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赣鄱|追剧 追思 追随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31 00:35 1

摘要:10月25日,首个台湾光复纪念日当天,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创作座谈会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召开。烈士家属代表、主创代表、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回望来时路,细数创作初心,也细致描摹和总结创作路上的宝贵经验。

“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若如此,便如此。”

“战友们,能够跟你们并肩作战,一起赴死,我很荣幸。”

热播剧《沉默的荣耀》中这些台词,掷地有声,回响不绝。

一部情感真实与艺术真实交织而成的悲壮史诗,既让隐蔽战线的英雄从历史的讳莫如深处走进了观众的心中,又在海峡两岸激荡起一阵阵拜谒烈士的热潮。

10月25日,首个台湾光复纪念日当天,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创作座谈会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召开。烈士家属代表、主创代表、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回望来时路,细数创作初心,也细致描摹和总结创作路上的宝贵经验。

从“追剧”热到“追思”热

《沉默的荣耀》真实呈现了1949年至1950年台湾隐蔽战线工作者的舍生取义。

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坚定的三民主义者。他是深受蒋介石信任的中将,功成名就,家庭和谐美满,却选择执行我党华东局领导的潜伏任务,奔赴白色恐怖的暗夜深海。自他从军起,中国没有一天不在打仗,他目睹国民政府现状,发出“在蒋先生的党国,人人心中有自己,大多心中有派系,少数心中有党国,无人心中有人民”的喟叹,慨然选择了为国家统一而战。

朱枫,经济战线上出色的共产党员,毫无隐蔽战线斗争经验。德英为保护战友跳海身亡,她便主动放弃回上海和丈夫儿女团圆,选择接替德英去台湾给吴石做交通员,而这是一条注定了布满荆棘的道路。

东海小组,主要由吴石、朱枫、陈宝仓和聂曦组成。他们同数千名在台隐蔽战线工作者一起,在生死一线艰难走着钢丝,在福州厦门战役、金门战役、解放大西南和解放舟山的战斗中多次送出核心军事情报……

该剧开创性地采用了真人、真事、实名、实地的方式书写隐蔽战线的刀光剑影。“这种尊重艺术规律,表现手法上不因循守旧、敢于突破的创作,让观众耳目一新。这才是能够超越所谓行业分析的流量密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冯胜勇说。

9月30日,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在CCTV-8、爱奇艺、咪咕视频首播。该剧首播期间,CSM全国网创下平均收视率1.37%、收视份额7.32%的佳绩,单集最高收视率达1.77%,收视份额达9.82%,位列同时期的全国第一、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全年前茅,同时是爱奇艺今年国庆档站内热播榜、热搜榜的第一;全网收获热搜724个,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34.5亿,抖音主话题播放量超26亿,荣登抖音剧集榜前三;中国视听大数据显示,该剧累计触达观众10.62亿人次。

在触达青年观众人群方面,《沉默的荣耀》提供了反套路的创新范本。“真实,是这部剧的根。本剧以真立骨,以小取胜,直击英雄牺牲的悲剧内核,拒绝小人物成长的爽剧套路,以智破局,用生活铺陈替代情节翻转。我们的英雄,从不是要成长,而是已坚定;英雄的伟大,从不是活下来了、赢了,而是明知会输还是要战。”《沉默的荣耀》总监制、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介绍,“剧中没有突然跳出来的反派、临时救场的帮手,只有日常的警惕。该剧最终交付了78%的完播率。观看用户中最难打动的男性用户声量,占比62.23%,年龄在35岁以下的观众占比55.4%。”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认为,该剧淡化伤害,凸显悲壮美学,用艺术化的反差手法,围绕带着光亮但朴实的家庭叙事进行,推崇烟火日常。在腥风血雨的至暗时刻,在白色恐怖的特殊地区,战斗在敌人的心脏,家庭的温馨成为照耀人物高度紧张日常的微弱亮光。在强烈反差中刻画大写的人,也表现英雄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比数据更真实可感的是,连日来北京福田公墓、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台北马场町纪念公园、福州吴石故居、宁波朱枫故居等烈士纪念地前,致敬的群众如潮水般涌来……有网友给吴石将军送上凤梨酥糕点;有网友在剧评中写“未见其面,深受其恩”;有网友发帖称“从海军舰艇开放日带了瓶水给将军,这是大陆的水,家乡的水”“这部剧是泪点高的我看网友剪辑的视频都会哭的程度,他们无关党派,只为苍生”;有网友把德英因暴露被捕英勇跳海的镜头和红歌《珊瑚颂》混剪成短视频,催人泪下……

