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厂状元》的妆造和场景设置,和我小时候生活的厂区一模一样,整个作品时间不长,但是塑造了一群逼真的厂矿人的形象,我有一种穿梭回青春期的错觉。
“团灭”的压力实在太大,今年第三次站上米未舞台酷酷的天放,提前把他们压箱底的绝活亮了出来。
他们延续了“每季节目给东北寄一封情书”的习惯,今年用全新作品《一颗螺丝钉》,第三次向东北告白。
去年,酷酷的天放创作了《厂状元》,让米未舞台第一次出现了致敬厂矿生活的作品,当时看得我泪流满面。
《厂状元》的妆造和场景设置,和我小时候生活的厂区一模一样,整个作品时间不长,但是塑造了一群逼真的厂矿人的形象,我有一种穿梭回青春期的错觉。
今年推出的《一颗螺丝钉》,继续聚焦厂矿生活,只不过,编剧今年更注重描绘工厂里的故事。这又是一种新鲜的表达,让我们有机会去看看90年代厂矿的另外一个侧面。
对“去拯救”的荒唐谋划。
《一颗螺丝钉》没有太多前情铺垫,一上来就交代了故事的大背景,说的是港商要来收购工厂,厂长觉得这是一个救赎工厂的好机会,但是工厂的三位基层工人,还有保卫科长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保住工厂最好的方法,就是搞砸这一次收购。他们想着如果工厂被港商收购了,那么工人们都将失去工作,失去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这里可以看到车间小黑板上的一个小细节,优秀员工的名字被公示,上面赫然写着王天放三个字。
所以,在《一颗螺丝钉》这部作品里,王天放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作为优秀员工,他和其他员工想法不太一样,他是第一个用实际行动来保住工厂的工人。虽然,他的办法不是很光明正大。
王天放决定偷走一个螺丝钉,想着这样可以让工厂最核心的设备无法正常运转。王天放单方面认为,港商来到工厂,看到核心设备没办法正常运转以后,应该会果断放弃收购的念头。
这是王天放所能想到的拯救工厂的唯一办法了,说老实话,这有一点天马行空,但我相信在那个相信简单、重视感情的朴素年代,做过这种尝试的工人,应该不在少数。
我们如果可以真的置身于王天放所处的故事背景里,或许能够明白,他的这种荒唐,其实是多么合理。
对“被认可”的极度渴望。
王天放希望通过偷走机器的螺丝来救工厂,这个计划他没有刻意隐藏,首先就告诉了自己的好朋友、保卫科科长酷滕。
酷滕对工厂也有感情,但是他和王天放对工厂的感情,还是有一些差别的。
王天放想的是如何保住工厂,如何继续当优秀员工,如何与工厂共存亡。
而酷滕只不过是把工厂当成了自己的一个宝库,源源不断地从工厂里搬走茄子、豆角和排骨等物资。酷滕这种利用一点小权利拼命为自己谋私利的做法,在我以前生活过的工厂,也是较为普遍的。
而故事加速推进乃至反转,其实说白了就是王天放发现自己保住工厂的义举,被同事们误解了。
同事们都以为酷滕才是那个偷螺丝、保工厂的人,当同事们都夸赞酷滕是“大英雄”的时候,王天放彻底崩溃了。
他内心有强烈的被认可的情感需要,他也不允许这个世界,存在太多的虚假和冒领。于是,他主动说出自己才是偷螺丝的那个人。
可惜在喜剧的荒诞世界里,一系列阴差阳错后,只有王天放一个人还在意真相了。大家都笑着说,天放是在为真正的英雄打掩护,都不相信优秀员工天放有偷螺丝的勇气和觉悟。
其实看到这里,能够明显感觉到这是一部拥有“酷酷的天放”独特烙印的作品,王天放的较真和酷滕的来自小市民的鸡贼相映成趣,让这个故事充满了细节,以及今人回味的戏剧冲突。
对“被救赎”的浪漫幻想。
对拥有厂矿记忆的人来说,《一颗螺丝钉》绝对是让人热泪盈眶的优秀作品。
厂矿子弟都亲历过的来自厂区的温暖,大家重复着简单的生活,所有的生活需求,在厂矿都能得到满足,大家都互相熟悉,经常串门一起吃饭,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自己走路上学,不需要家长护送。这些温暖的记忆,在这部作品里都一一呈现。
当然了,厂矿子弟都无法回避的下岗热潮,也在这部作品里逼真地展现了出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喜剧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喜剧能做的就是帮助我们换一个心情,走出情感泥沼,同时,让我们从一个新奇的角度,去看到自己此刻到底多么幸福。
同样的,在《一颗螺丝钉》里,我们也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王天放偷螺丝钉的行为,当然不可能拯救即将倒闭的工厂,而港商叶浏后来也被证明是一个可能更擅长说漂亮话的家伙。
叶浏给工人们指了两条路,一条路是去沿海地区发展,一条路是留在工厂。
王天放和他的厂长杨雨光留在了东北工厂,但是他们很快下岗,他们也尝试散工、开烧烤店、直播买螺丝等多种自救的办法,可是他们都没有办法再次收获安稳的生活。
故事最后有救赎,那就是在沿海地区出人头地的酷滕、蒋诗萌、高超、李明磊回到了家乡,他们和新任厂长王天放签订了开发冰雪世界的协议,大家用这种补血的方式,来让留在家乡的王天放、杨雨光重获安稳生活。
说真的,这有点过于浪漫主义了。
这世界没有那么多的英雄主义传说,王天放、杨雨光选择留在家乡,他们没办法依靠自己的努力,来重新过上好生活,最后还是要靠以前的老同事从沿海地区回来救赎,才能吃点肉、喝点汤。
不浪漫,很中二,却又神奇地有一点儿写实。
在节目演完后,王天放说到这次创作初衷的时候,直接留下了眼泪,他说现在还有很多的东北孩子在外地讨生活,虽然他们经常回东北老家,但是在支援东北发展方面,他们真的已经没有太多办法了。
无论是故乡,还是生活过的厂矿,其实都留不住全部的80后90后。可是,谁想漂泊?谁想像浮萍一样在繁华都市晃荡呢?
《一颗螺丝钉》用一种温暖的技法勾起我们有关厂矿的美好记忆,让我们心里为之一紧,看完这个作品,我很纠结痛苦,但是我还是努力与自己完成了和解。
能为厂矿再一次泪流满面,能有这一份牵挂厂矿的心,这或许也是一点微光。
有生之年,我们或许还可以为厂矿再做些什么。
来源:奔跑的写字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