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沉默的荣耀》里,王昌城是个让人又恨又叹的角色——他告发了曾帮助自家的朱枫,可细究他的所作所为,又很难用一句“好”或“坏”来简单定义。他的选择,更像是一个胆小的普通人,在恐惧和自私里,一步步走向了无法回头的路。
的复杂
在《沉默的荣耀》里,王昌城是个让人又恨又叹的角色——他告发了曾帮助自家的朱枫,可细究他的所作所为,又很难用一句“好”或“坏”来简单定义。他的选择,更像是一个胆小的普通人,在恐惧和自私里,一步步走向了无法回头的路。
王昌城从一开始就不是“善茬”,却也算不上纯粹的“坏人”。他曾是军统特务,虽因胆量不足被淘汰去做闲职,可特务训练的本能早已刻进骨子里:朱枫刚住到他家,他就紧张到偷窥、追问岳母“什么时候走”;朱枫聊生意晚归,他的心提到嗓子眼;甚至趁朱枫不在家翻行李箱、悄声埋伏后突然推门——这些都是特务的惯用手段,藏着他对“危险”的本能警惕。
更让人意外的是,他的能力并不差。跟踪朱枫去绸缎庄时,受过专业训练的朱峰竟没发现这个“尾巴”;他核实朱枫说的每一句话,一旦有破绽就加强监视,把朱枫的行动牵制得寸步难行。若不是关键时刻总掉链子——监听电话时因设备简陋被发现,面对谷正文询问时因紧张暴露关系——他或许能把“监视”做得更隐蔽。
可王昌城的核心问题,从来不是“能力”,而是“胆小”与“自私”。他见过军统审讯的可怕,对情报局的畏惧刻进了骨子里:看到别人因亲戚是间谍被抓,他会吓得发呆;发现朱枫听广播(特工传递情报的常用方式),他连夜坐立难安。他不是不知道朱枫帮过自家,也不是没想过“保护妻儿”,可当恐惧涌上时,他最先想到的永远是“自保”——翻行李箱是怕朱枫牵连自己,监听电话是想拦截“风险”,甚至拨通情报局电话又挂掉,也不是良心发现,而是怕自己先被拖下水。
有人说他“情有可原”:毕竟他有襁褓中的孩子,谁不想好好活着?可这份“情有可原”,却掩盖不了他的自私。朱枫在台湾真心帮过他们一家,他若想自保,完全可以用更温和的方式——比如暗示朱枫离开,或是悄悄避开风险,而非用“监视”“告发”的方式,把朱峰推向绝路。最后朱枫这位烈士的牺牲,他和妻子难辞其咎。
说到底,王昌城既不是纯粹的“恶人”,也不是值得同情的“受害者”。他是个被恐惧裹挟的普通人,在“活下去”的执念里,选择了最自私、也最伤人的路。他的故事最让人唏嘘的地方在于:人性的复杂,从来不是“非黑即白”,可有些选择一旦做出,就注定要背负一辈子的愧疚与骂名。
来源:洒脱麻酱mj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