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沉默的荣耀》爆火全网,让吴石等潜伏在台湾的烈士事迹广为人知。吴石牺牲的结局,令多少人心痛不已,但事实上,吴石牺牲,蔡孝乾叛变,整个台湾潜伏的1800多名革命者被抓,却依然没能摧毁我党在台湾的地下隐蔽战线,一支3人小组前仆后继的扛起了获取台湾情报的重任。
吴石牺牲,蔡孝乾叛变,但李克农单线联系的潜伏小组,却在台湾立下不世之功,他们的事迹可拍《沉默的荣耀2》。
《沉默的荣耀》爆火全网,让吴石等潜伏在台湾的烈士事迹广为人知。吴石牺牲的结局,令多少人心痛不已,但事实上,吴石牺牲,蔡孝乾叛变,整个台湾潜伏的1800多名革命者被抓,却依然没能摧毁我党在台湾的地下隐蔽战线,一支3人小组前仆后继的扛起了获取台湾情报的重任。
吴石和蔡孝乾同时隶属于华东局,但两条线并没有横向联系,吴石与蔡孝乾之间互相不知道对方的身份。
朱枫去了台湾以后,吴石与蔡孝乾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吴次长”三个字这才出现在了蔡孝乾的笔记本上,成为敌人抓住两者之间的关键“纽带”。因此,很多人认为朱枫此举不专业,导致蔡孝乾背叛时,吴石暴露。
但事实上,当时的情况非常复杂。金门战役进展不顺利,舟山群岛的解放进展又缓慢,想要尽快打开局面,就必须拿到台军驻防的关键情报。
对于我军而言,解放台湾的压力极大,在缺乏空军和海军的情况下想要拿下台湾,肩上的担子很重,时间也紧迫。
但台湾岛内的潜伏人员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对于解放台湾过于乐观,此前一直小心谨慎的隐蔽工作,在这样的乐观态度下,竟然逐渐开始转为半地上,这也是蒋介石当时极为恼怒的原因。
蒋介石这个人要面子,也不顾什么大局,否则台湾问题不会发展到今天的境地。所以,当他看到我党隐蔽战线在台湾的行动热火朝天,开始对隐蔽战线下了狠手。这一点,从吴石被抓以后,多方求情想保吴石一命时,蒋介石坚定下达“必杀令”就可以看出来。
蔡孝乾背叛组织,出卖同志,吴石因为蔡孝乾所写的“吴次长”而暴露,又因为谷正文从其妻子口中套出了朱枫的行踪,最终抓住了一张吴石亲自签的特别通行证而坐实了罪名。至此,潜伏台湾的两条重要情报线遭到敌人的毁灭性打击,几乎不具备继续搜集和传递情报的能力。
吴石案发以后,台湾的潜伏者被抓了1800余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台湾政要都认为,台湾当时的潜伏者基本被清理干净了,其中就包含了蒋介石和蒋经国。但实际的情况却并不如他们所想,我党当时在台湾的潜伏小组并非只有这两个,横向没有联系的小组仍然存在,洪国式小组就是其中之一。
洪国式是老情报员,1949年潜入台湾时,已经在隐蔽战线工作了整整11年。洪国式的上级是李克农,与吴石、蔡孝乾都没有横线联系,潜入台湾以后暗中送出不少情报。
遗憾的是,洪国式虽然没有受到蔡孝乾的牵连,但当时的台湾“保密局”特务也是无孔不入。特务发现了洪国式的情况不对时,采取了反渗透的形式,渗透进洪国式小组,对洪国式开始了监视。
洪国式因为当时我军太需要情报了,所以对情报的渴望度很高,情急之下让特务抓住了破绽,被捕后于1960年牺牲。
