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中国兄弟连》,再无当年爽剧之感,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感慨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2-09 03:57 1

摘要:当年看到《中国兄弟连》上映时,感觉又是一部抗战神剧,名字还有点抄袭美剧《兄弟连》的意思,内容肯定也是粗制滥造,一边打鬼子刷个副本,一边谈恋爱抱得美人归。后来拖拉式得看了一遍,总体感觉还不错,虽然也有点神剧的味道,但和当年的燕双鹰相比,那是接地气多了。前几天偶然

当年看到《中国兄弟连》上映时,感觉又是一部抗战神剧,名字还有点抄袭美剧《兄弟连》的意思,内容肯定也是粗制滥造,一边打鬼子刷个副本,一边谈恋爱抱得美人归。后来拖拉式得看了一遍,总体感觉还不错,虽然也有点神剧的味道,但和当年的燕双鹰相比,那是接地气多了。前几天偶然在头条刷到,就又看了一遍,抛开那些逻辑性不谈,内容质量还是相当不错的,里面确实包含着很多中国文化和精神,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美剧《兄弟连》当时曾经风靡一时,根据美国101陆军空降师部队E连的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二战尾声,E连奉命空降诺曼底,完成登陆之战,经历血与火的洗炼过程。剧中有很大篇幅借用了《水浒传》式的单英雄为核心的表述手法,突出每个人的鲜明特点,为后续在战场上或英勇或反转的表现做铺垫。全剧凸显了连队中生死与共的战友情,是一支属于平凡战士的颂歌和安魂曲。

《中国兄弟连》讲述的是一个以苏白(韩雯雯饰演)为首的国民党情报单位遭遇日军围困,由于有该单位掌握着国民党整个战区核心密电,国民党总部派遣袁学勇(辛柏青饰演)连深入敌后营救,在这过程中和曲虎(于震饰演)率领的新四军游击队从相互提防算计,到合作脱困,再到生死相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的故事。

《中国兄弟连》表现手法截然不同,赋予“兄弟”两字的不是简简单单的战友情。赵家盒子两亲兄弟是“兄弟”,赵老大被日军虐杀后,赵盒子选择离队复仇,连长曲虎明知此去无回,没有选择阻拦,因为知道他们是亲兄弟;大刀刘和池国秀从之前相互看不惯,到后来不打不相识,最后互不藏私,相互坦诚,并肩作战,这是江湖的“兄弟”;少校副官林云,带着司令部任务,无法突围就灭口苏白确保密码安全,到后来并肩作战,违抗军令,最后为救袁连空手挡刺刀,重伤后自知无法撤离,为不连累战友举枪自戕,这是战友的“兄弟”;原本信仰阵营不同,不共戴天的两支部队,为了家国天下,摒弃前嫌,互为后背,生死相托,共同抵御侵略,最后融为一体,慷慨赴死的兄弟连,那是民族的“兄弟”。

以往的抗战剧,相对意识形态会比较鲜明,还要强行安插感情戏,让人看了就想拖拽过去。感情戏上,《中国兄弟连》还算良心,女主的感情戏非常克制,女主的作用有点像写作文,还真少不了,事情起因(营救),贯穿剧情(电台联系总部),见证结果(兄弟们都战死,留下她和毛猴作为见证)。另外还出现一个“女二号”,也是中间旖旎一下就领了盒饭,作用可能就是提升主角的怒气值。

剧中凸显了好几个小人物的故事,让剧情更加丰满,也传递了正向价值观。

第一位,池国秀

袁学勇手下排长,老兵痞一个,个人能力爆表,心气高,前期对曲连看不上,不太守规矩,小动作多。因唐庄“通奸”事件差点被袁连枪毙,后得知是袁连背后运筹帷幄,救他性命并玉成美事(和寡妇结婚),对袁连心悦诚服。在兄弟连被合围时,为掩护部队放弃撤退,最后殉国。老戏骨杨涵斌饰演的池国秀,不再是单一的脸谱化,有血有肉有情,讨厌时让人直咬牙根,率性时又让人觉得做人该当如此,牺牲时更是让人潸然泪下,活生生得演出了战时小人物被时代裹挟的形象。居无定所,随波逐流,向往着老婆孩子热炕头,最后梦想破灭,宇宙爆发,谈不上家国情怀,但确实为国家牺牲自我。

