忏悔必下雨,下雨必配二胡,看完直接PTSD。
《山河忱》把姐弟恋拍成教学片,女主一皱眉男主就递水,一叹气就披衣服,节奏像自动回复。
观众想看点成年人暧昧,得到的却是早教班互动,糖分没感受到,只感受到保姆式关怀。
五部剧加起来制作费超过十二亿,钱砸在服化道和流量演员身上,剧本却像临时攒的PPT。
业内有个公开秘密:平台抢IP只为占位,写完大纲就能开机,边拍边飞页,逻辑只能随缘。
更糟的是跟风算法。
一部古偶爆火,后台立刻把同类标签权重调高,编剧拿到需求单:三十集撒糖、十集误会、两集大婚、一集生娃,像预制菜一样配好料,加热就能端上桌。
观众骂完又忍不住点开,是因为通勤路上需要声音填满耳机,是因为下班累到不想思考。
垃圾时间配垃圾剧情,看似合理,却悄悄把夜间三小时彻底吃光,第二天起床怨气更重,形成完美闭环。
想跳出循环,得先承认偷懒的代价。
把时间交给烂剧,就像把胃交给辣条,当下爽了,回头长痘、上火、失眠,全得自己扛。
真正的休息是让大脑透气,而不是灌更多工业糖精。
平台也开始慌,备案表上出现了殡葬、天文、冷门刑侦,明显想换口味。
可只要抢流量逻辑不变,新题材一样能套旧模板,拍殡葬也能给你整出三角恋,到时候又是一场空。
对观众而言,最有效的抗议是长按退出。
评分、弹幕、热搜都能刷,但完播率不会说谎。
只要更多人果断关电视,制片室里的飞页速度就会放慢,编剧才有机会把结局写圆,把人物写活。
当然,好剧永远有,只是被埋在海量更新底下。
把省下的四小时用来翻豆瓣高分榜,挑一部八集以内的短剧,节奏快,信息密,看完还能早睡。
第二天醒来,脑子清爽,怨气清零,比任何热搜都值钱。
来源:陈陈扒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