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年前,有一个很火的电视剧,叫《粉红女郎》。它改编自《涩女郎》。
台湾有一位著名漫画家,叫朱德庸。
他出过一部漫画故事,叫《涩女郎》。
19年前,有一个很火的电视剧,叫《粉红女郎》。它改编自《涩女郎》。
19年后,又出了一部改编自这部漫画的电视剧《爱的理想生活》。
同样是追剧,在不同的年龄,感受也不一样。
对《粉红女郎》的记忆,大多是一些浪漫的情情爱爱画面;
而现在追《爱的理想生活》,对恋爱、对友情、对工作,都有了一些新的感想。
主人公温如雪是个万人迷一样的女人,由殷桃主演。
除了对感情的通透,温如雪在工作和事业中,也毫不含糊,值得点赞。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温如雪在事业中的单纯和努力。
01
不张扬
在业余时间坚持做喜欢的事
温如雪在上海经营一家婚礼策划公司,公司规模不大,只雇用了一名员工。她独自在上海打拼多年,没有自己的房子,租住在好朋友桥桥家。
温如雪看上去并不像桥桥那样俨然一副工作狂、女强人的样子。她说话幽默、调侃,偶尔还有几分“不着调”。
她除了在一些必要场合穿职业装,大多时候穿得休闲、随意。
她表面上看起来漫不经心,频繁恋爱。
但如果留心的观众,会发现她在不工作的时候,经常对着电脑屏幕敲打键盘。
原来,她是在业余时间写公众号。
一百多年前,有道数学题难住了全世界的数学家:“2的67次方减少1,究竟是质数还是合数?”数学家们做过种种努力,均无结果。
1903年10月,在美国举行的世界数学年会上,一个叫科尔的德国数学家,成功地攻克了这道数学难题。
令人惊讶的是,科尔并不是专门研究数论的数学家,这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当被问及“您论证这道题目花了多长时间”,他的回答是:
“三年来的全部星期天。”
可见,八小时以外的时间,决定了你与别人的差距。
温如雪就有效利用了工作之余的时间。
她没有虚度,没有只用来谈情说爱,而是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她随意的外表下,其实是有一颗认真进取的心。
她在工作之余,一直默默地坚持写自己的公众号。
她坚持更文,输出观点,渡己助人;
她沉默低调,从来不刻意宣传自己的公众号去增加流量,连身边的朋友都不知道。
当共同居住的戴希希对她说,自己特别喜欢那个公众号的文字和观点,在自己最失意的时候,那些文字陪伴了她。
温如雪并没有说那是自己写的,而是间接地、低调地,甚至“别有用心”地写一些对希希有帮助的文字。
但正是她这样的低调和坚持,在她日后公司遇到困难时,这个一直坚持的副业让她有了一个专职写稿的工作机会。
温如雪淡定公开公众号
我们每个人一天都有二十四小时,除了睡觉八小时,工作八小时,还有八小时,你准备如何安排和利用呢。
在这个就业观逐渐多元化的时代,很多人尝试发展副业。
在这个疫情席卷全球的当下,很多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倒闭。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发挥优势,在业余时间做一点事情来抵御风险。
从现在开始,把八小时以外的时间利用起来吧,长期坚持,定会有所收获。
02
不慌乱
在事业的谷底从容坦然
没有谁可以保证自己一辈子都不会“遇人不淑”;
更没有哪个人在事业上永远一帆风顺。
而这两种不顺,竟同时被温如雪遇上了。
在一次辛苦筹备许久的婚礼上, 温如雪突然遭遇前男友的报复。
前男友当着所有宾客的面说温如雪欺骗了他的感情,说她是“渣女”。
这样猝不及防地“被黑”,不但让温如雪在经济上遭受重大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声誉。
意味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人会找她做婚礼策划。
这样突然被“黑”,温如雪不气恼,不解释,更不消沉。她从容地打开自己的公众号,公开了自己的名字。
俗话说,“福祸相依。”
网络时代,有可能在一瞬间被“黑化”,同时也可能“一夜成名”。
温如雪在被黑的同时,也迎来了别的机遇。
程天野是一档较有名气的节目制作人,他主动上门找温如雪,请她去节目作客。告诉她在澄清自己的同时,可以提高知名度。
程天野来找温如雪去节目作客
这个世界更多的是像我们这样的草根;
这个时代并不缺想寻找机会逆袭,一夜成名的草根。
缺的,恰恰是能抵挡名与利的诱惑的清醒和果断。
程天野一副胸有成竹,欲救她于水火之中的神态,他说,
“故事常有,机会不常有。逞这件事情还有热度。应该学会利用媒体,而不是被媒体利用。”
温如雪没有丝毫犹豫,当场拒绝。她淡然坚定地说:
“握手可以,合作就算了。”
温如雪拒绝程天野
程天野走后,好友桥桥和希希都劝温如雪这是个很好的机会。
而温如雪对这个所谓的“机会”,看得很通透,她说,
“我不能因为逞口舌之快毁了自己的营生。”
与此同时,被程天野捧红的直播莉莉周也主动来找温如雪去做自己的撰稿人。
温如雪依旧没有马上答应,而是先和对方讲清楚自己做不了朝九晚五的工作。
