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沉默的荣耀》里究竟哪些情节是真哪些是虚构的?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31 23:10 2

摘要:最近火爆的谍战剧《沉默的荣耀》最大的特色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剧中大部分角色都是历史上的真名真姓,但是毕竟是影视剧,不是纪录片,出于剧情需要,自然会有一些虚构的情节。那么在剧中,哪些情节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

老周

摘要:最近火爆的谍战剧《沉默的荣耀》最大的特色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剧中大部分角色都是历史上的真名真姓,但是毕竟是影视剧,不是纪录片,出于剧情需要,自然会有一些虚构的情节。那么在剧中,哪些情节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

图1:《沉默的荣耀》海报


本文作者周明(老周),为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军事历史顾问

【接上篇】
朱枫来到台湾,作为吴石情报小组的交通员。朱枫负责将情报传递给下一位交通员,他是来往台湾和香港的“永福”号客轮上的大副,负责将情报带回香港。不过,客轮是定期往返,并不是一直都在台湾。所以如果有紧急情报传递,就可能会出现空窗。因此地下党又安排朱枫和台工委书记蔡孝乾接头,在紧急时候通过台工委的交通线传递情报,同时在必要时也可以得到台工委的配合和支持。
剧中朱枫传递的第一份情报是“海东青”行动,就是国民党空军从舟山定海机场出动,轰炸上海的行动。吴石通过对蛛丝马迹的分析,准确推测出“海东青”计划的时间和目标,这次由于情报及时,解放军做好了准备,给了国民党空军迎头痛击。
在历史上,国民党空军确实对上海进行过轰炸,由于当时解放军防空力量薄弱,并没有能够对来袭的国民党轰炸机以沉重打击。1950年2月6日,上海遭到国民党空军猛烈轰炸,杨树浦发电厂被炸,发电能力损失90%,导致全市停电。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六大轰炸”,说起来,这次轰炸,国民党空军算是取得了成功。所以剧中也专门提到了杨树浦发电厂遭到轰炸,全市停电。
接下来,由于“海东青”计划泄密,保密局展开了调查。谷正文早就怀疑吴石,只是吴石位高权重,苦于没有过硬的证据,正好可以借这次机会找到证据。于是他在吴石办公室安装窃听器,还乘吴石被限制在办公室,带人硬闯吴石家。结果被吴石的太太、女儿,聂曦的太太还有家中的小保姆,四个女性生生挡在门外。
实际上,“海东青”计划没有泄密,保密局也从来没有怀疑吴石,更谈不上对他进行调查了。一方面吴石是中将参谋次长,位高权重,在名义上还是保密局的顶头上司。因为保密局是隶属于国防部参谋本部的。

图2:“海东青”计划的原型是1950年的二六大轰炸


另一方面,保密局自己的处境也并不好过。​1949年1月,由于三大战役惨败,蒋介石宣布下野,毛人凤带着一批保密局骨干,追随蒋到台湾。而李宗仁作为代总统,任命徐远道为保密局局长,并带了徐记保密局去了广州。
​所以,在台湾的毛记保密局是没有编制的,经费也不稳定,甚至连薪水都发不出,只能用粮食、黄豆之类实物抵充。这个细节,在剧中也是有所体现的。
在这种情况下,保密局怎么敢对吴石这样的高官进行调查?退一步说,如果谷正文要想进入吴石家里寻找证据,自然不需要什么搜查令。以保密局的手段,想办法支开家里人,然后进去找证据,对保密局来说,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在所有办法都没用的情况下,谷正文就想出了调换文件夹,栽赃陷害吴石。最后被吴石抓住余啸南倒卖情报,来了一场绝地反杀,导致谷正文和余啸南被判死刑。
“海东青”计划是虚构的,调查“海东青”计划泄密,自然也是虚构的,谷正文被判死刑也是虚构的。
之后,由于台工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陈泽民被捕,但保密局却始终无法撬开他的嘴,于是毛人凤便向蒋经国求情,希望让谷正文戴罪立功,因为谷正文在审讯方面是很有手腕的。加上抓捕陈泽民也是谷正文一手安排的,由行动队长翁连旺渗透台工委取得的。而在历史上,保密局对台工委也是有过渗透破坏,不过渗透的目标并不是陈泽民,而是高雄市工委负责工运的李汾,李汾被捕后,供出了陈泽民,这才导致陈泽民被捕。
于是谷正文这才逃过一死,他接手对陈泽民的审讯,利用陈泽民的妻子和儿女,终于迫使陈泽民招供。
这段剧情是真实的,陈泽民在被捕后,经受住了严刑拷打,三根肋骨和左臂都被打骨折,依然不吐露一个字。最后谷正文将他妻子儿女带到审讯室,这才击垮了陈泽民的心理防线。


