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发现,最近朋友圈里刷屏的不是海边日落,而是渔船追船的那段戏?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朋友圈里刷屏的不是海边日落,而是渔船追船的那段戏?
不是什么大片,就是一部叫《沉默的荣耀》的谍战剧。
可偏偏,那段在泉州石狮东埔渔港拍的10分钟海上追击,能让人看十遍都不腻。
不是特效多炸,是那船、那水、那老船屋,真像是从1949年捞上来的。
没人知道,这片破破烂烂的渔港,居然藏着闽南最后一批原装“船屋”。
剧组没搭景,直接用了当地人不肯拆的祖宗宅子——木头糟了,绳子锈了,船板还留着上世纪的柴火印。
结果,网友全跪了:这哪是拍戏,这是把历史搬上岸了。
更离谱的是,剧播完,游客翻了两倍。
早上六点,渔民还没出海,游客已经蹲在码头拍“同款追船位”。
文旅局赶紧推出“影视同款路线”,导览手册上写的是:沈家门码头遗址、阿美藏密电的柴房、主角跳船的那块青石板。
演“阿美”的林一霆,是永春人,口音里带着闽南的韧劲儿。
没人夸她演技多厉害,但她说一句“你走吧”,你眼泪就下来了。
不是她演得好,是那个年代,多少母亲、妻子、女儿,都是这样把命藏在笑里,送人上船,再等一辈子。
她马上要拍新剧《刺桐花开》,这次要全程说闽南语。
有人笑她傻,现在谁还听方言剧?
可你看她在采访里低头笑的样子,像极了她演的阿美——不是求认可,是觉得,有些话,只有这片海听得懂。
播放量破15亿,弹幕炸了82万条,央视都看不下去了,准备拍纪录片《寻找东海情报组》。
可真有人去查历史吗?
吴石烈士的档案,至今还锁在南京。
但你站在这片渔港,看潮水拍着老船屋的墙,你就知道,那些没人写的信、没发出去的情报、没等到的人,都在海风里。
这剧没演什么英雄主义。
它只是拍了一群普通人,在时代碾过来的时候,怎么咬着牙,不喊一声。
没人教你怎么爱国。
但你知道,有人为了不让家人被发现,把密电缝在鱼网里;有人为了等一封信,把渔船开到外海三天三夜;有人演了个角色,就跑去学方言,只为让那句“阿母,我走了”听起来真一点。
这年头,谁都想当主角。
但真让人记住的,是那些没名字的船、没名字的岸、没名字的海风。
别等纪录片播了才去。
现在去东埔,天还没亮,还能看见渔民收网,浪打船板的声音,和剧中一模一样。
你站在那儿,就不想哭。
来源:秋裤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