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叶思北(毛晓彤饰)被公司领导下药Xing侵,经历挣扎之后还是决定报警,拿起法律武器反击,就在案件以正向走势发展的时候,闺蜜楚楚在法庭上的临阵倒戈,是最让我心痛的转折。
文/萝茉莉
《余生有涯》真给我看进去了。
叶思北(毛晓彤饰)被公司领导下药Xing侵,经历挣扎之后还是决定报警,拿起法律武器反击,就在案件以正向走势发展的时候,闺蜜楚楚在法庭上的临阵倒戈,是最让我心痛的转折。
此前,在叶思北出事的时候,弹幕上就没有停止对楚楚的猜测,(不知道是不是看了原著的缘故)说给叶思北的那杯酒里下了药,是楚楚干的,还说她后面会背刺。
所以每一个节点,我都为她捏把汗,总希望她能扛过去,让人性的光驱散阴霾。
可临门一脚,还是绝望。
楚楚是谁呢?
她是和叶思北从小一起长大的闺蜜,也是叶思北弟弟叶念文的未婚妻,还是叶思北同一个公司的同事。
她的证词对案件起着关键作用。
一来,她是最后一个接触叶思北和嫌疑犯范建成的人,她的证词直接佐证叶思北当天和她分开的时候意识是清醒还是丧失,这就直接影响作案时两人发生关系叶思北究竟是被迫还是自愿。
此前警方提交的证词显示,楚楚说叶思北在分别时是意识模糊的,可到了法庭,她却说叶思北逻辑清楚,可以认人,打电话也没问题,是意识清醒的。
二来,叶思北包里的避孕套究竟是不是楚楚给的?
这是叶思北供述案情可信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明。
如果否认,那就说明叶思北说谎了,可以合理推断叶思北在其他案情细节上也有可能撒谎。
并且,随身携带避孕套也很有可能给大众一种生活作风不检点的错觉(虽然这不代表什么,这本来就没什么,带避孕套和带卫生巾都不应该成为女性的羞耻来源)。
结果,楚楚当庭否认给了叶思北避孕套,还说自己没有说过避孕套可以增加生存几率这样的话。
这么一个情感如此密切的人,在最关键的时候成为叶思北一审败诉最直接也最致命的一刀。
但屏幕外的我却对她骂不起来。
我想,并不能用简单的“好人”或“坏人”标签来概括楚楚。
更多时候,法庭上的她,代表了这样一类人——在多种压力的叠加下,一个普通人的心理防线被击穿,被重塑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复杂且耐人寻味的。
此前,楚楚能够抵抗住公司老板升职加薪的利诱和被迫辞职的威逼,甚至愿意和叶念文一起卖房子支持姐姐打官司,这证明物质压力并未使她屈服。
能扛过这一关并不容易,毕竟利益和欲望像藤蔓,一不小心就会缠上身,甩不掉。
不到自己头上,谁也说不准自己会不会和饭碗过不去,正义什么时候来不知道,但一日三餐是非常具体且生死攸关的。
但,这些楚楚都扛过去了。
直到网络舆论指控她是“故意丢下醉酒的嫂子”的“恶女”,这些指责的残酷在于,它放大了楚楚内心本身已有的自责。
事发之后,她反复责怪自己为什么不能给家人打个电话报备,让他们来接一下,为什么把姐一个人留在车里?
网暴将私人的小愧疚,变成了公开的道德审判,这种被千万人指责的窒息感,成为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别轻看了人言可畏,毕竟它曾现实的、具象化的和一些人的死亡相关。
而且,楚楚心中也有一个真相。
在她的讲述里,有另一个细节,就是事发当天,楚楚手机上有叶思北发出的“到家”信息,从楚楚的视角看出去,在法庭上她除了讲了一句避孕套不是自己给叶思北的,其他都没有撒谎。
虽然事实是,当他们复盘的时候,叶思北的手机上没有这条记录,合理怀疑是范建成发完又删除的。
可这个细节,当时正在经历的楚楚并不能未卜先知。
当天在她离开前,叶思北确实还能有逻辑的讲话,还能认人,还能给她发报平安的信息,这些可以说得上是意识清醒,只是她因为心情不好讲了一些自己平常不会说的话。
当初在警察局说姐姐意识不清楚,其实也存在主观意识上顺着姐姐说,帮姐姐固定证据,帮姐姐赢官司的打算,也并非是完全客观的证明。
楚楚自己坦言,之前的心态是要帮着姐,姐怎么说她怎么说。
不管是来自亲人朋友的情感,还是女性同盟的认知,这是一个简单朴素的思想支撑,但她自己对后来发生的遭遇和残酷没有认知,直到经历了网暴的巨大压力后,才意识到盲目作证可能带来的无法承受的风险。
所以她崩溃说出“这个世界上当一个好人太难了”,也是在某个时刻,她思想的天平反转了,从“助人”转向了“自保”。
当然,我要强调的是,哪怕是只有「避孕套」这一个点上撒谎了也不行,而且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点。有力地佐证了叶思北的人品、诚信、生活方式。
我完全不想给楚楚洗白,人没有什么可洗白的,本身就是五颜六色灰度满满,有的可能还是选择、面对和承担。
真正好奇地是她为什么突然在这个点上撒谎?
难道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一个生活作风不检点的女人,一个随身携带避孕套的女人吗?以此来推翻网友对她的恶意揣测,是不是还有什么没有说的,比如对方还有其他不能被反驳的把柄?如果是那样,为什么一开始不拿出来威胁她呢?
还是说舆论的力量其实远远大过于我们以为的样子。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如果只是责怪抵挡不住的个人,那些山风海啸的留言真的就能被驱散吗?
除了去指责一个人在关键时刻从善良滑向反面,我们是不是还能寻找另一个方向,那就是让选择善良的代价小一点。
反而,我特别理解叶思北面对楚楚的态度——不能原谅,又无法责怪。
因为她自己经历过那样的伤痛,作为受害人,她无暇去看顾另一个同样也被推上风口浪尖人的崩溃,但是那种崩溃,她又能感同身受,过程中她承受着更甚的舆论和伤害,但也正因为如此,叶思北的痛是显性的,大家的注意力本能地被叶思北吸引(人们往往只会关注第一名),实际上所有人都忽略了楚楚受到舆论压力的崩溃。
叶思北有一个力挺她的丈夫,但是作为未婚夫,叶念文其实并未发觉或者觉得受害的是姐姐,也不是你楚楚,你有什么可受伤的,让她经受的伤害轻飘飘飞走了,并没有加以支持陪伴。
楚楚的伤是隐性的。
但无论是叶思北,还是楚楚,她们其实都并没有主动呼救。
而这个“没有”背后是更大更深的畏惧和伤害。
人在受到伤害的时候不主动呼救,最直接的原因难道不是怕呼救之后带来的不是安慰、理解和支持,而是更猛烈的恶意和加倍的伤害吗?!
这或许才是这个世界上给我们更深的一种痛!
本文作者:萝茉莉。80后野生写手,白天驰骋职场,晚上写字自娱,用心感受,真诚表达,恣意生活,从容变老。欢迎关注,陪你清醒看世界,温柔做自己。
来源:小温说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