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雍正继位之后,在一次工作汇报中,张廷玉受雍正女婿哈庆生的委托,转述了他想从西北大营调回京城的请求。
文丨卿心君悦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段极为特殊的剧情——
雍正继位之后,在一次工作汇报中,张廷玉受雍正女婿哈庆生的委托,转述了他想从西北大营调回京城的请求。
孰料一听这话,雍正当场龙颜大怒:
“他妄想!”
随后更是直截了当地警告张廷玉:
“他的事儿,你不要管呐,朕自有安排!”
到此问题来了——
纵观全剧,“哈庆生”的名字只在这里出现了一次,然后再无与此相关的剧情。那么哈庆生究竟何许人,为何会让雍正如此恼怒,甚至不惜与张廷玉翻脸?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二月河的原著《雍正皇帝》,来为大家揭开这一事件背后的一系列隐情,这其中包括雍正的谋算!
历经九子夺嫡的种种考验,老四胤禛终于在畅春园勉强继位,成为了雍正皇帝。
许是受了那“坚刚不可夺其志”的评语反噬,雍正登基之后仍旧坎坷重重。
一朝高坐龙椅,虽有兄弟阋墙之忧,朝局暗流涌动之患,但雍正的心中仍满是改革弊政、励精图治的豪迈。
于是为缓解国库亏空,雍正一登极便下旨整顿各省藩库的亏空,孰料进行到最后,被他树立为各省巡抚榜样的诺敏,反倒成了一个笑话。
然而刚挺过山西藩库作假案,雍正还没来得及喘息,科举舞弊案又发生了。
等雍正强撑着一口气更换完主考官和考题,刚进入殿试环节,又收到了西北告急的军报,伴随着这份特殊军报的降临,潜伏于黑暗之中的八爷党和老十四全都浮现了出来,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最终为了避免朝局动荡,雍正只能力排众议,撇开曾在西北打过胜仗的老十四不用,将西北的兵权交到了潜邸奴才出身,时任陕甘总督的年羹尧。
为了赶在接见新一届恩科进士的朝会上宣读这个决定,在开会之前雍正特意召见了张廷玉,叫他当场拟出明诏。
任务交待完,雍正便要移回卧室整理容装,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廷玉叫住了雍正:
“您的女婿哈庆生到上书房托人说过几次了,让见着您的时候提一提,能不能从西北大营把他调回京城来,给他另谋职位。”
听着张廷玉的话,雍正的脸色就变得越来越差,到了最后更是直接怒斥:
“他妄想!”
对哈庆生的厌恶如此不加掩饰,这既说明雍正当时愤怒异常,也说明雍正厌恶哈庆生的缘由,张廷玉是一清二楚。
正因为张廷玉知道其中的内情,才会在转述哈庆生的请求时略带忐忑,才会特意用“到上书房托人说过几次了”这样的解释,来证明他的置身事外——哈庆生所托的人并非只有他一人;以及他对此的无可奈何——他原不想转述,但哈庆生托人说了几次。
那么,雍正为何如此厌恶哈庆生呢,这其中究竟存在怎样的隐情,以致张廷玉接下来只是提及了哈庆生觐上来的礼品,就被雍正出言警告:
“他的事儿,你不要管呐,朕自有安排。”
关于雍正跟哈庆生之间的恩怨,电视剧《雍正王朝》虽未提及,但在二月河的原著中却有详细的描述。
原著中,在诺敏藩库作假一案结束,年羹尧即将出征西北之际,太后也正忙着准备雍正四女儿洁明跟哈庆生的婚事。
一次雍正去向太后请安,见即将出嫁的女儿脸上尽是愁容,目光又满是幽怨,细问缘由,得知其中真相的雍正气得险些没当场爆炸。
当时在慈宁宫内,除了太后与洁明之外,还有雍正的十七姑在场。
见雍正出现,盼着能与雍正见面的十七姑,立马提出了她的请求。
说来十七姑也确实是一个苦命之人,在康熙朝,她的十七额附还有大儿子讷苏里和二儿子讷苏和皆死在了西征的路上,只留三儿子讷苏云一条根,对此康熙特意做出了要保住十七额附家香火的承诺。
此次,十七姑见在岳钟琪手下当游击的三儿子要前往西北打仗,于是便来向雍正求情,看看能不能不上前线。
