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遗夜谭】吹毛求疵《依依向北风》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21 01:42 1

摘要:问了下百度AI。它告诉我,原句出自唐诗,描绘离乡者对故土的深情回望。“北风”象征北方或故乡,“依依”则体现眷恋之情。剧名化用此句,暗合故事发生地南京(古称金陵)的地域特色。还说“剧中通过这一意象,隐喻了知识青年在时代洪流中追寻理想、不忘初心的奋斗精神”。

《依依向北风》,是央八刚刚开播的电视剧。

“依依向北风”,这剧名挺文化的。不过,它让人摸不着头脑,是咋意思呢?

问了下百度AI。它告诉我,原句出自唐诗,描绘离乡者对故土的深情回望。“北风”象征北方或故乡,“依依”则体现眷恋之情。剧名化用此句,暗合故事发生地南京(古称金陵)的地域特色。还说“剧中通过这一意象,隐喻了知识青年在时代洪流中追寻理想、不忘初心的奋斗精神”。

“依依向北风”,出自唐诗的是卢象的《竹里馆》。全诗是:

江南冰不闭,山泽气潜通。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柳林春半合,荻笋乱无丛。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风。

卢象

卢象生活于盛唐至中唐过渡期,安史之乱后因受伪职牵连被贬江南。诗中“金陵岸”“北风”等意象暗含对故都的眷恋与政治失意之情。

其实,“依依向北风”还出自宋代释绍嵩的《游西崦》。全诗是:

小隐寄幽谷,登临翠色中。 乱云低薄暮,片水静涵空。 往往游西崦,依依向北风。 清猿不可听,幽思更无穷。

所以,暗合故事发生地之说有些牵强。至于“隐喻了知识青年在时代洪流中追寻理想、不忘初心的奋斗精神”,就更是“强说愁”了。

剧里的知识青年下放地是在北边的鲲州县,也就是在南京的北边。那怎么说是“依依向北风”呢?暗喻也好,隐喻也罢,方位不能弄乱吧。

返城之前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可是从开播的两集来看,它缺少那个年代的历史痕迹。而且还有与那个年代的不符合之处。

比如,那个县革委会主任的办公室悬挂着一块写有“实事求是”的匾,而且是白底黑字。这可能吗?那时的牌匾都是红色的字,而且底色基本上是黄色的。再就是当时根本不会挂“实事求是”的匾。如果当时讲实事求是,就根本不会有十年动乱了。再者,在当时,一个县革委会主任,哪能那样具有是非感、正义感?文革结束后,县、公社等级别的革委会主任有几个还稳稳当当地坐在“一把手”的位置上。那时的革委会主任,都是文革的得力干将啊。

还比如,盛雪竹居然戴着一块女表。下放知识青年里,那个时代会有戴手表的?即使家里非常阔气,也不敢戴手表。否则,会挨批。

盛雪竹,据她说,她父亲是个比县革委会主任还高半级的官。如果她的父亲没有被打倒,那么哪里会下放。如果她的父亲被打倒了,那么她会跟着倒霉。怎么有手表戴,还能做赤脚医生。当时地富反坏右走资派的子女是受到全方位歧视的。

还有,盛雪竹背的那个出诊用的医药箱。当时别说生产队的赤脚医生,就是乡镇医生也没有那么漂亮、阔气的医药箱。

这些都是细节。但是细节往往决定着一部剧的真实。

来源:星光看点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