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截图他穿着大红官服被拖出金銮殿,配文只有四个字:张居正完了。
胡歌十年后再披古装,一出手就是抄家灭门的狠戏。
这条消息昨晚在朋友圈刷屏。
有人截图他穿着大红官服被拖出金銮殿,配文只有四个字:张居正完了。
点赞瞬间破万。
我连夜把原著、主创访谈、片花翻了个底朝天。
天亮时确定:这部剧不是来陪跑,是来杀疯的。
它把一位改革者从顶峰到抄家的全过程拍成40集。
没有滤镜,没有洗白,没有上帝视角。
观众将眼睁睁看着万历皇帝亲手撕掉自己最大的靠山。
故事从隆庆六年说起。
国库只剩三十万两银子,官员俸禄发不出,边关将士穿草甲。
皇帝病得连笔都拿不稳。
高拱在内阁拍桌子:再拖下去,大家一起完蛋。
张居正站在旁边,一声不吭。
他回家写折子,只写八个字:
“不改革,就是等死。”
第二天,他联合太监冯保,把高拱送出京城。
自己坐上首辅位置,把全国账本翻出来,一条一条改。
胡椒苏木折俸,先砍皇亲国戚的俸禄。
一条鞭法,把杂税合成一条,地主再多田也跑不了。
清丈土地,查到自家亲戚头上,一样扒掉乌纱。
官员骂他刻薄,百姓叫他阎罗。
十年下来,国库存银涨到一千二百万两。
北方边军第一次穿上铁甲,南方河道第一次不再决堤。
他以为数字能保护自己。
没想到最大的敌人是时间。
1577年,父亲去世。
按规矩,他必须辞职回家守孝三年。
万历皇帝才十五岁,抱着他的袖子哭:先生走了,朕怎么办。
张居正留下,继续上班。
这一留,把“不孝”的烙印扣在自己脑门。
反对派等的就是这一刻。
弹劾折子像雪片飞进紫禁城。
说他贪权,说他忤逆,说孔子再世也容不了他。
万历沉默,没有阻止,也没有帮忙。
1582年,张居正病死。
皇帝下旨:抄家,流放,取消一切封赠。
长子被逼上吊,全家几十口饿死在流放路上。
他生前写过的改革条陈,被拖出来烧掉。
灰烬飘到十米高,北京城半边天都是黑的。
剧拍到这儿,没有煽情配乐,只有风声。
镜头扫过空空的内阁大堂,桌上还留着他的毛笔。
很多人问:值得吗?
我把史书往后翻十年,找到答案。
万历三大征,打宁夏、打朝鲜、打播州,花的正是他攒下的银子。
明朝多活了五十年。
没有这十年改革,万历连出征的路费都凑不齐。
历史没有给他平反,却用他的钱续了命。
这就是改革者的结局:被骂到死,再被悄悄依赖。
胡歌在预告片里有一段独白,只有三句:
我走后,他们不必怀念我。
他们不必认识我。
他们只需记得,国库曾经满过。
这段话刷爆热搜。
有人留言:原来打工人的终极天花板,也逃不过卸磨杀驴。
更多人开始追问:
如果张居正早点培养接班人,会不会不一样?
如果万历再长大一点,会不会手下留情?
我给不出标准答案。
只看到现实里,很多项目做完,背锅的永远是那个最拼的人。
剧还没播,口碑已经两极。
一派说张居正太狠,一派说皇帝太冷。
导演一句话回应:我们只是把账本摊开,不站队。
我赞同这种做法。
观众不需要被教育,只需要被提醒:
在结果面前,好心和坏心一样被审判。
想保命的人,记住三句话。
改革前先留证据,别把功劳全挂自己名下。
培养盟友,别把老板当亲儿子。
该退就退,数字救不了命。
明天上班,你可以直接用。
剧播那天,我会开瓶酒。
不为胡歌,不为明朝,只为所有熬过夜、背过锅、还被骂多管闲事的普通人。
干杯。
历史记住了他,我们也要记住自己。
来源:真诚海燕r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