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轻喜剧的外衣下,是温暖的底色”,由听花岛出品的《太奶奶3》的开篇就完美诠释了这一点。当78岁的纪舜英对着妈妈告状“海长安欺负我”,当他得意地说“还得我妈妈出手”,这些画面带着十足的喜剧效果,让人忍不住发笑;可当镜头拉近,看到他红着眼眶说出“再没人叫我英宝”时
“轻喜剧的外衣下,是温暖的底色”,由听花岛出品的《太奶奶3》的开篇就完美诠释了这一点。当78岁的纪舜英对着妈妈告状“海长安欺负我”,当他得意地说“还得我妈妈出手”,这些画面带着十足的喜剧效果,让人忍不住发笑;可当镜头拉近,看到他红着眼眶说出“再没人叫我英宝”时,又瞬间让人眼眶湿润。这种“笑中带泪”的情感基调,从开篇就牢牢抓住了观众——它不刻意煽情,也不单纯搞笑,而是用最真实的情感,让观众在轻松与感动中,慢慢走进纪舜英的世界。
纪舜英的人生,是一部带着时代烙印的遗憾史。50年代末的童年,他吃着百家饭,在集体生活中尝尽孤独,深夜里总怀念母亲的怀抱;60年代动荡岁月,身为“留洋知识分子后代”的他,只能靠加倍努力与谨慎求生;改革开放后,他抓住机遇创立纪氏集团,从无人依靠的孩子变成别人的靠山,却经历了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的剧痛。财富填满了他的生活,却填不满8岁时因母亲离开而破开的心灵空洞——直到2025年,这场“救赎”终于启幕。
在母亲面前,纪舜英卸下了所有“纪董”的光环,变回了那个渴望呵护的“英宝”。被海长安欺负,他会立刻告状;母亲要参加歌唱比赛,他化身狂热后援会会长;看到像儿时伙伴“松果”的小狗,他会撒娇求收养。他不想上老年大学、会赖床、闹小脾气,这些“幼稚”举动,都是在拼命追回被偷走的童年。正如观众所说,他演的不是角色,是每个想在母亲面前永远做孩子的我们。
这一季的角色群像更添温暖底色。科研天才老三陈添祥洒脱回归却露萌态,腹黑老四吴添豪用沉默守护家人,老五王培延靠跨栏逆袭的倔强让人心疼。而18岁的容遇,以年轻姿态陪纪舜英补上错过的人生:当纪舜英失恋沮丧时,她没有说教,只温柔感慨“能看到鲜活的你真好”。这份理解,戳中了无数人“如果妈妈在就好了”的遗憾。
剧中的情感共鸣,早已跨越屏幕。演员屈刚在线下见面会上泪诉“有妈的孩子最幸福”,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观众看着英宝的故事,想起自己逝去的亲人,忍不住落泪:“多希望妈妈也能这样回来”。原著作者乌英夏说得好,这场“八旬老儿子的青春期”,藏着让人鼻酸的温柔——它用不可能的假设,回应了我们都问过的话:“如果当时你在,我的人生会不会不一样?”
答案,就藏在容遇看着英宝时,那闪着泪光与笑意的眼睛里。《太奶奶3》从不是单纯的奇幻喜剧,它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对亲情的遗憾;更是一份提醒,告诉我们别等七十年后才追悔。趁亲人还在,好好拥抱,好好说爱——毕竟,能被人叫着小名、能在委屈时找妈妈告状的时光,才是生命里最珍贵的宝藏。
来源:小家妈妈育儿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