图3:陈泽民最初经受住了严刑拷打


陈泽民供出了蔡孝乾的住址,谷正文手下的行动队长翁连旺在蔡孝乾家蹲守了三天,终于等来了蔡孝乾,将他抓捕。这个情节是蔡孝乾被捕的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是陈泽民并不知道蔡孝乾的确切地址,只供出他住所的大致区域,以及他和年仅十六岁的小姨子同居,保密局根据这个线索进行全面排查,并在这个区域设卡搜捕,才抓住了蔡孝乾。
蔡孝乾被捕后,东拉西扯拖延了七天之后,才假意表示愿意和保密局合作,并带保密局去抓地下党重要人物,结果乘机成功逃脱。这个看上去有点不可思议,但却是真实的。蔡孝乾第一次被捕,就是这样成功逃脱。
不过,蔡孝乾贪图享乐,生活腐化,经常出入高级餐馆和娱乐场所,尤其喜欢是高档西餐厅的牛排。他逃脱后就隐藏在嘉仪山区,但躲藏了两个多月,就忍受不了山区的艰苦,再次下山,就在西餐厅吃牛排时被保密局特务发现而再次被捕。
蔡孝乾第二次被捕有两个版本,一是保密局发现蔡孝乾是波丽路西餐厅的常客,料定他早晚还是会来,所以就在西餐厅蹲守,终于等到了。还有一个版本是说他想去台北市区享受一番,换了一身西装,结果这套行头走在乡间小路上,实在太过扎眼,引起搜捕的保密局特务怀疑,再次被捕。


图4:蔡孝乾第二次被捕后最终叛变


在剧中则是保密局特务路过波丽路西餐厅,知道这是蔡孝乾常来的地方,就留心向里面看了一眼,发现蔡孝乾竟然就在里面吃牛排!
蔡孝乾第二次被捕就叛变了。至于出卖吴石,主要是说他在笔记本上写有“吴次长”三个字。但这只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段子。
首先,根据地下工作纪律,必须单线联系,蔡孝乾只能和朱枫联系,绝对不允许越过朱枫,去联系朱枫的下线吴石,当然他也不可能知道朱枫的下线,具体姓名和职务。他只知道朱枫的下线是国民党高层,能够获取核心机密,仅此而已。
其次,作为一个老地下,是不会轻易白纸黑字留下证据,而且“吴次长”三个字又不是什么晦涩难记的内容,必须要在笔记本上记下来,就算他知道了,也只会记在脑子里,不可能写在纸上。
所以在剧中,虽然蔡孝乾笔记本上出现“吴次长”三个字,但又被划掉了。于是谷正文专门拿了长命锁,说这是准备送给他即将出生孩子的礼物。当时蔡孝乾的小姨子,也是他的情妇已经怀孕。而蔡孝乾的原配和一对双胞胎孩子在长征途中死去,现在这个还没有出生的孩子,无疑是蔡孝乾最薄弱的软肋。所以谷正文用这个来追问笔记本上的“吴次长”三个字,蔡孝乾就立即交代是自己在营救林义良的时候,看到了聂曦,所以推断代号“东海”的卧底可能是吴石,所以才在笔记本上写下“吴次长”,但是仅仅是推断,所以又将“吴次长”三个字划掉了,还特别和谷正文说,如果查下来不是吴石,千万不能怪自己。


图5:蔡孝乾、马雯娟和他们的幼子


在真实的历史上,保密局在蔡孝乾身上搜到一张纸币,上面写着一个电话号码。这就比较符合逻辑了,记在纸币上,就不太容易被发现。记下来的也是容易记错的电话号码。而这个电话号码正是朱枫女婿家的电话!
在剧中,是谷正文在蔡孝乾的笔记本上发现了有一页被撕去了,而在这一页的下一页,隐约有痕迹,就用铅笔轻轻拓印,这才拓出了电话号码。
保密局立即根据这个号码查到了朱枫!这显然并不能说是蔡孝乾出卖了朱枫。
蔡孝乾被捕,朱枫的处境就非常危险了。所以吴石立即安排朱枫搭乘军用运输机前往舟山。原来以为舟山的管控会比台湾松一些,而且朱枫在舟山也有人脉资源,可以找到船只偷渡回大陆。但是没想到,国民党军队在舟山实行戒严,加上天气恶劣,风大浪高,朱枫在舟山十多天都没有找到出海的船只。最后在舟山存济医院被捕。在《沉默的荣耀》里就非常真实再现了朱枫乘坐军用运输机离开台湾,被困在舟山十多天,最终被捕的这段历史。
和真实历史不同的是,抓捕朱枫的不是从台北乘飞机赶来的谷正文,而是保密局苏浙情报站站长沈之岳。
黎晴是个虚构人物,她从最初奉命渗透聂曦,逐渐转变为同情,甚至主动配合、帮助吴石情报小组,这时她主动掩护朱枫,并干掉两个特务,还故意打伤自己,这些自然也都是虚构的。
朱枫被捕后为保守机密,将随身携带的金镯子金锁片,用牙咬碎,用手掰断,然后吞下自杀,结果被看守发现紧急送医抢救而脱险。这一段也是完全还原了真实历史。


