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年代情感剧《依依向北风》中,俞乐山是一名返乡知青创业者,虽说只有小学文化,但他头脑灵活、敢说敢做,最终把欠了一屁股外债的桥头五金厂给救活了,同时也让桥头大队的村民得到了实惠。
俞乐山最近遇到了些麻烦。
在年代情感剧《依依向北风》中,俞乐山是一名返乡知青创业者,虽说只有小学文化,但他头脑灵活、敢说敢做,最终把欠了一屁股外债的桥头五金厂给救活了,同时也让桥头大队的村民得到了实惠。
然而正当桥头五金厂的发展势头正旺时,因为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让五金厂再次陷入了困境。
文章占据版面显著位置,观点很鲜明,一是批评桥头五金厂破坏社会主义平均分配制度,搞“多劳多得”的差异化竞争,从而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拉大;二是批评桥头五金厂“抢”了国营五金厂的“饭碗”,不符合公有制企业占市场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制度。
像模像样,该有的都有了。这大帽子一扣下来,桥头五金厂货源断了,产品采购商违约了。
更麻烦的是,工人工资、新采购的设备货款都无法支付。
而直接制造桥头五金厂困境的人,恰恰是曾经亲手组建桥头五金厂的乔正君。
乔正君小肚鸡肠、恩将仇报、自私自利,以为扳倒俞乐山,就如同踩死一只蚂蚁,就能把曾经被自己搞死而被俞乐山救活的五金厂,重新搞回来了当政绩用。
却没想到,乔正君作死的做法,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在剧中,乔正君可以说是最腹黑的一个角色。
还是桥头知青时,乔正君就跟曲芳菲搞对象,导致曲芳菲怀孕。之后不久,乔正君又“因言获罪”,被关进监狱半年多。
其实在乔正君刚被接受审问时,他就把知青刊物的是非,全都推给了他现在的老丈人刘达生。
面对审讯,乔正君说,全都是领导让他干的。
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当初在知青办得到刘达生赏识时,领导是他的恩人;而一旦领导被接受调查,他直接就把自己撇的干干净净,问题都是领导的。
然而事实上,乔正君不会想到,越是把问题推给刘达生,对于当时恶意整刘达生的人,越是要扣押他,为的就是能从他嘴里搞到更多的能迫害刘达生的“证据”。
乔正君的这种劣根性,贯穿了他的一生。
乔正君后来被释放,还大言不惭地问刘达生,他当初的表现怎么样?
得亏刘达生本身没问题,但凡他稍微有点问题,就全死在乔正君手里了。
曲芳菲跟乔正君搞对象怀孕,又因为难产而死。
恰恰是乔正君在被抓之后发生的事。
乔正君其实很清楚,曲芳菲豁出命留下的孩子暖暖,就是他跟她的种。
然而经乔母一番“劝导”,乔正君竟领会贯通,不仅不认暖暖这个女儿,还恶意中伤俞乐山。
后来俞乐山无意中又发现曲芳菲的日记本,里面记录了大量有关她跟乔正君之间的故事。
却没想到,无法抵赖的乔正君,上演了一场完美脱责的把戏,不仅痛哭流涕,还下跪自赏耳光,能自黑的手段全都用上,反正就是不接纳暖暖,理由是,他需要名声,他需要事业,他还没结婚。
还真是搞笑,乔正君自己干的“好事”,竟然还能厚颜无耻地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
难不成,别人就不需要名声了?别人就不需要干事业了?别人带个拖油瓶就容易结婚了?
