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谈论抗日“神剧”,不知道您的脑海里会不会浮现出那些突破常识的画面,什么“手撕鬼子”、徒手接子弹、又或者是两个8倍镜叠加就是16倍镜,但其实这些离谱的常识真的都不算什么,神剧之所以被称为神剧,就是因为它每一个地方都不同寻常。
[浮云]自从抗战题材的影视剧爆火,几乎每年都会有几部抗日剧窜出来,但品质基本都无法保证,甚至总会出现一部两部“神剧”。
这些神剧不仅仅剧情夸张,而且完全不尊重历史也不尊重先辈,今天就来说说抗日神剧当中的餐食到底有多离谱。
抗日神剧当中八路军吃的有多好?为什么这样与历史相悖的影片能上映?
谈论抗日“神剧”,不知道您的脑海里会不会浮现出那些突破常识的画面,什么“手撕鬼子”、徒手接子弹、又或者是两个8倍镜叠加就是16倍镜,但其实这些离谱的常识真的都不算什么,神剧之所以被称为神剧,就是因为它每一个地方都不同寻常。
偶然发现有些神剧开始对战士们的餐食展开了“进攻”,没错,这编剧不看剧本看上菜谱了,而当他们研究起菜谱的时候,桌上的伙食那叫一顶一的离谱,但我们可不能把这些当个乐子看,我更觉得这是在消遣我国那段悲痛的历史。
真实的抗日战争是什么样的?是物资极度匮乏、是战士们吃了上顿愁下顿、是肚子里连点油水都没有,饥饿在那个年代是常态,在那个年代,一个冰冷的冻土豆就能算是一顿不错的餐食,能吃上白面馒头,足以让战士们感到无比幸福。
哪怕是像《亮剑》里打了大胜仗的李云龙,上级给出的最高奖励,也不过是半斤解馋的地瓜烧,这才是《亮剑》真正能深入人心的原因,他的火不仅仅存在于一声声的“开炮”,而是真的让历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就算是稍微富裕的时候,一个月也才能勉强开一次荤,这才是那个年代里最真实的写照,然而在神剧塑造的世界里面,这些常识完全被颠覆,八路军的餐桌上摆着的餐品堪比五星级酒店的自助餐。
一整只油光锃亮的烤全羊被端上宴席,旁边摆着鲜美的梭子蟹,甚至还有大个的鲍鱼和虾仁,那场面仿佛他们不是在物资紧缺的敌后,而是在某个物资充裕的海鲜市场度假,更夸张的是还有战士得意洋洋地宣称首长奖励了他一瓶珍贵的“鱼子酱”。
这种剧情的出现已经不是简单的“考量不精”了,而是将先辈们在绝境中的境地无底线的娱乐化,将流血牺牲的抗战搞成了一场不愁吃喝的武装郊游,这是对历史的玷污,也是对先辈的玷污。
如果说凭空捏造奢侈菜肴是对历史的无知,那么让剧中角色对食物表现出的“嫌弃”则是赤裸裸的恶意,这已经不是缺乏常识的问题了,而是从根子上扭曲了革命先辈们的精神,都不知道编剧是喝了多少才能想出如此逆天的东西来。
炊事员辛辛苦苦送来白面烧饼,一位战士竟抱怨“饼这么硬”,另一位更是夸张到啃了一口就直接吐掉,女兵们吃着当时极为难得的芝麻烧饼,脸上的表情不是珍惜而是“难以下咽”,她们的领导甚至称以后这种难啃的饼就是“家常便饭”,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
最让人无法理解的剧情莫过于这一段了,一名女战士面对犒劳的驴肉火烧时,竟一脸不耐烦地说“又是驴肉火烧”,放在那个年代这就是山珍海味了,但她表现出来的完全就是不耐烦,接下来的剧情更是看的人血压升高。
有的影视剧中刻画的人物完全就是失去对一切的尊敬,面对一桌子的盛宴,一名战士居然义正言辞地说着“吃肉的都是二傻子,我吃素”,这种以现代人养尊处优的心态去揣度革命年代的故事,简直是对那段艰苦奋斗历史的与背叛。
秋天的玉米地里,战士不思战斗,却惦记着跟炊事员要西瓜解渴更是和上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用荒诞的逻辑来演绎部分战士的懈怠,在完全没有事实根据的情况杜撰这些离谱的剧情,让孩子们看到了还真的以为煞有其事,这样的电视剧是如何过审的?
这些离谱的“美食”场景其实只是冰山一角,现在的影视剧要的就是“娱乐化”,要的就是出钱快,所有的剧情完全服务于“偶像化”,创作者们完全不是为了拍好一部战争剧而努力,而是铁了心的就是想要搞流量。
于是在剧中我们看到,一位川军师长招待八路军团长开场白是“伙食不行”,结果端上来的却是用洁白陶瓷盘子盛着、切片整齐的午餐肉,旁边还配着刀叉,这位师长在炮火连天的指挥所里还能悠闲地喝着咖啡,当炮弹袭来,他的第一反应竟是护住咖啡杯。
受邀的团长也不甘示弱,面对西式餐点,他摆出一副讲究生活品味的姿态,表示自己更喜欢大葱卷饼配蘸料,这种“精致感”怎么瞅怎么让人浑身不自在,餐桌上“潇洒”战场上更加潇洒。
指挥官在枪林弹雨中如同开了外挂,毫发无伤,阵地即将失守时还能冷静地掏出雪茄,八路军的指挥部不再是简陋的窑洞,而是奢华的独栋别墅,前来支援的女医疗兵,穿着统一的肉色丝袜和锃亮的高跟白皮鞋。
战争的残酷,英雄的牺牲,在这些剧里都被偶像剧的滤镜磨得一干二净,只剩下“酷”和“美”,就连女战士向心上人表白的方式都是许诺“每天给你送砂锅羊肉”,硬生生把生死情谊变成了过家家式的恋爱游戏。
从“一人对抗整个团”到“顿顿鲍鱼烤全羊”,抗日神剧的创作底线一再被拉低,这些光怪陆离的剧情绝非简单的涉及失误,他们能够安然无恙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完全就是从拍摄到审核都对我们历史的轻视。
影视作品是大众,尤其是很多儿童认知历史的重要渠道,如今却变得如此荒腔走板,甚至散发出变质的味道,其负面影响将难以估量,守住历史的底线不仅是创作者应有的敬畏,也是对那段峥嵘岁月和无数革命先辈最基本的尊重。
来源:陌上史无言