莉莉周告诉她不用坐班,只需要完成每周一期的任务,一期一万的报酬。
温如雪答应了。
温如雪答应莉莉周
而她之所以能有这个新的工作机会,缘于她之前长久地坚持写公众号。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真的需要做能力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前央视主持人罗振宇,辞职后开始打造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半年时间在喜马拉雅等平台播放超过10亿人次。
他提出过一个生存困境解决方案,叫“U盘化生存”。
意思是: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学会U盘化生存,一旦遇到工作情变,即可随时插到下一台电脑上,立即投入到新工作状态中。
温如雪便具备这样的生存能力。
有一些听过很多遍的大俗话: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播种和收获原本就不在同一个季节。
我们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看到了希望。
温如雪当初写公众号的时候,一定不知道会有一天能为莉莉周写稿,也不是以什么为目的。
她只是喜欢,只是想把自己的经历和思想变成文字,只是在工作之余做一件自己的事情,并坚持了下来。
正是她在业余时间长期坚持更文,才能在天有不测风云的时候,柳暗花明。
03
不计较
简单做人认真做事
在职场中,精于算计、互相排挤,似乎已是司空见惯。
默默无闻者,就更显得难能可贵。
有了温如雪的文案后,莉莉周的节目收视率明显提高。
莉莉周自然也收获了更高的名气和更多的利益。
而温如雪并没有因此而提高知名度。她只是按时交稿,领报酬,不署名,并按莉莉周的要求改稿。
温如雪能做到这样大气,不得不令人佩服。
就像泰戈尔在诗中写的那样,“夜把花悄悄地开放了,却让白日去领受谢词。”
竞相开放并不难,难的是暗自芬芳。
《遥远的救世主》中主人公丁元英,有才华、有经济头脑,但他不是一个执着出人头地的人,他隐居在古城,有口饭吃就知足。
书中写道:“这个年代,执着于出人头地并不难,难的恰恰是不执着于出人头地。”
温如雪亦是这样不执着于出人头地,她擅长撰稿,却并急于出名。
她不介意把署名权给莉莉周,不想着当主播让更多观众认识。只是默默地在幕后认真写稿。
制作人程天野暗中找温如雪,夸赞她的文笔和形象。并透露想和她签约,让她替代莉莉周。
温如雪拒绝程天野让自己代替莉莉周
温如雪果断拒绝。
莉莉周的竞争对手米娅也暗中找温如雪,打着替温如雪不平的旗号,想让温如雪替自己撰稿,合伙打败莉莉周。
温如雪同样拒绝。
莉莉周非旦没有对温如雪的态度表示感激,反而责怪她不应该和米娅谈话。
她对温如雪很不客气,甚至没有礼貌地告诉她应该看自己的脸色行事。
她理所当然地认为她给了温如雪这份工作,对方就应该对自己言听计从。
她威胁她,如果站错队有可能失去这份工作。
面对这一系列的诱惑、怂恿、威胁,温如雪始终淡然坚定,不骄不躁。
对程天野说的名利双收,她不会马上眼睛发亮地当作是逆袭的机会。她说,
“我真的不是那块料。不是所有的草根都有逆袭的梦想,我不适合当榜样。”
在莉莉周眼里,她是抵挡住了诱惑。
而在温如雪看来,那根本就不算诱惑。她说,
“出名太麻烦了,没有自由了。”
《增广贤文》中有一句话:
“处世流水落花,身心皆得自在。”
温如雪便是这样的状态。
她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比起名利,她更需要自由。
她坦言自己喜欢金钱,但如果金钱要靠牺牲自由来换取,她便不要。
面对莉莉周不客气的威胁,她没有怼回去,不是害怕。她只是清楚自己目前需要这份工作。
她说,
“能忍则忍,这叫识实务。”
她会为了挣钱而努力,但她不会为了挣钱而违背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她有自己的原则,不会为了赚钱再去为米娅写稿。
但她也没有胆怯,不会因为莉莉周的威胁,就不理米娅。
对莉莉周,她诚心合作;
对程天野,她果断拒绝;
对米娅,她同样礼貌地回绝。
她识实务,但有底线。
当后面剧情发展到莉莉周试图以更多的钱让温如雪写一些她不愿意写的内容时,她便果断拒绝。
结束了和莉莉周的合作后,她接了主播这份工作。
当退则退,当进则进。是清醒而理性的选择。她做到了。
有底线、守原则、知进退,这就是温如雪的行事风格。也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处事态度。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心思用在勾心斗角、争名夺利上,那做事的质量必然会下降。
温如雪是简单的,她不勾心斗角、追名逐利;
温如雪也是认真的,专心写稿,努力做事。
这样一个有才华、守原则、知底线、有风格的温如雪,怎能不让人点赞呢。
来源:综艺风尚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