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30日,《铁血淞沪》上线前4集。这部积压九年的抗战剧,由万茜、朱雨辰主演,2016年曾试水地面频道但未获卫视青睐。剧中东北军次长无护卫乘火车,万茜饰演的女主角一眼识破刺客,将次长从卧铺转移到硬座化险为夷。剧评人马庆云批评其“叙事逻辑低端”,精准
2025年10月30日,《铁血淞沪》上线前4集。这部积压九年的抗战剧,由万茜、朱雨辰主演,2016年曾试水地面频道但未获卫视青睐。剧中东北军次长无护卫乘火车,万茜饰演的女主角一眼识破刺客,将次长从卧铺转移到硬座化险为夷。剧评人马庆云批评其“叙事逻辑低端”,精准投喂中老年男性观众。
《铁血淞沪》开局即暴露典型抗日神剧特质:历史细节粗糙,2015年流出的片花中,已出现捷克式轻机枪滥用连射、日军士兵近距离开枪而非刺刀搏斗等硬伤。荒诞的是,剧中国民政府高官在上海街头被日军公然绑架,营救桥段却上演“好莱坞烂俗大片模式”,主角以少胜多如入无人之境。
这类设定与2025年学界对抗日神剧的批判如出一辙,通过“我方完胜、敌方弱智”的简化叙事,将民族伤痛转化为爽感宣泄,成为部分观众的心理代偿。
马庆云在剧评中毫不讳言:“被网友调侃为‘老登’的中老年男性观众,对剧情逻辑要求低,只需正邪明确的皮毛故事”。这一群体与低线城市观众构成抗日神剧的稳定基本盘。
《铁血淞沪》中,国联听证会桥段让次长因家人获救突然“反转”证词,而国联主席轻蔑否定其陈述的设计,正是为激发观众对历史不公的情绪共鸣。这种强情绪刺激策略,恰是资本追逐下沉市场的典型手段,用低成本“抗战壳”嫁接言情、动作元素,规避审查风险的同时最大化收视收益。
尽管《铁血淞沪》试图以“上海军民抗战史诗”为卖点,但实际呈现却偏离历史脉络。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十九路军的浴血奋战,被简化为主角周沪萍(万茜饰)以地下党身份“感召”众人、家族成员集体觉醒的狗血套路。
剧中张将军之子张世询为爱追随女主角的支线,更让抗战叙事沦为背景板。这种创作倾向折射出行业顽疾:在严苛审查与资本逐利的夹缝中,历史题材常被异化为“安全牌”,通过夸张情节规避敏感点,形成“越离谱越安全”的畸形逻辑。
当《铁血淞沪》以“清库存”方式重见天日,弹幕中仍有观众为“手撕鬼子”式桥段喝彩。这让人不禁追问:当民族记忆被娱乐化切割,是观众选择了神剧,还是神剧驯化了观众?
来源:游戏岛Awb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