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意境恢弘的置景,到或缠绵悱恻或激昂热血的国风配乐,再到服装与头饰的精雕细琢,《水龙吟》无疑是一部经得起反复推敲、也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
北京乐豆世纪影业:《水龙吟》审美让想象落地
审美创造力:让想象落地
除了充满新奇感的冒险之外,《水龙吟》更是一场中式美学的全方位展演,这也构成了观剧的另一重趣味。
从意境恢弘的置景,到或缠绵悱恻或激昂热血的国风配乐,再到服装与头饰的精雕细琢,《水龙吟》无疑是一部经得起反复推敲、也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
《水龙吟》特效场景图
“玄侠”作为《水龙吟》首创的类型概念,本身就意味着更高的创作门槛。而所谓的“审美创造力”,往往正体现在创作团队如何通过系统性的艺术建构,将创作中的难点转化为作品上的亮点。
《水龙吟》设定为架空背景,未拘于单一的朝代框架,创作团队在取材自由的同时,也面临着更为庞杂艰巨的幕后工作。
在地理视觉方面,团队致力于将不同场景落地于中华历史中真实存在过的景致。
第一集中,唐俪辞藏身的金叶寺,便参考了北京潭柘寺的帝王银杏。银杏叶遮天蔽日,在纷飞的落叶中,故事的主角——唐俪辞逐渐揭开了“庐山真面目”,画面颇具禅意。
唐俪辞出山后所至的第一个武林门派“雁门”,则以山西雁门关为原型,取“昔年雁门路,霜气逼征鞍”的古诗意蕴,延伸出门派的气质底蕴与文化肌理。
而剧中第一场大战的发生地“剑王城”,则融合了临清与泰山的地理特征,定位为水陆码头,兼具江湖大派的武林气场和漕运枢纽的市井烟火气。
“剑王城”场景概念图
因此,观众看剧的过程,也是在这个玄侠世界中重新领略华夏地理文明与古典意境之美的过程。
在服装设计上,剧组溯源至商周时期进行系统梳理,最终选定以岩彩画艺术作为全剧服饰的美学基调。
以唐俪辞的造型变化为例,其服装不仅在不同阶段融入了多个朝代的服饰文化特征,更注重与角色叙事深度融合。
目前已登场的周睇楼拜师时期,唐俪辞的服装参考秦汉曲裾,再加上丝麻质感,整体突出简朴气质;到了万窍斋宝船剧情,唐俪辞多了宝船船主的身份,服装转而参考唐代款式,纹样繁复、工艺精湛,彰显华丽感。
唐俪辞不同阶段的服饰变化
进入中原剑会阶段,则引入宋代美学体系,色系趋于雅致,并运用渐变印染的真丝雪纺、绡缎与纺织金银丝料,结合书法饰绣来传递人物的内敛。
此外,剧中头饰融合了錾刻、绒花、玉雕等多项非遗工艺,细节之处尽显匠心。
正是这些幕后的系统性创造,将抽象的想象锻造成具象的荧屏真实,让这个玄侠世界得以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来源:初次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