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小豆子,昨天在家换台,恰巧碰到放《西游记》。刚听见“噔噔噔噔噔噔”的片头曲前奏,我爸立马撂下手里的报纸,凑到电视跟前念叨:“这剧我再看十遍都不腻!”
咱们60后、70后、80后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还记得那熟悉的旋律不?
我是小豆子,昨天在家换台,恰巧碰到放《西游记》。刚听见“噔噔噔噔噔噔”的片头曲前奏,我爸立马撂下手里的报纸,凑到电视跟前念叨:“这剧我再看十遍都不腻!”
今儿就跟大伙儿好好聊聊这部刻在咱们DNA里的80年代神剧——《西游记》,瞧瞧它为啥能火这么多年。
现在的电视剧,片头一出来不少人就快进了。可当年《西游记》的片头曲,那就是“召集令”啊。王大爷跟我说,80年代村里没几户有电视,谁家有一台,到了《西游记》播出点,院子里准挤满人。他小时候为了占个好位置,提前半小时就搬着小板凳去邻居家等着。不管在外面玩得多疯,只要前奏一飘过来,立马往家冲,就怕错过孙悟空出场。我后来特意查了下,这片头曲叫《云宫迅音》,没一句歌词,却比有词的还让人记牢。经典就是这么牛!
要说《西游记》里最火的角色,那肯定是孙悟空!我爸说他小时候,最大的心愿就是有根金箍棒,天天学着孙悟空的模样耍来耍去,还把床单披身上当披风。李阿姨也讲,她女儿当年总模仿孙悟空翻跟头,摔了一跤,哭完接着学。那时候的孙悟空,比现在的超级英雄受欢迎多了。他敢跟玉皇大帝叫板,能降妖除魔,对师父还忠心耿耿。现在再看,六小龄童把孙悟空演活了,那眼神、那动作,没人能超越。我有时候都琢磨,这世上是不是真有孙悟空啊?
每集都是“名场面”,台词刻进心里。《西游记》里的名场面,真是数都数不清。比如孙悟空大闹天宫,喊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看得人浑身是劲儿。还有三打白骨精那段,唐僧误会孙悟空,把他赶走,我小时候看这段都快气哭了。我妈说,她当年看这集时跟我一样,还跟我姥姥抱怨唐僧太糊涂。还有猪八戒背媳妇、沙和尚喊“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这些台词现在大伙儿都能随口说出来。现在的电视剧,很少有能让全家围坐一起,看得又哭又笑的了。
你们知道不?当年拍《西游记》,条件特别艰苦。没有现在的特效,好多场景全靠道具和演员的演技撑着。比如腾云驾雾,就是演员吊在钢丝上,下面铺着棉花当云彩。这戏拍了整整6年,才拍出25集。导演杨洁带着团队,跑遍了全国26个省,受了不少罪。可他们凭着一股较真劲儿,拍出了这么经典的剧。比起现在有些电视剧,花钱多、特效好,内容却没多少看头。我觉得这就是老剧的魅力——用心做出来的东西,大家都能感受得到。
其实咱们喜欢《西游记》,不单单因为它好看,更因为它藏着咱们的童年,藏着全家团聚的时光。我爸说,那时候家里有台黑白电视,一到晚上,全家围在一起看《西游记》,是最幸福的时刻。王大爷也说,他和老伴就是因为一起看《西游记》认识的,当年俩人还为“孙悟空厉害还是猪八戒可爱”吵过嘴。现在再看《西游记》,看到的不只是剧情,还有当年的自己,还有那些回不去的日子。
《西游记》播了这么多年,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电视到手机,不管在哪个平台放,都有人看。它就像个老朋友,陪着一代又一代人长大。现在我偶尔也会陪爸妈再看一遍,虽说剧情都背下来了,可还是看得津津有味。其实经典的东西就是这样,不管过多少年,都能打动人。
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你们当年看《西游记》的时候,有啥好玩的故事?是跟小伙伴模仿孙悟空,还是全家围坐看电视?快来评论区跟我说说,我等着听你们的回忆!
来源:呆呆电影精彩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