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古偶仙侠还在翻来覆去炒“换乘恋爱”的冷饭,优酷推出的《暗河传》凭着利落带感的打戏,给略显沉寂的剧集市场注入了一股清流。
当古偶仙侠还在翻来覆去炒“换乘恋爱”的冷饭,优酷推出的《暗河传》凭着利落带感的打戏,给略显沉寂的剧集市场注入了一股清流。
这部招商能力超强的武侠剧,开播9集就拿下53个广告,让人不禁好奇:它到底是靠真品质出圈,还是只靠IP热度和明星流量撑起来的泡沫?
先直接说我的结论:《暗河传》想突破20%的云合市占率,难度不小。
不是剧本身不好看,核心问题就两个:一是武侠题材自带的圈层局限,二是当下剧集市场的竞争实在太激烈。
数据反差:商业爆火与市场热度的错位
《暗河传》开播后的数据,透着一股明显的“矛盾感”。
商业层面,它的表现堪称惊艳。
53个广告的成绩,足以说明广告主对这部剧题材潜力和演员商业价值的认可,毕竟招商向来是剧集市场价值的“试金石”。
站内热度也不含糊。
开播时站内热度7807,之后一路攀升突破9000万,优酷单平台讨论量高达290万,妥妥展现了主演们强大的粉丝基础,粉丝号召力确实没话说。
但转到云合市占率上,情况就不一样了。
已播7集的市占率只有7.9%,虽说现在剧集大盘整体不算大,作为一部S+制作,这个成绩只能算稳健,完全算不上突出。
这种商业成功和市场热度的错位,其实戳中了当下所有武侠剧的共同难题:怎么在留住核心武侠迷的同时,打破圈层壁垒,吸引更多路人观众?
是只在粉丝圈层里自嗨,还是单纯消耗高番演员的粉丝基本盘,又或者是编剧、导演、演员、宣发团队一起发力,把蛋糕做大?答案显然是后者,但《暗河传》目前还差得远。
破圈卡点:宣发偏科拖了后腿
《暗河传》6.3%的首播市占率,在优酷算是中规中矩的开局,但和今年的爆款剧《生万物》(峰值46.1%)、《藏海传》(峰值40.1%)比起来,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要想冲到20%的市占率,得实现数倍的增长,而这必须靠强劲的口碑驱动,口碑的核心来源,就是路人盘。
但《暗河传》的宣发策略,恰恰在“拉路人”上掉了链子。
现在剧方的宣发重点全放在了微博,可正常的剧宣逻辑应该是:先靠微博引爆粉丝圈层,再转向抖音这类路人集中的平台,吸引更多普通观众进场。
但《暗河传》的官方抖音账号数据实在平淡,满屏都是几千赞的视频,和它S+的制作级别完全不匹配。
同为优酷的剧,甚至不如《凡人修仙传》的抖音宣发效果,让人忍不住想问:优酷就不能招几个有网感的年轻人来运营官抖吗?
