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依依向北风》里,有段剧情绕来绕去,最后结果连盛雪竹都惊到了——乔正君本来想靠王潇搞垮俞乐山,没成想最后反倒帮俞乐山扛过了大麻烦,妥妥的“反向操作”。
在《依依向北风》里,有段剧情绕来绕去,最后结果连盛雪竹都惊到了——乔正君本来想靠王潇搞垮俞乐山,没成想最后反倒帮俞乐山扛过了大麻烦,妥妥的“反向操作”。
先说乔正君为啥非要跟俞乐山过不去。那时候大家都想争取回城的名额,乔正君更是把这事当成头等大事。刚好俞乐山开了家“桥头五金厂”,生意做得特别红火,不仅赚了钱,还成了当地社队企业的典型,不少人都夸俞乐山有本事。可乔正君看在眼里,心里又妒又气:他觉得俞乐山就初中文化,之前还因为投机倒把坐过牢,凭啥能比自己强?更关键的是,他打着个坏主意:要是能把俞乐山的五金厂搞黄,那些支持社队企业的干部肯定会受牵连,到时候回城的名额说不定就空出来,能落到自己头上。
他正琢磨着怎么下手,刚好发现王潇对俞乐山有意见。王潇本来就觉得俞乐山办厂太“张扬”,偶尔还会跟俞乐山因为工作上的事闹点小矛盾。乔正君一看这机会,就天天找王潇“聊天”,嘴上说着“俞乐山办厂不正规”“说不定有问题”,暗地里撺掇王潇写篇报道,把俞乐山和五金厂的“问题”捅出去。王潇本来就有点不服俞乐山,被乔正君这么一煽风,还真就写了篇报道,里面添油加醋说五金厂“经营不规范”“可能坑害合作方”。
这报道一登出来,立马就炸了锅。之前跟五金厂合作的客户,不管是本地的小商店,还是外地的批发商,一看到报道都慌了——怕跟俞乐山合作会惹麻烦,纷纷打电话说要暂停合作,有的甚至直接退了订单。俞乐山本来正忙着扩大生产,一下子没了客户,原材料堆在厂里卖不出去,工人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五金厂眼看就要撑不下去,俞乐山急得饭都吃不下。
乔正君这边呢,偷偷看着俞乐山焦头烂额,心里正偷着乐,觉得自己的计划要成了。可他没料到,盛雪竹这时候站了出来,硬是帮俞乐山把局面给扭过来了。盛雪竹跟俞乐山是好朋友,知道俞乐山办厂是真心想带着大家赚钱,不是报道里说的那样。她先劝俞乐山别慌,然后出了个主意:“报道说你有问题,你就自己在报纸上说话,把心里话讲清楚——你为啥要承包五金厂?一开始有多难?现在想给村里带来啥好处?把这些说透了,其他搞社队企业的人肯定能理解你,说不定还能帮你说话。”
俞乐山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按盛雪竹说的,写了篇真情实感的文章登在报纸上。可光有文章还不够,客户还是怕担风险,没几个人愿意回头。这时候,盛雪竹的爸爸盛必捷也出手了。盛必捷本来就是个爱帮理的人,知道俞乐山受了委屈,就放下面子,专门跑了趟市政府,找管经济工作的刘达生市长说明情况。他把俞乐山办厂的难处、给村里带来的好处,还有报道里的误会一五一十讲清楚,还带了五金厂的账本和客户评价,证明厂子没问题。
刘达生市长是个办实事的人,听完之后又专门派人去五金厂调查,确认俞乐山办厂正规,确实是在带动地方发展。没过几天,刘达生市长就在一次全市经济会议上公开说:“桥头五金厂是咱们社队企业的好例子,这种踏实干事的厂子,咱们得支持,不能让好人流汗又流泪!”这话一传开,之前犹豫的客户全都放了心——连市长都认可了,还有啥好怕的?纷纷又找俞乐山恢复合作,有的甚至还介绍了新客户,五金厂不仅度过了危机,生意比之前还火了。
到这儿,乔正君的算盘彻底落空了——他本来想利用王潇坑俞乐山,结果反倒让俞乐山得到了更多支持,等于变相给俞乐山“助攻”了。连一直帮着俞乐山的盛雪竹,回头想这事都觉得意外:当初只想着帮俞乐山渡过难关,真没料到最后会是这么个结果,乔正君这波操作,实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来源:欢快百香果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