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理说他都挂了“剧本顾问”,跟项目算半个利益共同体,现在跳出来拆台,只能说明《封神》的编剧组里,早就乱成一锅粥了。春节档的时候,编剧们就为署名撕得不可开交,看片尾字幕那一堆名字,谁是核心谁是挂名,估计连剧组自己都捋不清。
芦苇老师放着2100万的编剧费不赚,撂下一句“我爱钱,但罪我受不了”,这事听着离谱,看完《封神第二部》才明白,老爷子是真爱惜自己的名声。
按理说他都挂了“剧本顾问”,跟项目算半个利益共同体,现在跳出来拆台,只能说明《封神》的编剧组里,早就乱成一锅粥了。春节档的时候,编剧们就为署名撕得不可开交,看片尾字幕那一堆名字,谁是核心谁是挂名,估计连剧组自己都捋不清。
芦苇一开始就定了调:《封神》该围着姬发写,讲他从少年长成天下共主的故事。可到了第二部,完全跑偏了——好好的英雄成长线不拍,非要加感情戏,还把姬发的人设给毁了。
开场就离谱,邓婵玉带军队渡江,本来是紧张的战斗戏,背景音乐突然放“有女怀春,何不同舟”,姬发还跟士兵挤眉弄眼,明摆着要往谈恋爱上引。乌尔善可能想表现姬发的计谋和邓婵玉的飒爽,结果拍出来像小情侣约会前的铺垫,主线直接歪了。
更气人的是姬发的变化。上一部他亲手杀了殷寿,哥哥和父亲都没了,明明已经断了对纣王的幻想,结果第二部看见邓婵玉的军队,立马怂了要投降,下属都急得喊“我们正想死战,您咋先降了”。他忘了纣王有多虚伪吗?之前的成长全白瞎了。
后面的“电车难题”更恶心:要破闻太师的阵,得刺穿他的第三只眼,但喝了符水的邓婵玉也会没命。作为西岐的领头人,姬发居然在“救暧昧对象”和“救百姓”之间犹豫半天,最后还是邓婵玉自己跑过来按的剑。这哪是未来的周武王?分明是没断奶的小伙子。
再看邓婵玉,本来能塑造成有大义的女将军,结果拍得又飒又糊涂。被闻仲骗得团团转,手下士兵跟工具人似的,她半点不心疼;知道刺剑会让殷商士兵陪葬,还抢着帮忙;最后快死了,不想着家国大义,反倒要躺在姬发怀里听情歌——这符合周朝的规矩吗?
打仗的戏更是看得人哭笑不得,神仙和凡人的战力跟闹着玩似的。需要姬发投降时,魔家四将能把雷震子打得没还手之力;需要削弱反派时,魔礼青能傻呵呵地被骗出营,死在自己的剑下。殷郊的“法相”更离谱,说是吸了元始天尊的法力变的,跟电瓶车把国家电网吸干了似的,想什么时候出来救场就什么时候出来,面对落单的闻仲还不杀,留着等人家摆阵,这不就是故意给剧情拖后腿吗?
哪吒和杨戬也没好到哪去,作为战神,居然为了救一个老百姓就下线了,混天绫挡不住的攻击,普通木板反倒能挡住,这逻辑根本经不起琢磨。
整部电影看得人割裂,一段是感情戏,一段是打戏,一段是莫名其妙的降智剧情,连不起来。说白了,就是编剧们各有各的想法,没人听芦苇的,非要魔改。乌尔善就喜欢拍反派的“无奈”,可观众想看的是正派怎么成长、怎么打败坏人,不是看英雄为了谈恋爱毁人设,为了凑剧情瞎开挂。
现在《封神第二部》票房亏本,一点都不意外。芦苇当初不接这个活,真是太明智了——2100万虽多,但砸了自己几十年的招牌,这买卖谁算都不划算。
来源:巧克力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