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产谍战剧向来拥有深厚的观众基础,《潜伏》中余则成的隐忍周旋、《伪装者》里明家三姐弟的默契配合、《悬崖》的凛冽克制与《风筝》的宿命感,多部经典作品凭借严谨的剧情、饱满的人物塑造,成为观众心中难以超越的标杆,也让谍战题材成为国产剧的优势领域。2025 年,央视
国产谍战剧向来拥有深厚的观众基础,《潜伏》中余则成的隐忍周旋、《伪装者》里明家三姐弟的默契配合、《悬崖》的凛冽克制与《风筝》的宿命感,多部经典作品凭借严谨的剧情、饱满的人物塑造,成为观众心中难以超越的标杆,也让谍战题材成为国产剧的优势领域。2025 年,央视 8 套重磅推出谍战新剧《隐峰》,凭借国家级平台的背书,以及杜淳、涂松岩、颖儿等观众熟知的演员阵容,该剧开播前便收获不少期待,不少观众认为其有望延续谍战剧的高光时刻。
然而,《隐峰》的实际表现却与预期相去甚远,上线后迅速陷入口碑与网播量的双重困境。尽管依托央视的渠道优势,该剧收视率轻松突破 1%,但网播数据却惨不忍睹。上线后不仅未能跻身各大平台热播榜前十,反而长期徘徊在 20 名开外,上线两天的累计播放量仅为 6.7 万,这样的成绩在同期剧集中小众且冷清。更严峻的是口碑危机,剧集评论区早已脱离评分争议的范畴,大量观众在观看后公开呼吁下架,认为该剧不仅制作粗糙,更在情节设定上消解了革命志士的牺牲与信仰,造成了不良的传播影响。
开播前的隐患:导演履历与积压时长
《隐峰》的口碑翻车并非毫无预兆,剧集未开播时,已有两处明显的隐患引发关注。该剧导演刘涛的职业履历堪称 “争议集合”,近年执导的多部作品因观看人数不足,在主流评分平台均未形成有效评分,仅有几部距今 6、7 年的旧作留有评分记录,且分数普遍在 4 分左右徘徊,其中一部作品更是创下 2.8 分的超低分,长期稳定的低口碑表现,让其被观众贴上了 “低质量剧集常客” 的标签。
另一处隐患在于剧集的积压时长。《隐峰》原名《没有硝烟的战争》,改编自马识途的同名小说,早在 2020 年便已完成全部拍摄工作,距今积压时间长达 5 年。在影视行业,长期积压的作品往往面临多重风险,时代审美变迁会让剧情设定、服化道风格显得过时,而《隐峰》叠加导演过往的创作水准,让不少业内人士提前预判其质量堪忧。
剧情逻辑崩塌:谍战沦为 “过家家”
带着前期的疑虑,观众在观看《隐峰》前两集后,印证了对剧集质量的担忧,剧情逻辑的漏洞与历史常识的缺失,让谍战题材的严肃性荡然无存。剧集背景设定在 1949 年的成都,杜淳饰演的我党潜伏人员李亨,与同志老周在酒楼执行接头任务,不料遭遇埋伏,两人当场被控制。
这段开场戏首先暴露了严重的历史常识错误 ——1949 年,军统与中统早已完成改组整合,剧中两大部门同时出现并相互对峙的情节,与历史事实严重不符。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主角的登场表现,面对两大敌对部门的双重包围,已成为重点怀疑对象的李亨,既未辩解也未伪装,反而突然发力,一记 “窝心脚” 直接将军统高层踹倒在地,随后冷静地丢下一句 “赶紧去医院,肋骨骨折已插入内脏,延误治疗后果严重”。
在解放前夕的成都,白色恐怖笼罩全城,敌对势力对地下党秉持着 “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的态度,遭遇嫌疑人往往直接采取极端手段。而剧中被踹至吐血的军统高层,不仅没有当场反击或下令控制李亨,反而带着手下灰溜溜撤离,彼时李亨尚未亮明任何身份,这样的情节设定完全脱离了历史背景与现实逻辑,充满了 “抗日神剧” 式的悬浮感。
