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依依向北风》的人都知道,这剧里从不缺坏人。前有乔正君虚伪装可怜,后有白玉飞披着贤妻皮囊,谁能想到最新登场的狠角色,竟是赵弦知。这个表面上精明能干、处处为儿子打算的母亲,其实心思比谁都狠。
看《依依向北风》的人都知道,这剧里从不缺坏人。前有乔正君虚伪装可怜,后有白玉飞披着贤妻皮囊,谁能想到最新登场的狠角色,竟是赵弦知。这个表面上精明能干、处处为儿子打算的母亲,其实心思比谁都狠。
赵弦知是谁?乔正君的母亲。早在剧集开头的时候,她就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嘴上全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干的事都是推儿子向深渊走。她不光把儿子的前途看得比命还重,还屡次踩着别人往上爬。为了乔正君能傍上刘达生那条“大腿”,她能对刘家的女儿刘天瑶点头哈腰,对刘天瑶不屑的情人指指点点。这个女人,最擅长的就是挑拨。
但观众想到她狠,也只是“嘴毒”“现实点”,谁都没料到,她居然能心狠到置人于死地。
俞乐山是个典型的善良底层小人物,从早到晚忙,干的都是实打实的活。可也正因为太正直,他才成了赵弦知眼中的“绊脚石”。
那时候,俞乐山刚出狱,靠着自己手艺想从头再来。乔正君在合作社干得顺风顺水,一步步往上爬。俞乐山不图官不图利,只想平安过日子。可没想到,就因为盛雪竹和俞乐山来往多了,这让赵弦知起了歪心思。
在她眼里,盛雪竹是“能改变命运的女人”,谁娶到她运气就翻身。她怕盛雪竹和俞乐山重新走到一起,那乔正君就没戏唱了。赵弦知那点算计,用的是最阴的手段——她暗地里散布谣言,说俞乐山出狱后“还在做投机倒把的事”。
这话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到了公安局的耳朵里。盛必捷本来就对俞乐山有成见,听了这些风言风语,干脆重新派人查。俞乐山的工厂刚刚起步,就被突击检查,一下就查出“问题账本”。那些账是谁放进去的?后来真相揭露,正是赵弦知让手下的工人暗中掉包账册。俞乐山被“二次举报”,公司一夜之间垮掉,人被带走。
那一段是整部剧最让人窒息的剧情。盛雪竹几乎疯了,为了替俞乐山澄清,跑遍了整条街。可她还没搞清楚真相,赵弦知反咬一口:“你是不是想用这件事救他,好让他再回到你身边?”这混账话一出口,连剧里的人都忍不住骂。
赵弦知的狠,远不止搬弄是非这么简单。陷害俞乐山的同时,她还把矛头伸向了一个无辜的小孩子——暖暖。
暖暖是盛雪竹的养女,身份本就敏感。当年曲芳菲留下的日记揭开她的身世,赵弦知第一个嗅到了“破绽”。她知道暖暖其实是乔正君和曲芳菲的孩子,也知道这孩子存在一天,乔正君那点“正人君子”的伪装随时都可能被揭穿。于是,她打起了恶毒的主意——干脆让孩子消失。
剧中那一幕,拍得冷到骨头里。赵弦知让人“送走孩子”,嘴上说得冠冕堂皇:“农村条件好,还能长身体。”谁知道那伙人另有任务,中途直接把暖暖丢进了河滩。幸亏那天有人捡到,才没出事。后来那人见报纸上登失踪启事,才把暖暖悄悄送回。
这一段剧情,简直看哭观众。盛雪竹抱着找回来的暖暖,一夜之间白了头。等她查出幕后之人竟是赵弦知时,嘴唇都在颤。她没报警,也没大闹,只是拿着那本日记,直接送到了乔正君面前。那一回,乔正君终究看清了自己的母亲——那个口口声声说“全为你好”的女人,做的事情比仇人还阴。
赵弦知的陷害,虽然一时得逞,但她的结局一点也不比别人好。
随着暖暖事件暴露,她这辈子最在意的乔正君彻底倒了。原本副主任的位子没捂热,受贿、通敌的证据被挖出来。肖树德被抓时供出了他,而他又为了自保,直接指认赵弦知曾经帮他瞒账。母子俩这下都完了。
警方来带人的那天,赵弦知仍不承认:“我所做的都是为了儿子!”可那句“为了你好”,在剧里成了最冰冷的讽刺。
后期有一场戏特别扎心。乔正君被押上车前回头,看见母亲在地上爬着喊他。他一句话没说,只低声回:“妈,我这一辈子,被你害够了。”那种冷漠,反倒比打骂更绝情。
俞乐山这边,经过暖暖事件后,彻底洗清冤屈。厂子虽然没了,可他很快又东山再起。别人觉得他命苦,他却淡淡地说:“活着就比什么都强。”他甚至没去追究赵弦知,只说“坏人坏在心,不在罪名”。这份豁达,也是他和乔正君之间最明显的区别。
盛雪竹得知真相后,心里那股憋着的怒气终于放下。她拉着暖暖去看俞乐山,两人站在厂房废墟前沉默了许久。那一刻的目光,不是爱人,是一对历劫归来的战友。
《依依向北风》一直被人夸剧情厚重,是因为它不光写命运,更写人心。赵弦知的登场,把整部剧的黑暗面掀开了最后一层。她不是单纯的反派,她代表的是那个时代里,一种为了“出人头地”可以不择手段的悲哀。
她的狠,害了俞乐山,差点害死暖暖,也毁了自己儿子的后半生。看似聪明透顶,实则是被贪念和虚荣拖进了深渊。
当剧情播到那句“我这辈子活得比你妈还累”,弹幕一水的骂声。可骂归骂,这种角色之所以让人恨得牙痒,就是因为它太真实。生活中,总有人打着爱的名义,干最毒的事。
赵弦知倒下了,俞乐山活了下来,盛雪竹也终于放下恩怨。梁川的风一夜吹过,灰尘落定。只是每次再提起暖暖那场“意外”,观众都会忍不住叹一句:这剧,真敢拍。
来源:知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