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才开播37分钟收视率就飙到破表,可豆瓣短评区却像被一星轰炸,满屏“狗血”“尴尬”“国家一级演员也翻车”——这种天堂地狱同时降临的奇观,居然真的在央视八套亲闺女《四喜》身上上演了。
才开播37分钟收视率就飙到破表,可豆瓣短评区却像被一星轰炸,满屏“狗血”“尴尬”“国家一级演员也翻车”——这种天堂地狱同时降临的奇观,居然真的在央视八套亲闺女《四喜》身上上演了。
很多人冲“沈严+蒋欣+童瑶”这块金字招牌点开播,以为能看到下一部《我的前半生》,结果第一集就被塞了“丧夫+身世之谜+巨额债务”三连击,像有人把苦情味精直接往嘴里倒,齁得发苦。
观众不是不能接受惨,是不能接受“为了惨而惨”。
《人世间》里周家也惨,但惨得细水长流,你能看见灶台冒烟、看见东北的冷顺着窗缝爬进来;而《四喜》的惨像P图软件里一键叠加的滤镜,车祸、遗嘱、债主堵门同时砸下来,弹幕齐刷“女主怕不是上辈子毁灭了银河系”。
更劝退的是老戏骨的“复制粘贴”。
许娣老师把《我的前半生》里“薛珍珠”的夸张原封不动搬过来,烫头、红指甲、大嗓门,连挑眉弧度都像精准测量过,观众刚想感动,瞬间出戏——这不就是子君她妈穿越了?
“国家一级演员”五个字此刻像贴在脸上的价签,反而成了负担:原来权威认证也会偷懒。
童瑶的问题更微妙。
她演的是“外柔内刚”的寡妇,需要把碎掉的体面一点点捡回来,可镜头一推近,她的眼神像被抽掉电池的台灯,亮不起来也暗不下去,只剩“木头美人”四个字在屏幕里杵着。
网友说得狠:“白玉兰视后遇到复杂角色,也只会用‘抿嘴+红眼眶’走天下。”
蒋欣则被“白幼瘦”反噬。
她为了贴合都市苦情女主暴瘦十几斤,脸颊凹出两道阴影,镜头里像挂着“我好惨”的霓虹灯。
观众怀念《欢乐颂》里那个圆润的樊胜美,至少怒气冲冲时带人间烟火,如今只剩一张“苦相V脸”在提醒:原来过度减肥也能把演技一并减掉。
流量跨界那边,黄明昊一开口就像背课文,债主咆哮,他回以“机器人断句”,弹幕齐刷“AI都比你带情绪”。
粉丝辩解“非科班需要宽容”,可观众只想说:既然来吃演员饭,就先把台词嚼碎,别让人替偶像尴尬。
导演沈严这回像踩空楼梯。
他擅长拍都市男女的“精致狼狈”,可《四喜》里所有人都在“演狼狈”:女主雨夜抱着骨灰盒滑倒,镜头非要360度慢放,配钢琴曲,生怕观众不知道“该哭了”。
生活感一旦洒上金粉,就变成了悬浮橱窗。
编剧蓝小汐也被指“套路批发”。
婆媳吵架必摔碗,身世秘密必在葬礼揭晓,债主必穿貂、戴金链、嚼口香糖——每个桥段都像从旧仓库拖出来的模板,观众边追边玩“狗血Bingo”,猜中下一个情节毫无成就感。
唯一被保留下来的亮点,是“女性互助”那条暗线:小姑子把房本塞给嫂子,闺蜜深夜送馄饨,没有互扯头发、没有抢男人。
可惜这点温度被更大的狗血海啸瞬间淹没,像往麻辣烫里加了两滴薄荷油,刚闻到味就被辣回去。
说到底,观众反感的不是“苦”,而是“被按头哭”的粗暴。
生活里的苦是钝刀子割肉,缓慢、安静,却刀刀见骨;屏幕里的苦像电锯惊魂,火星四溅,血肉横飞,却只让人觉得“假”。
这场翻车也给行业提了个醒:
老戏骨不是万能保险,重复自己只会把口碑磨成砂纸;流量明星不是原罪,可如果台词都说不顺,再高的热度也只能换来加倍反噬。
观众对“演技派”三个字的滤镜正在碎,碎成一把尺——谁来都得上秤,斤两多少,一称就现形。
现实题材想抓人,先得放下“爆款公式”。
狗血可以要,但得给狗血找一条现实的地基:让债主也有老婆孩子,让寡妇也会拖延电费,让“英雄救美”前先挤地铁。
把奇情炖进日常,观众才会在不经意间被戳中,而不是被“刻意”吓跑。
《四喜》还有机会翻盘吗?
理论上可以,只要后面剧情肯把速度降下来,让角色先长出毛孔,再谈悲欢离合。
但按国产剧“前十集定生死”的惯例,多数观众已经拎包走人,只剩粉丝在弹幕里刷“再忍忍”。
所以,真正该焦虑的不是“一星”,而是“套路”二字。
当顶级资源+老戏骨+流量都救不了平庸剧本,说明观众已经升级,而创作者还在新手村。
下一次,谁再想把狗血当核弹,最好先问问自己:这口锅,炖的是人间烟火,还是味精开水?
来源:大气星辰Cfxdx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