对于李克农而言,洪国式小组是一条重要的情报线,却不是唯一的情报线,因为当时在台湾还潜伏了一个情报小组,同样隶属于李克农麾下,但洪国式与该小组没有横向联系,互相之间也不知道彼此的存在。
这个小组的成员一共有3人,分别是朱芳春(化名于非)、萧明华,以及当时在台湾“国防部”三厅担任机要参谋的苏艺林。
朱芳春与萧明华是老搭档了,两人早在1947年就开始做搭档,一起从事地下工作,期间以朱芳春为主要负责人。
萧明华在重庆白沙女子师范学院就读期间,深受恩师台静农的赏识,对她格外器重。台静农在当时的文坛颇具影响力,萧明华在台静农的帮助下,于抗战胜利后顺利进入北京师范学院读书。在此期间,时任北京师范学院心理学教授的朱芳春,与萧明华结识。
两人相识以后,逐渐熟络起来,萧明华的言谈之间,显露出家国情怀,对于革命思想很感兴趣。而朱芳春当时已经是我党的秘密党员,两人志趣相投,朱芳春很快就向萧明华表明了立场,萧明华在朱芳春的介绍下,正式成为朱芳春的组员,两人至此成为革命同志。
萧明华与朱芳春虽然是一个小组的成员,却并非同时进入台湾。早在1948年初,萧明华就接到了恩师台静农的一封信,邀请她到台湾大学任职。
彼时,台静农已经先一步去了台湾,而且在台湾大学担任国学系主任。接到恩师的邀请以后,萧明华将此事上报了组织,得到组织批准后应邀前往台湾,进入台湾大学任教。
但在此期间,萧明华并未执行任何情报工作,这是组织对她的要求,让她暂时蛰伏,静待时机。时间过去了一年多,萧明华突然接到朱芳春的来信,得知朱芳春将于1949年8月26日进入台湾,执行组织交代的潜伏任务,搜集台军布防情报,助力解放台湾。
1949年12月至1950年1月,朱芳春小组在白色恐怖笼罩下,先后送出了六份重要情报,其中包含了《舟山群岛防卫方案》和《海南岛军事防卫方案》,对我军解放沿海各岛立下了不世之功。
很多人宣称舟山群岛解放是蒋介石主动撤兵,与这些情报没什么关系。其实不然,蒋介石之所以主动撤防,与得知这些情报被送去大陆有很大关系,若没有这些情报被送出台湾,舟山解放势必要经历苦战,因为国民党当时在舟山布置了数万重兵,当然这都是后话。
萧明华潜伏期间,第一个暴露了,被敌人进入住处将人带走。其实,萧明华早就有所警觉,却不愿意提前撤离,因为她一旦走了,整个小组的成员就全都前功尽弃。因此,萧明华对被捕早有心理准备,被抓时从容淡定,用竹竿取走窗外挂着的旗袍,按照约定向朱芳春示警。
萧明华入狱后饱受折磨,各种酷刑加身,却始终坚贞不屈。而接到示警的朱芳春却没有恐惧逃离,继续搜集情报,关键时刻启动了一直潜伏的苏艺林。
一日,苏艺林值夜班,恰好同时值班的参谋有急事外出,竟然将钥匙交给了苏艺林。当时的三厅档案室管理非常严格,绝密资料全都是两把锁,必须两人同时用钥匙打开才行。而这件事发生后,苏艺林自己就能打开绝密资料的两把锁,便直接叫来了朱芳春,两人冒着生命危险将重要资料拍照,传递了出去。
朱芳春顺利带着《台湾兵要地志图》回了大陆,苏艺林没能全身而退,不久后牺牲。萧明华也于1950年11月8日英勇就义,牺牲前留下绝笔:“不要带我的遗骨回家乡,就让她在台湾吧。”
可见,台湾当时的潜伏者前仆后继,虽然牺牲不小,但火种不灭,直到10年后我军仍然清晰掌握着台军的一举一动,甚至连台军换防的军官性命都了如指掌。如同朱芳春小组的成员,还不知道有多少,他们的事迹完全可以拍出《沉默的荣耀》续集,让更多人的了解先烈的事迹!
来源:野史日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