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当这段乡音在《沉默的荣耀》大结局中响起,剧中王碧奎在狱中为吴石轻声吟唱,成为全剧极具感染力的片段之一。
一首童谣为何能成为热播剧《沉默的荣耀》的“催泪弹”?随着此剧近日收官,唐代传下的福州童谣《月光光》引发广泛关注。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当这段乡音在《沉默的荣耀》大结局中响起,剧中王碧奎在狱中为吴石轻声吟唱,成为全剧极具感染力的片段之一。
洪塘乌龙江中,夕照金山
一首古谣,从历史深处走来
《月光光》作为福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童谣,其历史可追溯到唐代。据《闽都别记》记载,这首童谣为福建观察使常衮所作。《新唐书》记载,常衮在闽期间“设乡校,亲加讲导”,大力推动文教发展,《月光光》正是其以通俗语言传递文化知识的成果之一。
童谣中“洪塘水深难得渡”描绘的正是福州最古老的渡口之一——洪塘古渡的景象。在洪山桥尚未建成的年代,闽江是天堑般的阻隔,百姓从福州城前往洪塘需经西门半街、祭酒岭等多处路段,最终乘竹排过渡。对福州人而言,“洪塘”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家乡门户与归途的象征。
此外,童谣中“娘子撑船来接郎”的画面,暗合了洪塘地区历史上繁荣的福橘贸易。据《福州府志》与《竹间续话》记载,洪塘江以东的橘园洲盛产福橘,当地人以船运橘,远销苏州、厦门等地。清代诗人郭龙光曾以“满村齐唱月光光,橘柚风来夜正凉”的诗句,生动描绘了洪塘橘红时节的景象。
如今洪塘一带交通便利
乡音乡情,成为生命里抹不去的印记
对于福州籍的吴石将军而言,《月光光》不仅是童年记忆,更是深入骨髓的文化密码。在狱中特殊环境下,这首乡音乡韵的童谣,唤醒了他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也升华为对理想信念的深情告白。
童谣中“问郎此去何时返”的质朴发问,在剧中与革命者“此去未必能返”的决绝形成呼应。据史料记载,吴石将军就义前曾留下“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的诗句,视死如归的精神境界,与童谣中蕴含的深沉情感相互映照。
值得一提的是,在马祖列岛,《月光光》同样被传唱,只是“难得渡”改为“不能渡”。这种同源异流的文化现象,印证着两岸共同的文化血脉与历史渊源。
文化传承,老童谣焕发新生机
如今,《月光光》正以创新形式延续着文化生命力。记者在福州地铁5号线洪塘站站厅层看到,以童谣为主题的艺术漆画《闽水情思》融合传统大漆技艺与地方元素,将金山寺、渔家船、古榕树等地方元素与童谣歌词巧妙结合,让往来乘客在步履匆匆间感受城市的文化魅力。
福州地铁5号线洪塘站站厅层的壁画配以童谣歌词,描绘了洪塘的景致
今年10月,歌手周深在其巡回演唱会福州站中,就用方言演绎了《月光光》,相关视频在网络广泛传播,累计播放量超千万次,让这首传统童谣传入更多人的耳中。
千年前,月光下的等待是对亲人的牵挂;千年后,同样的月光照耀着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今天,当我们在地铁站里看见这首童谣,或在街头听见孩童传唱,依然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沉力量。月光依旧,照亮归途;童谣声声,传颂着永不褪色的家国情怀。
编辑:陈佳卉
审核:袁丽群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来源: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