第二位,王大夫

在日寇铁蹄下,院长带着大家撤离,只有王大夫留下来,他想得却是总有老百姓生病,他留下来总能为老百姓守护。当曲虎林云找他帮忙时,他断然拒绝,但是当得知他们是在敌后抗争的中国军人时,他倾囊相助,只因为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最后因人举报,遭受酷刑而只字未提,坦然蔑视日本人,最后被虐杀挂于城头。王大夫代表着当时中国的部分知识分子层级,他们心中装着老百姓,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既受传统儒家忠君爱国思想的熏陶,也接受了新式的文化的冲击,有反抗精神,但又不彻底(曲虎曾邀请他加入兄弟连,他没有走)。其实当时像他这样的知识分子大有人在,也是中庸文化的产物。

第三位,林云

林云属于长官部,他的任务是牺牲小我,成就大局。他要在合适的时间刺杀苏白,避免苏白被日本人抓获而可能导致整个战区情报通讯遭到灭顶之灾。一开始,他直接向苏白的地下室丢手榴弹,完全一副坚决执行上峰命令的机械军官形象,而后撤退中有单独的机会直接刺杀苏白,但苏白的言语让他动摇。袁连看清楚他的意图,还委以重任,在一次次无间的合作中,他融入了团队,成为名副其实的少校“连副”,最后为保护袁连受伤,不愿拖累而支开苏白举枪自杀。也许他在军校学会的服从是机械的,但是经过血与火洗礼之后的“服从”却是遵循内心的。他从苏白那边学会了忠诚,在曲虎那边学会了坚韧,在袁连那边学会了信任,在所有兄弟中学会了无畏。最终完成了从单一特务式向多面热血军人形象的蜕变。

第四位,唐老太爷

唐庄由几百年前先祖避祸而来始建,和外界几乎隔绝。家族式的管理是近代中国大多数农村的缩影,对外来户有着强烈的戒备心理,对家国大事也不上心。但是多年来的沉浮让他们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法则——不得罪、不接纳、送物资、请神走,有点像破财消灾的意思。唐老太爷应是饱读诗书,深谙儒家中庸之道,待人处事不偏不倚,进退自如。中国人知恩图报,新四军军纪严明,袁学勇也是知书达理之人,所以能够理解唐老意思,到最后磨合成功,相谈甚洽,融为一体。但是日本人学中国文化只是皮毛,知小礼而无大义,畏威而不怀德,唐庄好心以待,日本人以德报怨,认为唐庄帮助过兄弟连而屠村,最后唐老太爷慷慨激昂得痛骂小林荣男,投身火海。唐老太爷代表着部分传统的知识分子,偏安一隅,明哲保身,凡事中庸以待。最后村毁人亡,也象征着在那个时代,明哲保身行不通,奋起反抗才是唯一出路。

剧中同样以别样的视角,展现了各种不同的感情,比如老班长和曲虎的师徒情,关键时刻老板长总是会撕一片牛肉干给曲虎吃,像父亲一样守护和信任着儿子;国民党溃兵的袍泽情,只要有人振臂一呼,他们同样可以赴汤蹈火;杜老大的江湖情,义气为先,舍生忘死等等。一点点、一样样小情,最后会聚到一起,铸成为国家存亡,民族振兴的中华儿女敢于抗争,不怕牺牲的浩然丰碑。

另外在剧情刚开始之时,有一段曲袁两军和日军对峙的场面,为壮士气,都唱起了军歌,虽然于逻辑不符,但是歌曲真的很煽情,让人听得热血澎湃!日本的不知道啥意思,陈毅元帅写的新四军军歌“风雪饥寒,穷山野营,磨炼我们艰苦奋斗的精神;用白刃同日寇肉搏,向敌人巢穴里投进烈火……” 以及黄埔军歌“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作奋斗的先锋。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的民众……”。

来源:综艺快闪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