从在线追剧,到自发“安利”,到奔赴现场追思英烈,《沉默的荣耀》引发的社会辐射效应,还在继续。

他们的荣耀沉默了75年

剧中,吴石与妻子王碧奎的诀别自浓烈而归于平静。编剧们用温柔的笔触写道:“王碧奎唱着福州民谣《月光光》,吴石边听边吃着凤梨酥,带着笑意。”现实里,情深似海的夫妻生死诀别,无疑越发刻骨铭心。吴石烈士的孙女吴红向记者展示了一封多年前奶奶王碧奎写给父亲吴韶成的珍贵家书。黑色繁体字精确地记录了一个妻子内心深处绝望的呐喊:“爹是于1月8日被捕,至6月10日就死……我关在狱中半年,爹死后7月10日左右释放回家,母女见面,抱痛哭一场,我想自杀,随爹同归于地下,又想爹在牢中遗嘱好好保重身体照顾健弟,不得不勉强活下去照顾两儿女……爹爹一生不贪钱,无积蓄,只有一点钱维持生活,没办法,什么东西都卖光当光……爹爹那么多朋友,死后无人过问我家发生事,好像家中有霍乱病一样……”字字惊心,字字泣血。

▲座谈会上,烈士家属分享感受。

退休前,吴红是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护士长,她说:“我特别感谢《吴石传》的作者郑立,她二十年如一日地坚守,为我爷爷著书立传。观众追剧看的是剧,我们追剧看的是亲人,是我的爷爷奶奶,是我的小叔健成、小姑学成。为了这份沉默的荣耀,我父亲吴韶成、姑姑吴兰成按照组织要求守口如瓶,姑姑大学毕业后在内蒙古牙克石,一个连地图上都很难看到的极寒地区,一干就是26年,救死扶伤,成了一名深受当地群众爱戴的儿科医生。奶奶王碧奎带着幼小的姑姑吴学成、小叔吴健成在台湾艰难求学生活。父亲成了河南省冶金厅的总工程师、总经济师,为国家的冶金工业奉献了一生。我在医疗战线工作了30多年,爷爷用生命守护信仰,我用医术守护生命。我们没有辜负爷爷留给我们的这份沉甸甸的沉默的荣耀。”

朱枫烈士的孙女朱容瑢向我们展示了一件奶奶当年送给继女陈宜(阿菊的姐姐)的旗袍。旗袍款式素净,包边齐整,摸上去有些厚度,由陈宜的女儿一直珍藏保存。“当看到吴越老师饰演的奶奶手提皮包走出船舱时,我仿佛看到1949年那个决然赴台的身影。在拍摄奶奶狱中最后一刻时,餐车上摆放着一枝花,导演杨亚洲用仰拍镜头定格奶奶跨过台阶的瞬间,那一刻,我们看到了一位威风凛凛、用生命践行信仰的战士。我多么想上前抱一抱她。他们的不回,是为了让更多同胞能回家。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不少观众对陈宝仓将军最后的镜头记忆深刻。他从桌面拿起驴肉火烧,双手捧着,大口咬了下去,镜头摇下来,是肿胀得不正常的小腿。这个细节是陈宝仓烈士家人讲述的。据同时被关在牢房的狱友晚年亲口向陈将军后人回忆,陈宝仓将军的小腿因遭受酷刑,浮肿得比大腿还粗,因而每次放风的时候,时间都过了一半,他才艰难走到监狱门口。

聂曦烈士的侄孙女黄怡然是一名高校教师,有一天,学生上晚课,晚上七点半下课时有点躁动情绪,一问才知道,是要回去追《沉默的荣耀》。她说:“他们表达自己对《沉默的荣耀》的喜爱时,并不知道我是聂曦烈士的后人。但我听到孩子们的口头禅从网络用语变成了‘既如此,便如此’,变成了‘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觉得特别有力量。”

…………

好在,所有这些静默的付出,在75年后,都被看见了。

“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先烈正是这样的民族脊梁。75年前,在台牺牲的千余名英烈,以生命践行信仰。我们曾经拍过纪录片,1000多位烈士的真实照片上,很多人是脸上挂着微笑走向刑场的。这当中精神震撼的力量太大了。他们是在黑暗中寻光的人。这道光芒就是吴石将军那句‘心里有了人民,就再也泯灭不了’。今天,英烈精神和英雄主义依然是现实需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主任、《沉默的荣耀》总监制梁红说。

事实上,《沉默的荣耀》还有着深深的江西印记。

从策划构想、艰辛采风到七年磨一剑,编剧团队深入挖掘赣闽两地共同的红色记忆。

剧中参演的喻恩泰(饰老郑)、傅程鹏(饰周至柔)、巩峥(饰万景光)等都是江西籍演员。

江西本土出品方慈文传媒组织主创团队走访隐蔽战线英烈后人、收集整理一手史料。《沉默的荣耀》出品人,江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吴卫东告诉记者:“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千余名牺牲在台湾的隐蔽战线英烈,他们的故事曾长期沉寂于历史深处,成为影视创作中亟待填补的空白。作为国有文化企业,我们深感责任在肩。2018年,在国家安全部的指导支持下,我们毅然启动剧本创作。”

