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21条”后,这场大会又释放出哪些积极信号?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31 19:11 1

摘要:2025年即将过去,一年以来的剧集市场,依然延续了去年“减量增质”的行业旋律。虽然自年初至年尾,每当大盘陷入“冰点”时总有“爆款”来救场,但市场水位却在起起落落之中呈现总体向下走势。内忧外患之下,长剧如何重新赢回观众?成了上至监管部门,下至视频平台、创作者共同

撰 文丨星野

编 辑丨美 圻

文娱价值官解读:

2025年即将过去,一年以来的剧集市场,依然延续了去年“减量增质”的行业旋律。虽然自年初至年尾,每当大盘陷入“冰点”时总有“爆款”来救场,但市场水位却在起起落落之中呈现总体向下走势。内忧外患之下,长剧如何重新赢回观众?成了上至监管部门,下至视频平台、创作者共同求解的行业命题。

今年8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并实施了《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广电21条”),释放出了“松绑赋能”的信号,也为优质长剧的涌现打开了新空间,引发了业内和市场的广泛关注。

两个月时间过去了,“广电21条”给剧集市场带来了哪些积极变化?监管部门、资本市场、视频平台、创作者从各自的角度如何解读响应?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二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就给我们提供了一扇窥探行业各方真实心声、视角碰撞的绝佳窗口。

几家欢乐几家愁,同样在这场大会上,短剧行业吹响了向千亿市场规模迈进的“号角”,长短视频平台之间的比拼也在从激励机制升级为服务支持。小红书、哔哩哔哩这两张“新面孔”的出现,也意味着它们在影视行业生态中的角色,正在从下游一步步向上游进击。

“广电21条”开启正循环之门

视频平台共谋“赢回观众”

在外界看来,“广电21条”的最大利好在于“监管松绑”,而在广电自己眼中,这次新规代表了“监管透明化”的大势所趋,这意味着行业面临的不确定性有望不断降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冯胜勇在大会剧集论坛强调:“要开门开放办事业,打破外界认为的电视剧管理的‘神秘感’,让制作机构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当制作过程中的跟踪指导、监管与行业的良性互动真正实现,创作者才有望彻底放开手脚,拥有更舒展的表现姿态和表达空间。

过去几年,对于剧集产业“谨慎观望”“想投但不敢投”的资本市场,也因为“广电21条”态度有所转变。中金公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传媒行业首席分析师张雪晴在剧集论坛演讲中表示,广电新规打开了正循环的“第一扇门”。

中金公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传媒行业首席分析师张雪晴

从短期来看,更多积压剧有望顺利过审并上线回款,从而为影视公司的现金流及时“输血”。从长期来看,季播剧审核与播出机制的优化,将会使更多IP从“单部爆款”走向“系列宇宙”,释放优质内容IP的长期价值

就在近一个月以内,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分别都发布了2026年度剧集综艺片单,无论是内容投入的规模,对于“情绪价值”不约而同的浓描重写,对于IP生态、流量矩阵的各自畅想,都能看出平台通过聚焦头部优质内容,激发大众情绪共振,让长剧集重新赢回观众的共同决心。

因此,各家平台轮番登台的第二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对于剧集行业而言也是一次凝聚共识、彼此砥砺的绝佳契机。

腾讯在线视频联席总裁兼首席内容官王娟

腾讯在线视频联席总裁兼首席内容官王娟在剧集论坛上表示:“‘21条’对内容题材和形式创新的鼓励,让我们在精品剧集的类型化、系列化上也有了更多尝试的可能性。”2026腾讯视频V视界大会上发布的剧集片单,恰恰是对这一内容策略的完美呼应——这份片单并未按照传统题材进行简单分类,而是呈现了一套以用户情绪需求为核心、高度精细化的类型化策略,以“爱、燃、智、议、传奇”重构内容版图,与不同圈层观众建立深度情感连接。

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辉

“广电21条”对于“明星中心制”转向“剧本中心制”的呼吁,在两个月以来也得到了业界的积极回应。在第二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辉重申了iJOY秋季悦享会上的观点——“剧本中心制”的关键是回归人物这一创作的核心,不分年龄的少年人物,不分类型的女性内容,不容忽视的男性角色。则是爱奇艺未来创作要锚定的方向。这与腾讯视频聚焦“爱、燃、智、议”等情绪诉求,有着显而易见的相通之处。