图6:朱枫将情报和信物都交给了黎晴


吴石预感到情况危急,所以安排聂曦带着家属去香港。但聂曦没有撤离,而是在东南军政长官公署的电报室向大陆发送请求接应黎晴的电报,结果没有发完就被捕了。吴石看到聂曦被押上保密局的车,便从后门进入办公楼。来到参谋本部的电报室,命令报务员发出了接应黎晴的电报。谷正文发现吴石的车停在门前,立即意识到吴石还在大楼里,赶紧冲到电报室将吴石逮捕。
另一边,吴石聂曦的家属到了码头,感觉到吴石聂曦两人的行为很奇怪,就没有按计划上船,结果被赶来的谷正文扣下了。
这一段都是虚构的,历史上吴石是在家里被捕,聂曦是在办公室被捕。两人被捕前也都没有发电报这回事,因为不存在黎晴这个人物,自然也不会有发电报要大陆设法接应。
不过,吴石的太太王碧奎被谷正文诱供是真实的,正是王碧奎被谷正文诱出陈太太(也就是朱枫)曾经几次来过家里,就坐实了吴石和朱枫有联系。
至于陈宝仓被捕,在剧中是他的副官老杜为掩护黎晴而牺牲,所以他知道很快就会查到自己身上,便决定干脆前去自首,把所有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为吴石顶罪,希望能以此保全吴石。
当然这样的剧情肯定不是真实的。历史上陈宝仓暴露是因为保密局在吴石家里找到一份手写的台湾南部兵力部署的情况,经过对照笔迹,确定是陈宝仓的笔迹,由此陈宝仓也被捕了。


图7:陈宝仓因为手写情报的笔迹而暴露


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人被捕后,是受到了严刑拷打。为了照顾观众的感受,剧中没有直接展现残酷的刑讯场面,而是用非常含蓄的手法来表现。至于蒋介石亲自来看对吴石的审讯,以及蒋经国对吴石的劝降,历史上也都是没有的。历史上,蒋介石得知吴石是中共地下潜伏人员,并送出了大量机密情报,是相当震怒。当由蒋鼎文、韩德勤、刘泳尧三人组成的特别军事法庭,准备判决吴石无期徒刑,有心要留吴石一命,就被蒋介石驳回了,还准备以“审判不公”将三位法官革职。可见,蒋介石对吴石是有多么恨,一心要将吴石处死,不可能派蒋经国去劝降。
吴石在审讯中,说自己从来没有加入中共。关于吴石有没有加入过中共,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在1948年秘密加入中共,另一种则是从来没有加入中共。根据吴石的挚友也是他在大陆期间的交通员何康,就曾在采访中明确表示,吴石确实没有参加中共。何康对吴石是非常了解的,所以他的话应该可信度很高。所以剧中就采纳了这一说法。
剧中,在法庭上让四人写遗书,于和伟扮演的吴石写下了“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实际上,吴石的遗书是在狱中陆陆续续写在他平时看的《中国文学史》上。现在留下的唯一一张法庭历史照片上,穿着西装俯身写字的其实是陈宝仓,他当时写下的遗书是:“永康街13巷七号段翔九兄鉴:弟已被判死刑,请转知家属,死后即用火葬。陈宝仓绝笔六月十日。”仅仅35个字,流露出的是从容赴死的凛然之气。


图8:在法庭上俯身写字的是陈宝仓


最后黎晴虽然中枪受伤,但还是在解放军接应下,回到了大陆,带回了“东海小组”的信物和情报。黎晴这个人物是虚构,那么这个情节自然也是虚构的。之所以这么设计,是因为吴石情报小组四人全员牺牲,这样的结局,对于观众来说,实在有些难以接受,确实有不少观众后来都不忍看不敢看了。所以,才安排了黎晴这样的结局,至少留给观众一点希望和慰籍,使得整个的情绪氛围不至于太过悲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知兵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