有康熙的遗愿在前,于情于理雍正都该应下十七姑的请求。
可考虑到大战在即,将理应上战场的游击调离前线,很可能会乱了大军的军心,于是雍正还是狠心婉拒了十七姑的请求,给了即便不调离前线,也保讷苏云平安归来的承诺。
人在前线,保其平安,这种承诺能有多大落实的可能,十七姑心知肚明。
好在十七姑性格直爽,并没为此纠结太久,只告诉雍正,若不能兑现承诺,到时别忘赐一杯毒酒便岔开了这个话题。
而等雍正看向一旁,这才看清女儿脸上的异态,随后诧异地问其缘由,见洁明欲言又止,唉声叹气的太后想说也说不出口,便把解释的任务交给了一旁的十七姑。
按照清朝皇家的婚姻制度,皇室成员的婚姻不能自主,须由太后或皇上指配与贵族联姻。
而雍正给洁明指配的夫婿,则是满洲镶黄旗佐领哈什礼的儿子哈庆生。可任谁也没想到,出身高贵的武探花哈庆生,竟是一只“兔子”。
哈庆生在福建当守备时,就养了三四个童子小厮供其玩乐,正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经过详细调查,除哈庆生之外,哈庆生的父亲与弟弟也有同样的癖好,这一家人可谓是个“兔子窝”……
听了十七姑的话,雍正气得额头当场暴起,正要发作瞬间却冷静了下来。而强迫雍正冷静下来的原因,却是即将出征西北的年羹尧。
雍正之所以指配哈庆生为驸马,年羹尧恰是媒人。
原本即便是年羹尧做媒,这场婚事也应作罢,可在此之前山西藩库作假案刚刚结束,被严惩的主犯诺敏同样是年羹尧的举荐。
有诺敏一事在前,此时又正值年羹尧出征之际,若再毁掉这门亲事,难保落不下脸的年羹尧不会产生一些想法。
由此,雍正沉思片刻,先是坦明了他的顾虑,随后便将如何处理的难题推给了太后。
至此在场众人哪会不知雍正的意思,见此太后还没来得及说话,一旁的洁明率先向雍正发起了火。
看着女儿的突然发作,雍正刹那间也有些失神,随后便教训起了洁明,到了最后更是脸色阴沉地指着殿门外,对洁明说道:
“你给朕出去!你移居贞顺门内东偏宫,三年不许出宫一步!”
见雍正这位当父亲的,不为女儿出头,反倒下令将自己软禁,洁明当场痛哭离去,扬言这辈子都不出宫一步。而坐在一旁的太后见雍正如此无情,随之也向雍正下了逐客令。
就这样,雍正带着极为复杂的心情离开了慈宁宫。
答案自然是否定。
虽然在剧中,大和尚曾对九子夺嫡时的老四说过:
“有江山便不该有我,有国便不能有家。”
可无论世人评价雍正多么薄情寡恩,终究他也并非无情的人。
考虑到年羹尧的脸面,以及西北的局势,雍正自然不能将有些事做到明处,但他也绝不会眼睁睁看着女儿真嫁一只“兔子”。
而雍正顺势将四女儿洁明禁足软禁起来,便是雍正的第一步——缓兵之计。
为何要将女儿软禁三年,不是一年,也不是五年,因为在雍正看来最晚三年,西北的战事也必然会尘埃落定。
有了这三年的缓冲——进,可以瞧准时机出手;退,没了西北战事牵制,完全可以悔婚。
这就是雍正的真实打算,正因如此,剧中听张廷玉转述完哈庆生的请求,雍正才会特意出言警告:
其中的自有安排,便是雍正在等待出手的时机。
那么雍正等到出手的时机了吗?
那个因押运粮草迟到而被年羹尧处死的河南粮道,其实便是原著中的哈庆生。
在原著中,哈庆生奉年羹尧之命去四川督办军粮,只因迟到三日,便被年羹尧依军法先斩后奏。
明知哈庆生是驸马爷,自己又是媒人,年羹尧还能下如此狠手,这究竟是年羹尧飞扬跋扈,还是期间雍正在密信中提到了什么,年羹尧这才借题发挥来解君父之忧,答案可想而知。
对于这其中的真相,雍正只在十七姑临终前略有提及。
那时他看着即将离世的十七姑,他不仅吐露了做皇帝的难,还提及了当年发生在慈宁宫的那场事——
雍正说,如今哈庆生死了,您的儿子也平平安安的回来了,可当初朕却只能那样对姐姐和母后讲……
基于此,还能说雍正无情么?
以上就是有关哈庆生一事的隐情,这回你看懂了吗?
卿心君悦,一部剧,一群人,一个草台戏班子!看戏!说剧!品人!观道!
来源:卿心君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