实际上,“剧本中心制”的提法并不新鲜,业内已经奔走呼吁多年,编剧人才培养的系统性难题始终是主要瓶颈之所在——新人冒头难,顶尖创作者匮乏……为此,第二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特别举办了一场影视人才沙龙,邀请业界各方共商破局之道。

虎鲸文娱集团优酷副总裁、总编辑张丽娜

今年5月,虎鲸文娱完成品牌焕新,将坚定“内容+科技”双轮驱动战略,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全场景娱乐体验,为产业伙伴提供全链路服务。虎鲸文娱集团董事长兼CEO樊路远曾表示,人才是影视行业的核心生产力,虎鲸文娱要输出规范、形成体系,助力行业提升效率和质量,与更多优秀的年轻导演、编剧、演员等创作者同行,共创更多好内容。

在此次大会影视人才沙龙上,虎鲸文娱就分享了在编剧培养上的一系列“组合拳”,从春苗采风创作营到春苗大师班、春苗拉力赛,从专家课程指导到平台资源对接,帮助新人跨越从“院校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在过去六年,虎鲸文娱共有超300位编剧、42位导演的剧集首作在优酷播出。

微短剧即将迈入“千亿时代”

长短平台从拼激励到拼服务

如果说剧集行业各方齐聚一堂的剧集论坛,主要是在“长剧如何赢回观众”这一命题上切磋共识,那么微短剧论坛则是推动行业从“流量爆款”向“时代精品”迈进的同时,则为乱象频出的行业痼疾对症下药。

论坛现场,中国网络视听协会秘书长助理微短剧工委会常务副秘书长余力发布了《微短剧依法纳税倡议书》,不仅明确了微短剧播出平台、制作机构、主创等的纳税责任,向阴阳合同、私户收款等灰色操作“开刀”,还重点强调“个人从业者不得向合作方提出不开票、不缴税的违规要求,不得以税后片酬、税后分成作为合作的前提。”不仅如此,针对业内通过偷税漏税等手段博取利润,无底线价格战等乱象,《倡议书》也明确说“不”。

抖音、咪咕、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快手等22家平台及制作机构作为首批响应单位集体承诺响应。可以预见,那些依靠税务违规来压缩成本、压低报价的不合规企业,其生存空间将被大幅挤压。当竞争回归到比拼内容质量和运营效率的“正轨”,市场资源也会更有效地流向优质企业。

不仅如此,红果短剧、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快手等短剧平台,也展示了各自在散滥治理和精品化的成绩。比如,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就表示,近一年来红果和抖音已经三次提升平台审核标准,从片名、画面、内容立意到宣传物料,多维度进行了前置把关。今年1—8月下架违规微短剧1193部。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

正是在监管部门和短剧平台、制作机构的合力之下,微短剧正在按下“品质升级键”,不仅涌现了一批情感细腻、质感精致的内容,也通过品类泛化让短剧从“小众娱乐”走向“大众刚需”。因此,目前的短剧市场增长模式正在从规模驱动,向品质驱动切换引擎。

乐力透露,根据红果的最新调研,整个行业今年正加速向千亿级市场规模迈进,“发展迅速的话,今年内可能就接近千亿门槛。”这意味着短剧市场规模有望在一年之间实现翻番。

短剧市场千亿规模背后,是平台之间对于精品创作支持力度的全力比拼——在此前“果燃计划”的基础上,10月16日,红果短剧创作服务平台成立,面向编剧、演员、制作方等全链条从业者,提供分层、分类的创作支持。

腾讯视频同样不甘示弱,在大会微短剧论坛现场宣布竖屏短剧剧本合作开放平台上线,与此前的激励策略形成“服务+资源”的双重支撑。这意味着短剧平台之间的竞争,正在从激励政策、资金投入进一步上升到服务体系、生态扶持层面。