李亨随后亮明身份,自称是中统新派来的科长,与涂松岩饰演的贾云武成为同事,两人随即共同审讯被抓获的老周。这场审讯戏成为网友吐槽的重灾区:李亨刚踏入审讯室,看到受审的同志老周,尚未开始任何审讯动作,便已情绪失控,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全程站立在贾云武身后,如同木桩般一动不动,完全无视自己 “中统科长” 的伪装身份。
情绪平复后,李亨更是语出惊人,对贾云武直言 “普通审讯手段对他们没用,共党是一群有坚定信仰的人”。这番直白的夸赞与此前的情绪外露,几乎等同于公开宣告自己的卧底身份,但剧中的反派们却毫无察觉。后续第二次审讯中,贾云武动用电刑,老周当场指认李亨是地下党,面对如此直接的身份揭穿,李亨既未辩解也未采取应急措施,反而怒气冲冲地摔门而去,面对贾云武的质问,只留下一句 “奶奶的,我要抽死他”,配合着咬嘴唇、梗脖子的肢体动作,全程呈现出 “恼羞成怒” 的状态。令人费解的是,贾云武不仅没有加深怀疑,反而自言自语道 “我不相信他,一个共党绝不会轻易出卖自己的同志”,让谍战的紧张感与逻辑性彻底崩塌。
谍战变言情:服化道与剧情偏离核心
《隐峰》的核心问题,在于其脱离了谍战剧的创作本质,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言情元素的堆砌中。若抛开 “谍战剧” 的类型标注,该剧的服化道与情节设定更接近民国偶像剧。主角杜淳的造型完全背离潜伏人员应有的低调内敛,时而身着皮质外套搭配贝雷帽,时而一身笔挺西装配长风衣,墨镜、丝巾等配饰一应俱全,造型精致得如同准备参加时装发布会,与 “刀尖上行走” 的潜伏身份格格不入。
剧中其他角色的造型同样违和,同为中统成员的安科长,妆容浓烈艳丽,眼影、口红的色彩饱和度极高,与特务机构紧张压抑的工作氛围形成强烈反差;即便是剧中的普通配角,也都有着精心打理的发型,鬓角剃得干净利落,三七分的发式一丝不苟,这样的造型普及度,即便在现代也难以实现,更遑论民国时期。
造型的精致化服务于剧集的言情主线。李亨与大反派贾云武的妹妹是青梅竹马,早年因变故分开,李亨回到成都执行任务时,与女主的重逢被导演赋予了极致的浪漫化处理。两人在寿辰现场相遇时,镜头采用 360 度环绕慢动作拍摄,穿插着充满粉红氛围的过往回忆片段,运镜风格夸张华丽,与谍战剧应有的紧凑节奏与严肃基调背道而驰,让不少观众调侃 “看剧如同看印度爱情电影”。
制作敷衍:道具粗糙与演技浮于表面
除了剧情与定位的偏差,《隐峰》在制作层面的敷衍同样明显,道具的粗糙与演员的敷衍表演,进一步拉低了剧集质量。开场枪战戏中,演员王迅饰演的角色脚部中枪,镜头中瞬间喷出一条笔直的血柱,血柱的形态与喷射力度完全不符合人体受伤的生理常识,被观众调侃 “像是击中了水管”。
后续的审讯场景中,王迅身着一袭白衣出镜,衣服上仅画有几道红色印记作为 “伤痕”,与此前中枪喷血的情节严重矛盾 —— 按照之前的出血量,衣物上理应留下大面积血迹渗透的痕迹,而非干净衣物上的几道抽象印子,道具组的不用心显而易见。杜淳的打戏同样充满违和感,剧中他一脚便能将对手踹飞十几米远,动作夸张且脱离物理常识,威亚痕迹明显,让 “潜伏人员” 的形象沦为 “抗日奇侠” 式的虚构角色。
演员的表演同样未能挽救剧集的质量。杜淳饰演的李亨,全程保持着苦大仇深的表情,两条眉毛始终紧锁,仿佛时刻在向外界宣告 “我心怀秘密”,却未能通过细微的眼神、肢体动作传递出潜伏人员的隐忍与坚定。审讯时的情绪失控、身份被揭穿后的恼羞成怒,这些不符合角色逻辑的行为,被杜淳以流于表面的方式呈现,既未能体现出对角色心境的理解,也让 “信仰” 二字成为空洞的口号,缺乏应有的感染力。
观众对《隐峰》的不满,本质上是对谍战题材创作态度的质疑。谍战剧的核心魅力,在于对历史的尊重、对革命先烈的敬畏,以及对智慧博弈、信仰坚守的细腻刻画。当剧集抛弃这些核心要素,转而追求悬浮的爽感、浮夸的爱情与精致的造型,自然难以获得观众的认可。
来源:曹看资讯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