想当初,俞乐山为了守住曲芳菲的名声,不让她背负“未婚先孕”、乱搞男女关系,以及届时知青返乡有个好的评语,宁愿当“背锅侠”也要跟曲芳菲假结婚,这已经是对曲芳菲、以及还在监狱等候处理的乔正君仁至义尽、有着莫大恩情了,否则乔正君再加上一个乱搞男女关系的恶名,可就有他受的了。
却没想到,好处占完的乔正君,大学一毕业就借着刘达生的威望当上了公社的副书记、把“桥头五金厂”这手好牌硬生生打烂不说,还跑到报社恶意中伤俞乐山,连带盛雪竹一块儿往坏里弄。
恩将仇报到没有底线。
要是哪一天,刘达生知道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这么个玩意儿,估计得当场气吐血。
起初,乔正君得知曲芳菲因难产而死,还留下了一个女儿暖暖。他一算时间,大概率也猜到了,这个孩子就是他的。
所以乔正君认女之心很是迫切。却没想到,乔母听后,直接要求乔正君放弃认女儿的想法。
理由无非是,他没结婚就带一个“拖油瓶”回来,有哪家姑娘还愿意跟他结婚?带着个孩子,将来也必然影响他的事业。
经过一番挣扎,让乔正君越来越“清醒”,越来越觉得他母亲对他的苦口婆心的“完全正确”。
乔正君还真是个戏精,完全学到了他母亲为人处世的精髓。
因为靠着自己耍的一点手段,成功给自己解了围,让他尝到了专门损人利己的“甜头”,所以当上公社的副书记后,他更是偷奸耍滑,为了能尽快调回市机关工作,他从刘达生那里了解到整个市的经济政策动向后,于是又想着在桥头大队办五金厂,做出点成绩就好开口向刘达生邀功,要求回市机关。
这种偷奸耍滑的念头,一旦习惯性地成为一个人为人做事的准则,整个人被毁是迟早的事。
因为只要一做事,这种人就会想着如何偷奸耍滑。
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乔正君根本不喜欢刘达生女儿刘天瑶,那天晚上两人看完电影,在刘达生家门口,刘天瑶硬是要乔正君亲她一口,恰巧碰到刘达生回家路过,乔正君连忙牵住刘天瑶的手,故意让刘达生误认为他很喜欢刘天瑶。
乔正君跟他母亲说,经历了曲芳菲和他女儿的事件后,他的心已死,他的爱情已死,跟谁结婚都一样。
只是,乔正君这种表面上不负责任的状态,实际上又做不到真死心、真放开。
刘天瑶总体不过就有点“大小姐”脾气,心不坏。
乔正君觉得跟刘天瑶结婚有利可图,能利用刘达生助力自己的仕途亨通。
只是,刘达生也是个正直之人。就好比在最近的一次,调县工信局副局长去市局工作,就是为了避嫌的,就是让大家看到,他虽然是市长,但也不处处让自己的女婿好处占尽。
而一旦开了副局长往市机关调的头,那么往后动自己的女婿也就好说了,特别是,乔正君越是在基层多干几年,就越有回机关、甚至往上提拔的资本。
然而乔正君根本不理解刘达生,觉得刘达生根本不帮他。所以时间一长,一旦乔正君觉得刘达生不近人情时,届时他对刘天瑶的态度就必然会发生巨大转变,从而害苦刘天瑶。
03.腹黑透顶的乔正君,以为扳倒俞乐山就如同“踩死一只蚂蚁”,却没想到最终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回头在说桥头五金厂这件事。
为了满足私欲的乔正君,利用老丈人是市长刘达生的影响力,亲自跑到报社,企图巧借“社会主义制度和共同富裕”这顶“大帽子”,把控舆论导向,通过鲜明的阶级争斗,让舆论束缚住跟俞乐山合作的客户,最终达到歼灭俞乐山的目的。
不得不说,乔正君在整人上,还真有一套。要是再早个年把两年,乔正君的这一套,能把俞乐山给活活整死。
然而乔正君没有想到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然召开,整个国家的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允许一部分人先富、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市场经济不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等理念,正慢慢深入人心。
突破桎梏、改革创新,正如潮水般涌来。
这股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又岂会因为一篇文章,就能把桥头五金厂打回原形的?又岂会因为一篇文章,就开历史倒车的?
而恰恰是,报社的一篇完全不符合历史潮流的、观念倒退的文章,如同一只“跳梁小丑”,在人前张牙舞爪。
而恰恰是,因为报社的这一篇文章,反而彻底暴露了当地宣传部门,对国家政策理解把握不准和肤浅的问题,反而进一步暴露了乔正君等干部固步自封、观念僵化的问题,反而让刘达生进一步发现了乔正君的不中之用。
害人者终将害己。
乔正君自己搬起一块大石头,以为能干死俞乐山,却没想到终究还是砸在了自己脚上,疼不疼的,他自己最清楚。
来源:太平桥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