对于长视频平台而言,长剧与短剧之间的IP共享、热度共振,无疑是有待进一步挖掘的独特优势,长短结合的追剧体验,甚至有机会改变目前短剧行业的用户习惯。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海涛就在论坛透露,在长剧《唐朝诡事录之长安》上线的同时,爱奇艺也将排播横屏短剧《唐诡奇谭》和两部竖屏微剧《唐诡奇谭之长安县尉》《唐诡奇谭之九重楼》,通过创作共担、价值协同、立体化排播实现长短、横竖内容的互相成就。

小红书、哔哩哔哩“上桌”

社区、UGC开始反哺影视创作

值得一提的是,与首届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不同,今年的大会出现了两张行业“新面孔”——小红书与哔哩哔哩。

小红书通过一场“青年讨论场与新大众文艺创作”主题文艺沙龙,不仅将自由开放的“开放麦”氛围带入大会现场,也凸显出观众参与正重塑内容评价体系的行业趋势。哔哩哔哩则让UGC第一次登上广电视听最高层级大会,更通过UP主与创作者们的分享探讨,展现了娱乐消费新时代两者之间双向滋养的共生关系。

两个新兴平台的“登堂入室”,标志着监管部门正在注意到创作话语权的悄然转移。传统影视行业长期遵循着由专业机构主导的“制播分离”模式,平台购买内容、用户消费内容的单向链条持续了数十年。而社交媒体和UGC平台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一格局。邀请小红书、哔哩哔哩参与剧集行业大会,意味着对两家平台行业角色的肯定。

小红书文娱业务负责人三千在沙龙现场透露了一个数字——平台上每天有1亿人在消费文艺内容,这些活跃于民间的“野生评论家”乐于点赞、分享,通过打卡名场面、截图金句、拆解细糠、灵魂二创等笔记创作,对于爆款剧集的破圈传播,口碑发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在长视频平台所追求的大众情绪共振场中,无数个勇敢表达、寻求同类的社区用户都是不可或缺的“推手”。

对于内容创作者和视频平台而言,从创作前洞察用户口味,到宣发中精准引爆话题,再到播出后收集真实反馈,小红书生态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口碑赋能创作”闭环。比如,今年暑期档的两档热门综艺,都通过小红书与用户建立了深层次的情感链接。

湖南卫视节目制片人李超在沙龙现场表示,小红书的社区氛围为《花儿与少年7》构建了“第二现场”,不仅打破了“播出即终点”的惯例,更通过用户的真实互动让节目融入了观众的生活之中,影响力不断延续。

腾讯视频的热门综艺《一饭封神》,更是通过小红书完成了线上线下神奇联动,腾讯视频节目营销中心总监罗雪萍提到,在与小红书合作举办的收官宴上,小红书网友争相涌入活动现场,“制片人出来就进不去了,还少了一只鞋”。

在“新大众文艺:UGC赋能影视新生态”沙龙现场,与会者也就这一点达成共识:B站深耕的PUGC内容,已成为影视作品从播出到爆款的关键催化剂。发自用户内心的创作热情与专业洞察,正在成为影视内容不可或缺的"价值放大器"。

创作者与UGC用户的共生关系,甚至在悄然改变着当下的创作生态——不少专业创作者在创作伊始就会为“二创”预留“接口”,主动邀请观众进入创作场域,从过去的单向创作输出,变为与用户合作的内容共创。

正是有这样的“影视共创”体系的支撑,为B站切入影视创作赛道打下了坚实基础。在2023年以《古相思曲》在业界崭露头角之后,今年B站又启动女性古装剧场厂牌“古相剧场”,并在暑期档一口气推出了四部作品。一个月前上线的剧集《金昭玉醉》创下了16天播放破亿的纪录,与持续发酵的二创内容密不可分,也意味着B站正在找到独属于自己的“爆剧”生产法则。

在文娱价值官看来,2025年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都为行业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广电21条”释放的政策红利,为创作松绑的同时,也推动行业构建更透明的规则体系。

长短视频平台的良性竞争,长短剧集的协同发展、以及UGC生态的反哺,共同重塑着内容的生产与消费模式,市场正在流量博弈,升级为对用户情感共鸣与的深度挖掘。长短剧集各展风姿、各骋所长的“和谐共生”的新格局正在逐渐成型。

来源:文娱价值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