从剧本打磨到场景还原,从演员遴选到表演指导,辗转厦门、漳州、泉州、平潭、上海、横店6地,近9万件道具的精益求精,157个日夜的潜心拍摄,16个月的后期制作,剧组的确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感人至深的悲剧审美享受。“慈文传媒为演员营造了真实的历史氛围——让演员不是‘演英雄’,而是‘成为英雄’。”吴卫东说,“《沉默的荣耀》的创作历程深刻启示我们:唯有胸怀‘国之大者’,坚守艺术匠心,勇于创新表达,善聚各方智慧,才能创作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本剧还创新传播方式,推进IP多元开发,图书、电子书、有声剧同步推出,构建了“影-书-声”一体化的传播格局,让英烈故事以更多元的方式触达人心。

一场追随英雄的创作

▲主创团队分享创作心得。

距离总编剧卢敏第一次接到慈文传媒的剧本邀请,已经过去了7年。

“七年时间倏忽而过。编剧团队中年纪最小的95后编剧张玉,接触这个项目的时候刚刚大学毕业没多久,如今已到而立之年。”卢敏在图书《沉默的荣耀》前言里这样动情地写道。

熟悉卢敏的观众应该对她的前作《隐秘而伟大》不陌生。《沉默的荣耀》延续了前作擅长日常生活叙事和群像刻画的长板,并做了扎根史料的全新尝试,也拥有了更意蕴悠长的美学特质和绵长深厚的历史底蕴。

卢敏也坦言,这个剧本的创作,确定的难点有两个。一个是悲剧问题:同传统谍战题材的英雄几经周折、最终取得胜利、完美脱身不同,本剧一开始就注定了牺牲的结局。另一个则是如何将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相结合。

如何解决悲剧问题?卢敏在中央戏剧学院从事戏剧创作教学工作,有较宏阔的中外戏剧史视野。她说,自己认识到,不论是《赵氏孤儿》等中国传统戏剧,还是古希腊戏剧,它们都有一种悲壮的英雄主义情怀,带给我们的感动,历久弥新。“所以我一直在找一种调性,它是悲壮,它是崇高,它是让人看了愤然要为祖国做贡献的激昂,它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她决心要为观众带去一种昂扬的、向上的悲剧。

2024年12月20日,剧组在厦门鼓浪屿开机后,编剧团队驻组,对剧本进行更深层次开掘和调整,几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每天开会到半夜,有时还能见到鼓浪屿清晨五点半的朝霞。

怎样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结合呢?卢敏介绍,吴石赴香港送情报、朱枫到台湾、舟山群岛解放、情报的内容等大事,以及每个人物的结局,都秉承了大事不虚原则,完全遵从史实。具体到生活细节上,福州的猪油糕、黄米糕,台湾凤梨酥,闽南歌曲,布袋戏和游神非遗演出等虚构,则有地域文化上的创作考量。

用杨亚洲的话说:“这部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了一次心灵上的冲洗和晾晒,这是英雄们带给我们的。”

直到现在,演员那志东还没出戏。

恍惚中,他的身体里还住着燕赵汉子陈宝仓。

他读陈宝仓小传,也读能找到的陈宝仓所有资料,看拍摄于1945年的陈宝仓接受青岛日军投降时的影像视频,学得越多心里越没底,“我觉得我离陈将军太远了,找不到他的真性情”。他想见见陈将军的家人,想了解人物的铁汉柔情与真实性格。他为人物设计了宽大不贴合的着装,以凸显他的不拘小节。

他试图通过互联网留言联系陈将军的后人。电话是在开拍后的一天凌晨一点多打进来的。一方从睡梦中惊醒,双方却都真诚而急切,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当天没有自己的戏份,他告了假,飞去北京与烈士后人相见。

李敏女士是陈宝仓将军的外孙女。她说,一家六口在门口看见那志东远远走来,抱着6束花。“也许是他还理着寸头,又或者他那时正沉浸在剧组生活里,总之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了外公向我走来。”

情谊就此结下。他们聊到动情处,会像亲人般自然拥抱。

那志东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想去给烈士们磕个头。他带着一瓶40年的汾酒,却发现人山人海,根本上不去。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当天约有2.2万人前来拜谒,这些自发拜谒的人,来自湖南、江西、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福建、台湾、香港等地甚至新加坡……好不容易进了广场,那志东在拍着照,“有一个老人家,过来就给我打了个敬礼,掏出了所有军功章。他说他91岁,是朝鲜战场上下来的,他管我叫‘陈将军’。我的眼泪根本止不住”。

座谈会上,那志东像倒豆子般诉说着那些揉进了他生活深处的故事。“我感谢《沉默的荣耀》让我认识了中华好儿女、铁血将军陈宝仓,也更感谢陈将军让观众认识了我。”

所有人都默契地包容了这个还未出戏的演员的发言超时。

追一部剧,人们在这剧里遍尝了山河破碎的苦、倾盖相知的醇、刀尖行路的涩和人间温情的甜。

追思英烈,历史深处为众人抱薪者的面庞渐次有了清晰的显影,家国大义的英雄故事,砸在现实大地上,轰然作响。

追随着共同的民族记忆,海峡两岸的我们,终将团圆。

来源:红色I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