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热搜第一!2025年10月27日,当《风禾尽起张居正》正式官宣由胡歌主演的消息一出,瞬间点燃了全网讨论。 这是胡歌自2015年《琅琊榜》后,时隔十年再度主演古装权谋剧。
热搜第一!2025年10月27日,当《风禾尽起张居正》正式官宣由胡歌主演的消息一出,瞬间点燃了全网讨论。 这是胡歌自2015年《琅琊榜》后,时隔十年再度主演古装权谋剧。
剧集改编自熊召政荣获茅盾文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的同名长篇小说《张居正》,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扶持,讲述了明代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隐忍二十五年登上权力巅峰,推行改革开辟“万历中兴”的传奇历程。
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性也最富传奇色彩的政治家之一。 史书记载他“须长至腹”,面容清秀,是明朝有名的“美髯公”。而胡歌的古装形象一直深入人心,从李逍遥到梅长苏,他诠释的古装角色无一不令人印象深刻。
据透露,为了贴合角色,胡歌专门闭关三个月研读《明实录》等史料,连胡子长度都严格按照史书记载来留,误差不超过两毫米。 这种对细节的苛求,让人联想到他为出演梅长苏时的全心投入。
张居正这个角色的复杂性远超梅长苏。 他既是力挽狂澜的改革家,又是大权独揽的权臣;他推行“一条鞭法”为国库增收,却也有着奢侈的生活作风。 这种矛盾性为演员提供了极大的表演空间。
胡歌能否超越《琅琊榜》中的表演,诠释好这个集理想主义者、实干家和权谋家于一身的历史人物,成为该剧最大看点之一。
《风禾尽起张居正》的另一个亮点是陈道明的加盟。 他不仅担任该剧监制,还将在剧中出演重要角色。 这将是陈道明与胡歌的首次重磅合作,让人不由期待两人之间的演技对决。
陈道明在《庆余年》中饰演的庆帝一角不怒自威,在《大明王朝1566》中演绎的嘉靖帝更是被观众封为经典。 有趣的是,如果他在新剧中饰演张居正的政敌高拱,将意味着他从“下棋的人”变成了“棋盘上的棋子”,这种身份转变极具戏剧张力。
有报道透露,剧中一场陈道明与胡歌的深夜对戏场景:陈道明临场加了一个将茶盏推到胡歌面前的动作,茶水溅到对方官服上,两人沉默十秒没有台词,却让导演直接喊“封神”。 这种高手过招,已经提前拉满了观众的期待值。
除了陈道明,剧集还可能邀请辛柏青等实力派演员加盟。 这样的演员阵容,对标任何一部历史权谋剧都毫不逊色。
《风禾尽起张居正》的制作团队同样堪称王牌组合。 据公开信息,该剧导演为汪俊,他曾执导《苍穹之昴》等佳作,展现了对历史题材的驾驭能力。
编剧常江则是《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和《虎啸龙吟》的编剧,对历史权谋题材的把握已有成熟经验。 据称,该剧剧本历时三年打磨,字数达50余万字,还通过了国家广电总局等多部门审看。
剧集的服化道也极为考究。 张居正的乌纱帽参照定陵出土文物,帽翅角度精确到5度;他书房里的端砚,是找非遗匠人按《万历野获编》记载复刻的。 这种对历史细节的还原程度,让人联想到《琅琊榜》的制作水准。
剧集还将创新性地加入全球对照叙事,横向对比西欧宗教改革,探讨明朝全球化应对策略。 这一视角为传统历史剧增添了新意。
《风禾尽起张居正》根据真实历史人物和事件改编,这与《琅琊榜》的架空背景截然不同。 张居正作为明代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其生平事迹有详尽历史记载,这既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也带来了更大挑战。
历史记载,张居正推行“考成法”严格考核官员绩效,用“一条鞭法”改革赋税制度,使明朝国库变得充盈。但他也在父丧期间选择“夺情”留任,违背了传统礼制,引起朝野争议。
剧集如何表现张居正与万历皇帝的复杂关系也是一大看点。 万历皇帝前期对张居正言听计从,称其为“先生”;亲政后却对他进行全面清算,甚至差点掘坟鞭尸。 这种君臣关系的戏剧性转变,蕴含着丰富的创作空间。
与《琅琊榜》的“爽文”逻辑不同,张居正的故事更具现实沉重感。 他的改革虽然成效显著,但最终人亡政息,死后家族遭遇清算,改革措施几乎被全数废除。 这种历史悲剧性,使得剧集可能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权谋剧的深度。
《风禾尽起张居正》的官宣,让人不禁思考:这部剧能否开创权谋剧的新篇章?近年来,《庆余年》《藏海传》等剧虽然热度不俗,但多是架空背景。 真正基于真实历史的高质量权谋剧在国剧市场中已缺席多时。
历史权谋剧与架空权谋剧的最大不同,在于观众对结局已有基本认知。 没有人不知道张居正的改革最终失败,也没有人不知道他死后被清算的悲剧命运。 那么,剧集的吸引力何在?
或许正在于如何讲述这个已知结局的故事。 如何展现张居正在明知改革艰难的情况下仍坚持推进的心路历程,如何表现他与李太后、冯保等历史人物的复杂关系,如何还原明朝万历年间朝堂的权力博弈。
历史记载,张居正推行改革时曾言:“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这种理想主义与现实政治的碰撞,在今天的语境下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剧集能否引发观众对历史、改革和人性的深层思考,将是评价其成败的关键标准。
来源:天涯一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