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不管什么局,都不可能天衣无缝,丁元英之所以能做局成功,核心还是他摸透了林雨峰的性格,假如我们抛开林雨峰的性格不谈,那我们该如何破丁元英的局呢?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且有趣的问题。
但不管什么局,都不可能天衣无缝,丁元英之所以能做局成功,核心还是他摸透了林雨峰的性格,假如我们抛开林雨峰的性格不谈,那我们该如何破丁元英的局呢?
要破丁元英的局,绝不能陷入他预设的“起诉-庭审-舆论战”的路径依赖。
作为林雨峰,首先要做的是必须改变思维,控制好情绪,从一名骄傲的“武士”转变为一个冷静的“棋手”。
那怎么破局呢?
核心战略是:不接招,不进场,另开一局。 具体分为四步走:
一、对外沉默,对内应急:
立刻召开紧急董事会,统一思想: 第一命令就是“绝对不公开评论格律诗,绝对不立即起诉”。对外发布最简短的声明:“乐圣公司已关注到相关市场现象,正在内部评估,并将本着对行业和投资者负责的态度妥善处理。”成立应急小组: 我亲自牵头,包含法律、财务、公关、技术核心人员。唯一目标:全面分析格律诗和王庙村模式,而不是想着怎么打死它。二、稳定军心,尤其是资本市场:
主动与主要投资人、基金机构沟通: 坦诚告知公司已关注到挑战,但已有应对预案,请市场给予时间。必要时动用公司资金进行小幅股票回购,展示信心,稳住股价,绝不能让股价崩盘。丁元英的局建立在王庙村农户的“乌合之众”上,这是他最大的软肋,也是林雨峰可以切入的地方。王庙村的人团结吗?其实不团结,也都是各怀鬼胎。人都是靠利益集结起来的,那只要给于王庙村更好的利益,就能瓦解丁元英的布局。
怎么来操作呢?
一、“招安”关键人物:
私下接触冯世杰、刘冰等核心农户。提供极具诱惑力的条件:乐圣以更高、更稳定的价格,长期收购你们生产的所有部件,并提供技术指导,但前提是必须符合乐圣的环保和安全标准(安装基础防护和环保设施)。
为什么要这么操作呢?
核心逻辑是: 对农户而言,这是更安全、更有利可图的选择。他们与格律诗没有忠诚度,只有利益。一旦核心产能被乐圣“赎买”,格律诗的供应链即刻断裂。
二、发动“合规”与“道义”攻势:
以“关爱产业工人,推动行业标准”为名,联合行业协会、劳动监察、环保部门,“呼吁”对王庙村的生产环境进行“调研和指导”。
这样就可以将舆论焦点从“乐圣vs穷人”扭转为“合法合规经营 vs 血汗作坊”。我是推动行业进步的正面角色,而丁元英才是那个躲在幕后利用贫困农户的冷血资本家。
此举能彻底夺回道德制高点。
但到这一步,显然不够,作为乐圣,必须要乘胜反击,不留后患。
所以,我们就进行到第三步。
在瓦解对方内部的同时,在正面战场发动降维打击。
一、产品线阻击:
迅速推出一个子品牌或新系列(例如叫“乐众”)。直接采用格律诗类似的箱体结构,但核心部件性能略优,做工、品控、售后全面碾压,价格定在比格律诗略高,但远低于乐圣旗舰的位置。
你不是便宜吗?我比你贵一点,但我是“乐圣出品”,有品牌、有售后、有保障。对于价格敏感但又担心质量的消费者,这是更优选。用你的打法打你,但我的牌比你更好。
二、技术升级,拉开代差:
立即宣布研发取得重大突破,新一代“数字功放模块”即将上市,性能提升30%,成本下降20%。邀请媒体和发烧友预览。
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市场竞争从“低成本制造”拉回到“技术引领”的赛道,这是乐圣的主场。让格律诗和王庙村的生产线还没完全投产就已面临过时的风险。
一、提出收购谈判:
在格律诗供应链动摇、产品优势被抵消、舆论反转之际,向格律诗股东(欧阳雪等)提出收购要约。价格可以略高于其初始投资,但远低于其预期。
欧阳雪为什么要接受收购呢?核心逻辑是: “如果接受收购,你们还能安全退出,获得利润。否则,你们的模式无法持续,我们将用新产品和合规要求彻底挤垮你们。”
这样做的深层目的是:收购格律诗品牌和王庙村的关系网,将其纳入乐圣体系,彻底消除威胁,并把这个“扶贫故事”变成乐圣的企业社会责任(CSR)经典案例。
二、与丁元英隔空对话:
如果可能,通过韩楚风等人向丁元英传递一个信息:“林总感谢丁先生为音响行业和王庙村带来的启发,乐圣愿意接手,把事情做得更规范、更长久。”
这样做的目的是承认丁元英的确棋高一着,但也表明:乐圣才是这个市场的真正统治者,你可以获得你想要的利润,但最终还是乐圣在掌控。
这不是认输,而是胜利者的姿态。既能避免丁元英后续更极端的报复,也保全了双方最后的体面。
如此一来,丁元英的“神话”就成了为乐圣做的一场盛大嫁衣。他证明了旧模式的漏洞,而林雨峰,则成为了建立新模式的那个人。
这才是真正的翻盘为胜。
来源:徐德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