抖音作为路人观众最集中的平台,《暗河传》的切片内容在点赞、评论、转发上都没形成规模,自然难以吸引路人主动追剧。
这种“微博重拳出击,抖音唯唯诺诺”的宣发偏科,直接导致路人进场太少,也解释了为什么市占率一直上不去。
雪上加霜的是,同期还有两部实力强劲的待播剧即将开播,市场竞争会更激烈。
估计优酷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才在《入青云》还没完结的时候,就急匆匆把《暗河传》抬了上来。
剧作品质:武侠味够浓,但深度不足
一部剧能不能长久留住观众,最终还是要看品质。
《暗河传》由原著作者周木楠亲自操刀编剧,这保证了剧集“原汁原味的江湖气”,不会出现改编跑偏的问题。
前四集的主线特别清晰,用“他逃、他守、他追”六个字就能概括,没有近年很多武侠剧那种叙事臃肿、支线杂乱的毛病,观众能快速get核心剧情,轻松入戏。
不过第一集的剧情略显俗套,还是传统武侠的老路子:两大门派的老前辈对决,一死一伤,顺势引出年轻一代角色。
这一段的亮点全在打戏上,剧情本身没太多新意。
从第二集开始,随着重要角色陆续登场,剧集节奏和角色张力明显提升。
慕雨墨和唐门少年的对手戏看得人过瘾,“童子点灯”的诡异美学设计,也能看出导演和编剧在中式武侠表达上的功底。
但整部剧的核心主线围绕“争夺大家长”展开,虽然武侠氛围很浓,却缺乏足够的新意和立意深度。
好在后续剧情有“从暗河到彼岸”的转折,这也契合了“少歌宇宙”一贯的核心立意,算是留了个小期待。
但必须承认,传统武侠题材在吸引轻度剧集用户、开拓更广泛观众盘上,本身就不如现实题材或强情节古装权谋剧有优势。
《暗河传》要想破圈,后续剧情必须在深度和新意上多下功夫。
视听与演员:亮点突出,短板明显
《暗河传》的视听语言,亮点和槽点都很鲜明。
导演尹涛之前执导过《少年歌行》,这次再掌镜“少歌宇宙”,在制作上有了新突破。
打戏绝对是整部剧的最大加分项,剧组沿用了《少年歌行》的原班武术团队,前5集就有不下10场打戏。
唐门“万树千花”的桃花雨暗器特效,暗河成员的刀剑对决,每一场都透着“烧钱”的质感,电影级的制作水准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不过一开始剧集画面偏暗,虽然是为了契合“暗河”的主题设定,后续也会随着剧情走向“彼岸”而变亮,但这种艺术处理和普通观众的观剧习惯产生了冲突。
好在剧方特别听劝,看到观众反馈后立马调亮了画面,这份态度就值得肯定。
演员表现方面,则是“实力派撑场,新生代待提升”。
彭小苒饰演的慕雨墨颜值和实力双在线,武戏身段利落,文戏情绪到位,表现相当出彩。
龚俊在打戏上很用心,高难度动作都亲自上阵,还用了原声台词,能看出他的诚意和进步。
常华森的短刃戏让人印象深刻,不管是台词还是动作戏,都能看出他一次次的成长。
但部分年轻演员在文戏处理上,层次感还不够。
尤其是和乔振宇这类戏骨对戏时,差距特别明显,甚至不如一些短剧演员的表现自然。
其实不管是长剧还是短剧,演员不仅要打得漂亮,更要演得动人,才能让角色立住,让观众共情。
综合评测:亮点与短板并存
商业价值:★★★★★53个广告的成绩,用真金白银证明了其商业潜力。
打戏水准:★★★★☆电影级武打设计极具创新性,只是部分场景特效略显夸张。
演员表现:★★★☆☆彭小苒、乔振宇表现亮眼,龚俊、常华森有进步,部分新生代演员仍需打磨。
叙事深度:★★★☆☆群像刻画出色,主线内核稍显单薄,后续剧情有提升空间。
破圈能力:★★★☆☆守住了“少歌宇宙”的特色,却没能有效吸引路人观众,圈层局限明显。
结语:武侠剧的破圈,需要品质与策略双在线
《暗河传》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武侠剧的创新可能,也看清了这类题材面临的现实困境。
它用扎实的制作、纯正的武侠味,证明了武侠这个传统类型并没有过时,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但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当下的媒体环境里,好作品光有品质还不够,还需要精准的传播策略。
对于真正热爱武侠的观众来说,《暗河传》值得更多关注和支持。
毕竟在这个追求流量、浮躁跟风的时代,愿意沉下心做武侠的作品已经不多了,只有给诚意之作足够的市场回报,我们才能留住那份快意恩仇的江湖梦。
至于《暗河传》最终能不能突破20%的市占率,打破武侠剧的圈层壁垒,我和大家一样,期待它能交出一份惊喜的答卷。
来源:娱瑜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